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少同学升入高中后,总觉得在语文学习上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跳跃,面对注重能力的新题型,茫然不知所措,成绩在下降,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如能适时调整心态,扎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就能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
  关键词: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多练。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有的学生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有的学生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
  总之,实施高一语文教学,既要紧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面对现实,瞻前顾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认真搞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与过渡,才能较好完成高一语文教学任务,为高二高三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问题的发现:  由于是一年级新生,我对孩子们并不了解,正处于观察阶段,快两周了,班干部还没落实。一天上午,小男孩王杰对我说:“老师,我想当班长?”我笑着问:“说说看,你为什么想当班长?“当班长多威风呀,同学们都得听我的,想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稚气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看来,孩子们根本不明白班干部的职责,a想当班干部并不是真正想为班级服务,而是觉得班干部大小是个官,当上了班干部,就可以发号施令,
期刊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及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帮助我们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恰到好处的
期刊
学校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一位政治学家所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难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难以成为一所优质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措施,它在学校工作乃至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劳动者。本文就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竞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什么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巧妙结合进行列举事例,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体育课 学生  学校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
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缺少父爱母爱所造成的。在儿童的成长中,父母的关爱、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事实表明,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它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在父母外出打工的形势下,孩子失去了父母的亲情关爱,而形成隔代监护,这些监护大多是老人,精力和能力有限、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多数出于溺爱,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环境进一步恶化
期刊
古代诗词的教学是一线教师们较棘手的课题。古代诗词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它往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意义含量。正因如此古典诗词,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驱动学生对美的追求,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个人认为解读古代诗词,从理解“意境”入手是一条捷径。  下面,笔者试谈如何引导学生进
期刊
从教科研的角度,我时常在思考,如何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对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进行定位,以凸显板书在教学中的价值?读罢《关于板书本质的新阐释》一文,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文中虽然偏于宏观的描述,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篇没有脱衍于教育学原理内容的上乘之作。作者以求真正反映课堂教学或学校教学本质与特殊性的认识及思想为重心。戏称:“解惑又解渴”。“解惑”在于作者将教学板书演绎为以科学性为中心,以艺术性为补充。“解
期刊
摘要:从艺术大师谢晋先生谈读书对其以后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语文的学习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形成了丰富的语言积淀,让学生在成长中受到感染,熏陶,能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致力于在语文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亲近 母语 享受 语文 受益  我国已故著名艺术家、导演谢晋先生生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采访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