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苦乐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之言;也不妨淘气地突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赛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杂忆与杂写》)
其他文献
一阵肆虐的狂风从遥远的树林里刮来两颗种子,随意将它们分撒在田野里。雨水将它们润湿,泥土将它们埋藏,阳光给它们温暖。于是,它们在田地里长成了两棵树。  最初,它们十分矮小,然而无心的时间把它们高高地拉离地面。它们便能眺望得比从前远多了。  它们也都彼此看见了。  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棵远远分隔着的树,形影相依地伫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丫纵横交错,仿佛
期刊
【作者小传】端木蕻良,著名作家、艺术家。原名曹京平,1912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从上世纪30年代起开始写作,6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出版了长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剧本等十几部,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未结集的散文、论文、序跋、评论、戏剧、杂文、诗歌、旧诗词等共千余万字。书画作品多幅。他的《科尔沁旗草原》和晚年创作的鸿篇巨著《曹雪芹》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土地的誓言》被选入人
期刊
嘉宾方阵:江苏常州市正衡初中书虫  指导教师:吴海霞    书虫李涵:1  对于中学生写书出书的这种“潮流”,我的观点是:是金子,就应该发光!  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把所见所闻所思用文字串成动听的音符:可以是对生活的遐想,可以是对未来的希望,可以撷取想象中最灿烂的一朵礼花,也可以吟唱我们心中最想说的话。谁说我们还乳臭未干?谁说我们还没有能力创造?韩寒、郭敬明就是我们的典范。他们给文坛带来了盎然的生机
期刊
《绿色塑料》阅读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期刊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身上。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山顶洞人
期刊
我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个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我看见别的小伙伴身边不但有母亲,还有父亲时,我就想:我的父亲在哪里呢?  终于,我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却冷冷地说:“你没有父亲!”  真是这样的吗?   后来我去外婆家,向她老人家问这件事。外婆用颤巍巍的手在自己的旧樟木箱里翻了一阵,然后从一个布袋里拿出一包用纸包好的旧相片。  “这就是你爸爸,”外婆把相片递给我,“你已经读四年级了,也是让你明白事
期刊
【作者小传】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原名杨季康,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的夫人。1911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曾在震旦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2003年以92岁高龄,写作出版长篇纪实散文《我们仨》,追忆了和
期刊
【作者小传】何为,著名散文家。原名何振名,1922年出生,祖籍浙江定海。早年先后从事新闻及电影文学剧本编辑工作,为日后专门从事散文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1956年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被选入国内和东南亚的华文课本。1978年他的散文《临江楼记》又作为新时期第一篇抒情散文载入史册。已出版《织锦集》《临窗集》《何为散文选集》等15部散文集。他的散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入选人教版义务教
期刊
【紫音插话】    本期的新课文作者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吴冠中。他的散文大多都跟画有关系。用一个画家的习惯和视角去观察事物,描述风景,渲染色彩,犹如给我们开了一扇新窗,从中我们不仅看到画家如何欣赏美的事物,还似乎窥到了画家的创作心路。爱好美术的同学读后自有心得,爱好写作的同学又何尝不能从中悟出为文之道呢!  李森祥的两篇作品都是写过去农村的家常生活。他非常善于叙述,文字极简约,笔下人物却都栩栩
期刊
最难忘的是旧时代上海街头的叫卖声。  五花八门的叫声,长年川流不息,每一种调门代表一种小贩的行业。记得孩提时,弄堂里最熟悉的是爆炒米花的,用小锣小鼓召唤人们观看“西洋景”的,还有用手风琴伴奏卖膏糖的,都是有拉有唱,有声有色。买“烂东西”的喊声元气充沛,粗犷有力,似乎不是来收购破烂旧货,倒像是布施什么恩惠似的。女性叫卖声中以浦东妇女“卖长锭”的和苏北妇女“拔牙虫”的最具有乡土色彩,这主要是指浓重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