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班幼儿劳动习惯教育策略的研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为此,在生活中提供劳动机会。在游戏中有机渗透劳动技能,在幼儿实践活动中学习劳动技能,通过多种手段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关键词:劳动习惯;教育策略
  一、问题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呵护,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使幼儿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数、学英语,梦想将来会成为社会的精英,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健全人应从小学会的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因为,幼儿在3-6岁这个关键时期,其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的发展最为迅速,在此时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对象
  中班35名幼儿
  四、研究措施
  (一)在生活中放手让孩子树立劳动意识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树立劳动意识是关键。生活即教育,中班孩子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动手能力,因此,他们已经有能力为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作为教师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在教师的带领下自己洗手,自己穿衣,自己盖被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系鞋带,离园前自己整理书包和玩具等等。通过日常生活的渗透,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到了自己做事的本领,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掌握了一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关键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自信,逐渐养成劳动意识。随着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教师除了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要学习为班级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在班里设立小小值日生,在和孩子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值日生的工作分工,擦桌、摆放椅子、收拾整理班级物品以及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等……。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值日生为他人服务时的感受与体验。每周评选优秀值日生的活动更是激发了幼儿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让孩子逐渐树立劳动做事的荣誉感。
  (二)在游戏中快乐习得劳动技能
  1.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区域游戏是他们最适宜的学习方式。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独有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游戏中让孩子自然习得劳动技能。例如:我们在中班创设了汽车组装商城,孩子们自由组装各种汽车,在组装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在游戏后,孩子们把组装好的汽车送到展台进行买卖。在孩子整个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更让孩子体验到付出之后的快乐情感体验。中班孩子虽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教师就要有效的利用游戏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在和孩子整理玩具的过程中我巧妙的运用了游戏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当看到满地散乱的玩具我故意提高声音说:“听,谁在哭呀,原来是这些好玩的玩具没有回家,他们都急哭啦,谁愿意帮玩具送回家?”“我送,我知道它们的家在哪,”“玩具怕疼,小朋友一定要轻一点”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已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整理玩具的劳动中去了。看到一些孩子动作灵巧,既快又准确地把积木摆到相应的位置,当孩子把所有玩具都送回家时,孩子开心的笑了,此时的他们已在享受劳动的乐趣。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如:幼儿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当妈妈给娃娃喂饭,盖被子;当售货员卖菜,卖水果;模仿老师做事等。孩子正是通过这些游戏来模仿成人的劳动,体验劳动的感受,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中班幼儿要学会独立穿衣、独立洗手、洗脸、叠被、系鞋带、收拾房间等劳动。 在劳动角中我们从幼儿的角度来设计各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自主学习,我们在劳动角中设立衣架,让幼儿学习独立的、整齐的穿脱衣服。在这一区域游戏中我们又分为两块,一块是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娃娃,孩子们在各种式样的娃娃衣服中给娃娃穿上适合的衣服、扣好纽扣。幼儿可以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妈妈为娃娃穿衣、喂饭等;另一块是让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旧衣服,挂在活动角中的墙上让幼儿可以自由练习穿衣服,并在音乐角中进行表演,表演可以提高幼儿穿衣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班内绝大多数孩子学会了穿衣等能力。
  2.在故事表演中强化
  故事因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的喜爱。为此,我们利用故事让孩子在听、讲、表演的过程中强化劳动意识。比如:《小猫钓鱼》、《懒惰的熊》、《等明天》等,这些故事可以让幼儿知道爱劳动的孩子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的目的。在说讲故事的同时,我鼓励孩子把这些故事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孩子的分工、排练孩子对故事里的人物会更加的了解。通过表演孩子们不仅对这些文学做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通过给其它年龄班的孩子进行表演还能让更多孩子树立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就会把故事里边的情节运用到生活中来强化劳动意识。
  (三)在幼儿实践活动中学习劳动技能
  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自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材料、离不开反复的练习。为此,我就拓展思路,积极带领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在热闹的马路上观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了解警察叔叔是怎样辛勤劳动的,参观超市,看售货员阿姨是怎样买卖物品。到果园里帮助爷爷奶奶摘苹果。带领孩子到食堂看炊事员劳动,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怎样做出来的……并和厨房联系每周固定时间我们帮助厨房阿姨择菜、剥大豆……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孩子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以及不同人的各种劳动方法。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练习孩子逐渐习得了简单的劳动技能。   (四)多种形式调动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孩子参与集体的劳动可以让他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增加对集体的归属感,教师、成人要让孩子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并多给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
  1.语言激励
  “谁那么厉害会把积木叠整齐。”等于给孩子一种暗示“我是会劳动的。”在劳动中,成人惊奇地表示,“咦?你也会扫地呀?老师都有点不相信。”劳动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欣赏劳动成果,“快看,XX真的了不起,把图书收拾得真整齐。” “看XX手真巧,把玩具柜里的玩具都放整齐了。”引导幼儿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
  2.创设环境强化劳动意识
