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变革,竞争的加剧,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格局的调整,使部队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广泛地影响着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新形势下青年官兵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通过了解部队心理环境建设的内涵,充分认识部队加强心理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用心理环境改变官兵心理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做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
关键词:心理环境 管理 教育
心理环境是存在于人脑中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一切环境,是观念的环境。早在上世纪3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勒温就论述了心理环境的基本思想。勒温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去研究人的行为,认为要了解或预期人的心理行为,就必须了解当时整个情景中的各种心理事件,比如人的动作、情绪、各种表现等等,即当时的完整结构和人的状态以及心理环境的状态。在主体将客观环境转化为观念环境的时候,经过了主体与客体、生理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过程。客观事物作用于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的加工改造,主动地把客观的东西内化为主观的东西之后,便产生了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在主体心理时空又经历了反映者内部特点的折射、扩展、积累、反馈,就形成了以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环境。
生活在军营中的广大官兵是社会人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精神、物质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官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一旦稳定下来,可能会对军人的一生成长、发展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一、加强心理环境建设,是部队持久发展的客观需要
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不同,是无形的、潜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会无形中成为群体的规范,像一个磁场,左右人们的心理,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多年来,部队讲环境建设,比较重视物质环境建设,而忽视心理环境建设。在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没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心理环境中,官兵就会意志衰退,精神空虚;在一个互不信任,猜疑、妒忌,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环境中,官兵就不可能有愉悦的心情,就不能振奋精神去完成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而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中的人,即使个人思想觉悟、价值追求有偏差,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重新塑造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并改变行为。因此,在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如卫生、内务环境等有形的外部环境的同时,部队要增强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意识,比如集体的风气、氛围等心理环境的营造。使官兵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心气向上,真正实现部队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心理环境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首先,建设良好心理环境可以帮助官兵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建设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能够唤醒、保持和调动官兵的信心和热情,宽容大度和持之以恒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有助于部队官兵自觉抵制多元文化因素可能给思想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報效祖国,无私奉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心理环境影响官兵的方式是潜隐的,符合青年官兵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青年官兵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单一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做”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感到难于接受,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维持和采用这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但不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感情的交流。而思想感情的交流离不开良好的心理气氛。所以,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诱导过程,诱导他们与教育者在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正确理论的指导。
三、加强心理环境建设,增强部队管理工作效能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和周围的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一个社会团体中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就构成了一种心理环境。 一种错误的行为,如果有“保护”它的心理环境,多数人在心理上不认为是错误,或者虽然认为是错误而可以容忍,就不可能克服。这也证明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重要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心理环境其实质是一种能动的氛围环境,这种环境形成于普遍的心理感知,且对官兵成才需要、工作和学习动机及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作为管理者,必须有效掌握作用于官兵群体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实施科学设计与控制,使之成为普遍影响官兵行为动机的良好心理氛围,提高部队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传播心理学》 方建移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行为心理学》(美)华生著,刘霞译 现代出版社
关键词:心理环境 管理 教育
心理环境是存在于人脑中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一切环境,是观念的环境。早在上世纪3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勒温就论述了心理环境的基本思想。勒温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去研究人的行为,认为要了解或预期人的心理行为,就必须了解当时整个情景中的各种心理事件,比如人的动作、情绪、各种表现等等,即当时的完整结构和人的状态以及心理环境的状态。在主体将客观环境转化为观念环境的时候,经过了主体与客体、生理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过程。客观事物作用于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的加工改造,主动地把客观的东西内化为主观的东西之后,便产生了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在主体心理时空又经历了反映者内部特点的折射、扩展、积累、反馈,就形成了以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环境。
生活在军营中的广大官兵是社会人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精神、物质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官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一旦稳定下来,可能会对军人的一生成长、发展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一、加强心理环境建设,是部队持久发展的客观需要
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不同,是无形的、潜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会无形中成为群体的规范,像一个磁场,左右人们的心理,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多年来,部队讲环境建设,比较重视物质环境建设,而忽视心理环境建设。在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没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心理环境中,官兵就会意志衰退,精神空虚;在一个互不信任,猜疑、妒忌,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环境中,官兵就不可能有愉悦的心情,就不能振奋精神去完成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而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中的人,即使个人思想觉悟、价值追求有偏差,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重新塑造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并改变行为。因此,在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如卫生、内务环境等有形的外部环境的同时,部队要增强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意识,比如集体的风气、氛围等心理环境的营造。使官兵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心气向上,真正实现部队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心理环境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首先,建设良好心理环境可以帮助官兵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建设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能够唤醒、保持和调动官兵的信心和热情,宽容大度和持之以恒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有助于部队官兵自觉抵制多元文化因素可能给思想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報效祖国,无私奉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心理环境影响官兵的方式是潜隐的,符合青年官兵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青年官兵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单一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做”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感到难于接受,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维持和采用这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但不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感情的交流。而思想感情的交流离不开良好的心理气氛。所以,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诱导过程,诱导他们与教育者在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正确理论的指导。
三、加强心理环境建设,增强部队管理工作效能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和周围的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一个社会团体中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就构成了一种心理环境。 一种错误的行为,如果有“保护”它的心理环境,多数人在心理上不认为是错误,或者虽然认为是错误而可以容忍,就不可能克服。这也证明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重要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心理环境其实质是一种能动的氛围环境,这种环境形成于普遍的心理感知,且对官兵成才需要、工作和学习动机及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作为管理者,必须有效掌握作用于官兵群体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实施科学设计与控制,使之成为普遍影响官兵行为动机的良好心理氛围,提高部队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传播心理学》 方建移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行为心理学》(美)华生著,刘霞译 现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