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boy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考场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尽显风采,学生对命题作文比较熟悉,但一旦涉及材料作文就束手无策了,具体表现为:学生面对材料无从下手;或胡乱看一下材料,写的一团糟,驴唇不对马嘴,严重偏题;久而久之,他们对材料作文便产生惧怕心理,对任何命题的作文也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关键在于审题这一环节没有把握好。审题是作文的“切入口”,正确地理解题意好比写好作文的“入场券”,审题一旦出错,那么就拿不到“入场券”了,同样就没有好戏看了,可以说审题是写好材料作文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写能力显得更为重要,阅读能力应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而阅读能力又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写作。
  2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而这些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交给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提高教师对学生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的培养的意识和策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二)研究内容
  1树立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信心。
  2交给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3加强课外训练。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式向学生调查对材料作文的兴趣,对材料作文的困惑,以及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2行动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认真积累相关材料,按照计划撰写经验总结,便于研究成果的提升。
  4文献研究法:认真阅读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课题奠定基础。
  四、研究过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中考的时间,我选择了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
  制定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二) 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第一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材料作文的掌握情况。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交给学生阅读材料作文的
  审题方法,并通过课外训练进行强化。
  (三) 总结阶段(2011年6月)
  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准备结题。
  五、研究成果
  (一)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学生之所以有畏惧材料作文的情绪,就是缺少自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用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告诉他们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成功,否则永远止步不前。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练习。同时抓住任何教育契机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学生掌握了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这种题型由材料、提示和具体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立意的基点,提示语用以启迪考生的思维,具体要求是硬性规定。要写好材料作文,就要按照这种题型的特点要求,避免“违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把握原则”审题。“整体把握原则”,就是作者必须将所供材料看成是只有一个中心的整体,写作时,必须弄清材料所提出的中心问题或中心思想,然后依据写作要求,联系实际,选择最佳角度确立写作中心进行写作。为了引导学生克服审题不细的毛病,我设计如下程序:
  第一步“初读材料,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先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对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步是“精读材料,圈划要点”。审题的关键就是弄清材料的中心,那么,光有初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读。设计这一步,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分析习惯。
  第三步是“透过要点,概括中心”。中考的材料作文都是文字较少的、内容比较简单的材料,所以在完成了 “读”和“划要点”的基础上,透过要点来提取中心思想。为什么要概括出中心呢?因为不概括中心,对材料的实质就没有真正把握住,也就不能确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议题,写出一篇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来。
  第四步是“依据‘要求’,选择议题”。就是依据“写作要求”和材料中心的要求,联系实际,选择最佳角度,确立写作中心。
  那么如何概括一则材料的主旨呢?我将方法概括为:
  1找关键词句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如:1909年,16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奔向外面的世界,到异地求学。临行之前他将改写的日本政治家西乡隆盛的诗句夹在留给父亲的记账本里,作为给父亲和家人的告别赠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言心志,石破天惊。这首诗现在仍然惠存在“惟楚有才”的岳阳书院,镌刻在岳麓书院的赫兮台壁上。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这则材料,怎样审题,通过毛泽东转述的日本政治家西乡隆盛的诗句可确定为本材料的主旨:即立志。
  2以果溯因法。
  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例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这则材料的主旨可按此过程进行概括:
  是什么(结果)——为什么(原因)——怎么样 (办)
  井里捞鱼 空间不宽 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
  鲤鱼—鲫鱼—米虾—空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方有丰硕的收获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三)学生整体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良好的审题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字”“词”“句”“段”积累和暴发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不应为材料作文而教材料,应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地开展写作训练,才会实现材料作文审题正确的目标。经过实践,学生们不再怕写材料作文,而是把材料作文当成是一项轻松的作业。尤其学生在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材料作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把审题搞好,写作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也就不会出现失大分现象了。”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作文写得多了,而且文笔也好了。
  五、结论与思考
  通过近3个月的的实施,给我和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收获。在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与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不相吻合的诸多问题,首先是课题研究者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能力不强;其次是部分学生分析能力较差,在短时间内训练的效果不很明显,但是我将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将中学生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的研究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的简称,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的高效发展。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等特点。一般模式可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和达标测评。  事实证明,高效课堂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
期刊
一、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师最佳知识结构的主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整个语言系统的具体理论,同时具有这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只有在语言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及较好的功底,才能“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争取先让自己有“一桶水”,然后才能有能力给于学生“一碗水”。  二、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期刊
一、规范学习习惯自觉发展  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手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书写端正,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不马虎了事,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形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都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丰富的情感,敏感的心灵,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当必备的,也是我多年来教育学生的一个目标。然而随着我教学时间的增加,我发觉现在的学生似乎更不易动情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似乎越来越冷漠。记得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我为学生朗读了《担子》《父亲挑书》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为学生找来了《疯娘》,每当读到这些文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的共识。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启迪。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拓展、延伸。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授“读”的方法,令学生受益终生呢?  一、教会学生“读”书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前人数百年学习中强调阅读的
期刊
面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难题,迫使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反复思考体验,就相关问题得出结论。下面,就研究的成果,操作模式,愿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阅读文本整体把握要一次成功  笔者认为文本解码到位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要从量和质上来明确“整体感知”的尺度。  1阅读现代文的时速,在中考是5~10分钟,但不能超过10分钟。平时的教学训练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2质量标准:a边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学科教学承载的任务越来越重。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作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者,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更应该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上——个新台阶。  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还应尽可能获得你自己喜欢的各种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俗话说的好“艺
期刊
在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坚持以立足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为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力求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构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法指导  1保证自学。应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朗读并感悟课文。对于
期刊
运用多媒体,可以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声、像、动画为一体,艺术地再现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点亮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克服教师传统的、单项灌输的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进入新课时,有时枯燥的讲解,或者煽情的言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可是巧用多媒体,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选择和利用多媒体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就轻松愉快,事半功倍。因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传授基础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愉快轻松地掌握知识的方法,而后者有时重于前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把这种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掌握知识的方法称为兴趣教学法或愉快教学法。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兴趣教学法应从初一开始,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从听说入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