  环境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为此,我积极创设和孩子互动的环境强化中班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在班级环境中设立“劳动小明星”。将每天参与劳动独立做事的孩子照片贴在劳动明星里。看着自己的照片,孩子会自豪地为别人介绍说:“我今天会干什么啦,我是怎样怎样去做的。”在介绍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做事的快乐。
  3.小评比大作用
  在班级中每周都举行“周一清扫日”的实践活动。大家一起擦自己的椅子,“看,我的椅子多干净!”大家一起叠衣服或叠被子,“瞧,我会叠被子。”“快看,我又多了一朵劳动小花。”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饭后整理,哪一组整理得又好、又快,就奖到一面红旗。班级领养的植物园地,哪一组照顾得好,就会得一面红旗。通过一系列的评比活动,使幼儿不仅保持了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逐渐建了集体责任感,教师有机的把幼儿爱集体的情感转化为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实际行动上,逐渐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只有从小参加劳动,才能练就各种照顾自己、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在劳动中,他们可以体会到别人劳动的价值和办事精神,学会生存、办事的技能,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方式,我们运用多种方式让孩子在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态度、自我服务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爱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劳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适宜的劳动教育不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更让孩子体验成功,培养其独立生活、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幼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秋楠,幼儿干家务,不可忽视的成长要素[J],《幼儿教育》2007年17期
  [2]张宏,帮助您的孩子顺利步入小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吴寒斌,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与学生社会适应性及品德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6年
  [5]《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其他文献
摘要: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負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与学生跳起爱的华尔兹,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爱;理解
期刊
辅导目标  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追寻快乐的愿望同时也有能够自律的能力。在生活中,平衡二者的关系很重要。人既不能一味的追求完美,过于苛责自己,也不能一味的由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做事,这两种行动都将产生不良后果。应该权衡现实的情况做出恰当选择。  主要人物简介  主角:高一学生,正面临一个写剧本的任务  本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一切活动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目标。  超我:人格结构的
期刊
摘要:有序品格即井然有序做事,是我园自主性课程研究中的必要阶段,虽然幼儿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是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序品格涵盖面很广,不仅包括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包含做事的态度,更是我们与人、事、物和谐相处的秘诀。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有序品格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地才有意义。  关键词:有序品格;培养;策略;研究  教师们对有序品格具体行为表现重新进行了
期刊
摘要:一位著名的雕刻大师说:“任何一块玉都可以雕刻成一件艺术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同样一个信念:“认为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把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锁。1,塑形象,2,真赞赏,3,你最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就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性别、爱好、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去“开锁”。  关键词:塑形象;真赞赏;你最行  一位著名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发现,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课堂管理更高效便捷,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养成。并重点论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课堂管理  一、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为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6年公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从事听障儿童康复教工作时间达2年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干预指导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发现:1.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教师指导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2.教师干预方案不能提高被拒绝儿童的交往主动性,但能增加交往回合数和交往的积极结果;3.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被拒绝儿童在同伴团体中的接纳度。  关键词:教师干预;被拒绝儿童;听力障碍;同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与学生之间的3个真实事件为背景,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每一位学生行为背后都是有其原因的,每位学生的遗传因素与后天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当学生做出了异于常人的行为时,先不要着急,静静的陪伴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努力创设心理环境,从尊重、关爱、理解、帮助等多种角度去感化困难学生,促进促进困难学生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学生评价机制,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的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真切切地、细微地记录下孩子成长中的足迹和快乐,我们教师要用好它,它是我们的好帮手,让它给
期刊
摘要:本文以1名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为案例,班级管理中从病理性基础、家庭教育中的迷茫和缺失、个性因素等原因入手,以构建信任的师生关系、积极构建“我是谁”的自我认知、针对性的行为训练促进感觉统合、巧借时机树立秩序意识为教育方法,使得该生在身体协调能力、规则秩序感、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班级管理;信任;博爱  一.案例背景  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摘要: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各方面得到长辈们的百般关爱,因此逐渐形成他们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及自私自利的行为。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度别人,经常造成误解而产生矛盾,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针对以上问题,在社区服务过程中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五步反应提示法”及“角色心理互换”的方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能够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培养他们的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