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在合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乐于合作。
关键词:合作意识 交流 渗透 强化 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的切实转变,是新一轮课改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目标的内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欣赏
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不同,有些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暴露错误。只有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才能获得平等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而有些学生则过分好胜,唯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这时要告诉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学的合作学习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可以针对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级别的学习任务,由低到高,使之与能力高低对号入座,使学生通过训练找到自信、激发兴趣,积极参加合作。
3、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一是讲解实例,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二是组织竞争,培养合作精神。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败。三是创造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多人参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团结向上、乐于合作学习的氛围。
4、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意识体现在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反复论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集体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形成。
5、创设条件,强化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又可以提高合作意识。一是开展小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每个小组的内部讨论,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时发挥小组内部的互补作用,切实提高讨论技能,增强合作学习意识。二是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可就某一题目或习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探究,最后获得解题的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学生都会冥思苦想,相互交流意见和想法,使合作学习充分得到体现、合作意识得到加强,从而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数学课外学习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外学习是数学课堂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组织灵活,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的特点。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学的课外学习,通过有效组织和指导,使他们在这种学习活动中自然地形成合作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数学知识大都是一些书本知识,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实践性的知识则较少。因此,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确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可通过改变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学生的评价转为对整个小组的评价;通过改变评价主体,由教师作出评价转为小组评价;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注意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间、小组间的差异,把差异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把行为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自我总结,把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要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合作学习带来的进步、集体的成绩凝聚着每个人的努力,提高他们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合作创优的热情。
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外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并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助于解决数学学习中“独学无友”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意识 交流 渗透 强化 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的切实转变,是新一轮课改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目标的内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欣赏
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不同,有些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暴露错误。只有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才能获得平等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而有些学生则过分好胜,唯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这时要告诉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学的合作学习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可以针对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级别的学习任务,由低到高,使之与能力高低对号入座,使学生通过训练找到自信、激发兴趣,积极参加合作。
3、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一是讲解实例,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二是组织竞争,培养合作精神。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败。三是创造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多人参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团结向上、乐于合作学习的氛围。
4、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意识体现在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反复论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集体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形成。
5、创设条件,强化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又可以提高合作意识。一是开展小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每个小组的内部讨论,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时发挥小组内部的互补作用,切实提高讨论技能,增强合作学习意识。二是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可就某一题目或习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探究,最后获得解题的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学生都会冥思苦想,相互交流意见和想法,使合作学习充分得到体现、合作意识得到加强,从而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数学课外学习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外学习是数学课堂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组织灵活,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的特点。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学的课外学习,通过有效组织和指导,使他们在这种学习活动中自然地形成合作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数学知识大都是一些书本知识,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实践性的知识则较少。因此,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确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可通过改变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学生的评价转为对整个小组的评价;通过改变评价主体,由教师作出评价转为小组评价;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注意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间、小组间的差异,把差异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把行为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自我总结,把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要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合作学习带来的进步、集体的成绩凝聚着每个人的努力,提高他们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合作创优的热情。
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外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并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助于解决数学学习中“独学无友”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