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 提升作文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铺垫,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使命。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荷花》一课为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习作积累语言并进行实际操练,从而使学生易于习作、乐于习作。
  [关键词]习作 教材资源 作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6
  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语言,并挖掘教材中的作文元素,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就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走向语用的境界。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对于像《荷花》这样语言优美、结构清楚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意无痕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熏陶、感染。
  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荷花的古诗文背给大家听。通过部分学生的介绍,大家对荷花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再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从学生的眼神中、“啧啧”声中,不难看出他们已陶醉于荷花的美中。欣赏之后,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写荷花,你准备怎么写?”学生交流后,教师提示说作者笔下的荷花更美。至此,教师以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又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渗透了文章的行文脉络,在无形中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二、在阅读教学中为习作积累语言
  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情感的魅力,而且每一篇或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渗透着不同的习作练习点。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词句的精妙,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视词句教学,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例如,在《荷花》一课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两句话把荷叶、荷花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在教学“挨挨挤挤”时,教师先让学生看图理解,再想象什么情况下是“挨挨挤挤”。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了什么是“挨挨挤挤”,又想起平时在公交车、集会上那挨挨挤挤的情景。这样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对于“冒”字,教师首先让学生给“冒”换词,再通过动作表现怎样才是“冒”。学生在充分读书后,通过比较 “冒” 与 “顶、钻、长”等的不同语义,感悟到“冒”的内涵,并进一步用动作将自己对“冒”的理解展现出来。这样,通过看图画与对文字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无限的发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积累了语言,学生的作文素养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的操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阅读教学要能“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可以给学生提供范例。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心中有了参考的依据,便能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表达起来也会更有创意。
  例如,《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是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作者介绍的三种荷花的姿态,并进行充分的朗读。接着,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荷花还有很多种姿态,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千姿百态”。然后,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中对于荷花的三种姿态的描写,教师边出示荷花的图片及文字,边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之后,教师又用图片出示春天的花,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对荷花的描写,也写一写春天的花。
  学生从课文中学会了方法,找到了依据。课文的学习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保障,使他们掌握了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知道了可以模仿这种写作思路,将自己平时所观察到的景物描写出来。在作者的示范下,学生会感觉自己眼中的景物也很优美,有了可以模仿的样板,他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笔描绘出眼中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练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以后也会格外注意观察,写作兴趣更是越来越浓。
  以生为本,尊重儿童文化,遵循儿童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挖掘教材资源,是扎实地进行习作教学的又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语文教师要时刻保持一双慧眼、一颗匠心,更要拥有一个创新的脑袋,不断挖掘教材资源,开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充盈教学泉源,让学生创作的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使学生的作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一、 上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  生1: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  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生2: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朵云。  师:你表达得很准确。老师没有在云上涂白色,我们只能说画了云。云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黑色的,当天空出现黑色云的时候……  (师又在云下面画了一些雨点儿)  师:瞧,这
2009年元旦,我们跨入崭新岁月。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广大读者、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教学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教师必须耐得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的寂寞,从每天教学实践的点滴做起。同时,教师也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踏实前行
20世纪初期所盛行的教授法,强调“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自发性,且不顾儿童是否消化吸收。为了纠正这些弊端,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努力,设计教学法的引入即是这种努力的体现之一。大量的译文、论文与专著对设计教学法做了鞭辟入里的阐述;许多学校也都亲身实践设计教学法并累计了很多宝贵经验。所以,当时中国基础教育所遇到的困境是什么?设计教学法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力度如何?设计教学法在试验与实施中,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是海淀区直属的一所中学,前身是1959年创建的北京市第一二三中学,2006年12月3日,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三附中”)。学校坐落在海淀区的东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接壤,南与北京师范大学相邻。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北师大三附中不断探索着教育的本质,逐步形成了“一·生·和”的办学理念。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的指导,更需要实践落地。为了
[摘 要]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每个板块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四年级上册的《麻雀》一文,就要发挥它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一件事情。课堂上,教师通过探路、引路、寻路几个环节,使学生掌握写清楚一件事情的基本思路、方法,获得习作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习作表达的习惯。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案例;例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万、复”等12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嘿,在春天里,大雁南飞,春姑娘给我们来信了,想不想知道信里说了些什么呢?  以信封形式呈现——    读一读,春姑娘
过去一到年关,母亲会早早准备压岁钱,家族里的孩子较多,妈妈的辈分又大,春节的时候,亲戚们都会来给母亲拜年,只要是没参加工作的孩子都有份,孩子们鞠躬行礼,妈妈递上红包,喜气融融。妈妈就那点儿工资,所以妈妈会早早去银行把大钞兑换成一元,二元的新钞,崭新的、一沓一沓的、连着号码的,捆钱的牛皮纸条上还盖着银行的小戳,然后妈妈会仔细地把钱装进红包。  我小时候拿到的压岁钱是一角、两角、5角的票面。那时的感觉
[摘 要]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向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努力做到一课一法、课课得法,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一课一法;观摩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92-01  2019年4月,我聆听了我校王学坤老师执教的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理念在较长时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沉淀、凝结和提炼,是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文化的打造就是要形成一种凝聚学校成员的核心理念,并将这一核心理念体现在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中,辐射到教育教学活动、师生行为和学校管理中,实现“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取效于行,固化于制”。可以说,核心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统领全校成员的精神动力,是落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
[摘 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意义重大。作为教师,应全面把握新课标中对作文修改的要求,有意识、有计划、有梯度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及合作修改作文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素养 自我修改 合作修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7  【背景分析】  作文的传统批改方式是教师负责全批,学生先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