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宝宝总爱戏弄家长,让家长难堪呢?
几乎每个三四岁幼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想给孩子洗脸时他一溜烟地跑了,随着你的围追堵截,他快乐地哈哈大笑;他故意做出一些很可笑的表情凑近你,当你表现出反感和抓狂时,他手舞足蹈并且重复无数次;他常常将车钥匙等重要物品藏起来,然后在你急得跳脚时,露出满意的微笑……
其实,这都是幼儿自编自导的“控制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让内心变得更强大。对幼儿来说,他们常感到无助,又有无限的渴望克服这种无助感。所以,他们会独创出许多游戏。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这方面的天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了解自己需求,并为自己设计游戏”的“演技派”。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在“控制游戏”中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孩子渴望在游戏中“说了算”,渴望成为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裁判者。
几乎每个孩子在某段时间都喜欢玩锁,当他们将大人锁在门外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女儿将自己锁在厕所时,扮演一个悲催的受害者,他“哭泣”着拍门说:“太黑了,我好害怕哦。”然后,他尝试拉门、踹门,发明万能钥匙,尝试缩骨术、隐身术……当他在里面使出三十六计时,女儿在外面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个游戏达到了小女孩的预期——充分显示了她的足智多谋。她为自己“控制”了爸爸而倍感自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家长勒令小女孩开门并警告她以后不许这么玩,她幼小的心灵会多么沮丧,锁和门对她来说会变成多么可怕的禁区啊!
家长要关注那些扮演“顺从者”和“配角”的孩子们,让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一个男孩喜欢和来访的小伙伴玩“猎人与狗”的游戏,他总要求小伙伴做小狗。男孩的母亲在游戏开始前,当着小男孩的面对他的伙伴说:“我建议你们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不过决定权在你们。如果你感觉不好的话,可以立刻叫我,我就在厨房。”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儿子从“总要做猎人”逐步改变为“邀请别人做猎人”。
这位女士教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并了解到游戏的快乐在于尽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孩子要游戏的参与者“演技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加进来。
一个3岁的小男孩正在跟小伙伴们玩“管弦乐团”的游戏,每个孩子都拿着调羹、棍子、筷子“乒乒乓乓”地敲击杯盘。一位深谙儿童心理的母亲,想要提醒他们吃饭。然而,她不是粗暴地打断他们,而是采取幽默的方式。随着孩子制造的噪音不断变大,她戏剧性地说:“哦,不!我听不见你们的音乐。”孩子们更玩命敲打起来,她夸张地说:“哦,我一点也听不见!”……几个回合之后,孩子们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边缘,这位母亲才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快乐地叫着说:“听到了!听到了!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果然,孩子们心满意足地停下来,快乐地去洗手吃饭……
绝大多数时候,家长要叫玩在兴头上的幼儿吃饭,都是极不愉快的经历。然而这位家长却融入孩子们的游戏,并且极具创造性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TIPS
“降娃秘笈”:很多家长对于精力充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冒失表现倍感棘手。这些孩子或在高雅的剧院里大声喧哗、或在自助餐厅里追逐嬉戏、或是在尊贵客人面前大吼大叫……与其感到尴尬、不知所措,不如跟他们虚拟类似场景,未雨绸缪地玩“控制游戏”。让孩子扮演歌剧演员、餐厅主管、致辞贵宾等角色。当孩子内心获得满足之后,他们会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感到放松。孩子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会变得自强自重。大人再跟他们讲礼仪规范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几乎每个三四岁幼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想给孩子洗脸时他一溜烟地跑了,随着你的围追堵截,他快乐地哈哈大笑;他故意做出一些很可笑的表情凑近你,当你表现出反感和抓狂时,他手舞足蹈并且重复无数次;他常常将车钥匙等重要物品藏起来,然后在你急得跳脚时,露出满意的微笑……
其实,这都是幼儿自编自导的“控制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让内心变得更强大。对幼儿来说,他们常感到无助,又有无限的渴望克服这种无助感。所以,他们会独创出许多游戏。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这方面的天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了解自己需求,并为自己设计游戏”的“演技派”。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在“控制游戏”中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孩子渴望在游戏中“说了算”,渴望成为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裁判者。
几乎每个孩子在某段时间都喜欢玩锁,当他们将大人锁在门外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女儿将自己锁在厕所时,扮演一个悲催的受害者,他“哭泣”着拍门说:“太黑了,我好害怕哦。”然后,他尝试拉门、踹门,发明万能钥匙,尝试缩骨术、隐身术……当他在里面使出三十六计时,女儿在外面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个游戏达到了小女孩的预期——充分显示了她的足智多谋。她为自己“控制”了爸爸而倍感自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家长勒令小女孩开门并警告她以后不许这么玩,她幼小的心灵会多么沮丧,锁和门对她来说会变成多么可怕的禁区啊!
家长要关注那些扮演“顺从者”和“配角”的孩子们,让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一个男孩喜欢和来访的小伙伴玩“猎人与狗”的游戏,他总要求小伙伴做小狗。男孩的母亲在游戏开始前,当着小男孩的面对他的伙伴说:“我建议你们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不过决定权在你们。如果你感觉不好的话,可以立刻叫我,我就在厨房。”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儿子从“总要做猎人”逐步改变为“邀请别人做猎人”。
这位女士教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并了解到游戏的快乐在于尽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孩子要游戏的参与者“演技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加进来。
一个3岁的小男孩正在跟小伙伴们玩“管弦乐团”的游戏,每个孩子都拿着调羹、棍子、筷子“乒乒乓乓”地敲击杯盘。一位深谙儿童心理的母亲,想要提醒他们吃饭。然而,她不是粗暴地打断他们,而是采取幽默的方式。随着孩子制造的噪音不断变大,她戏剧性地说:“哦,不!我听不见你们的音乐。”孩子们更玩命敲打起来,她夸张地说:“哦,我一点也听不见!”……几个回合之后,孩子们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边缘,这位母亲才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快乐地叫着说:“听到了!听到了!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果然,孩子们心满意足地停下来,快乐地去洗手吃饭……
绝大多数时候,家长要叫玩在兴头上的幼儿吃饭,都是极不愉快的经历。然而这位家长却融入孩子们的游戏,并且极具创造性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TIPS
“降娃秘笈”:很多家长对于精力充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冒失表现倍感棘手。这些孩子或在高雅的剧院里大声喧哗、或在自助餐厅里追逐嬉戏、或是在尊贵客人面前大吼大叫……与其感到尴尬、不知所措,不如跟他们虚拟类似场景,未雨绸缪地玩“控制游戏”。让孩子扮演歌剧演员、餐厅主管、致辞贵宾等角色。当孩子内心获得满足之后,他们会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感到放松。孩子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会变得自强自重。大人再跟他们讲礼仪规范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