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闪现美的灵光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多媒体,可以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声、像、动画为一体,艺术地再现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点亮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克服教师传统的、单项灌输的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进入新课时,有时枯燥的讲解,或者煽情的言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可是巧用多媒体,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选择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尤为重要。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将《林海》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课文的投影片重新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同时认识小兴安岭“岭多、林广、花艳、物产丰富”的特点,学生被这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小珊迪身穿薄衣、赤着脚在风雪飘飘的冬天里的大街上卖火柴的动画录像,配上忧伤的音乐,学生在悲伤的录音朗读中静静地观看着录音的每一个镜头,加上音乐旋律的烘托,创设了一个悲惨的环境,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学生看完演示后,都被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所感动,眼里噙着泪花,流露出对小珊迪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这种逼真的视听效果胜于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二、 利用直观形象,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如教《蝙蝠与雷达》一课。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的方向的,这一仿生学源于蝙蝠,但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是很抽象的,很难使学生正确理解。为此我制作了动画片,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向回来,这一仿生学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学生一看就容易明白,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录音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创造热情。如教古诗《小池》这一课时,学生理解第一、二诗句的意思后,我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课件,学生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坐下来静静地欣赏。”有的说“泉水慢慢地流着,树阴映在水面上,那景色可真美呀!我想拿照相机把他拍下来。”领会三、四两句诗后,我再放多媒体给他们看,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说:“看,那荷花还是花骨朵呢,好象一个胖娃娃在睡觉。”有的说“这景色真美,小小的荷花蕊像飞机一样的蜻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看了还想看。”这样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一块想象的空间。再比如:我在讲《月光曲》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文,然后将贝多芬的这段名曲用录音播放出来,让学生闭目聆听,看是否有文中“盲姑娘”的感受。那优雅深沉的乐曲令学生们感到月亮高升,越升越高,天空微云缕缕,大海风平浪静的清幽画面,那高亢、激昂的旋律,使学生们领悟到大海波涛澎湃的景象,乐曲停了,同学们慢慢地从陶醉中清醒过来,感觉大海、月亮、波涛的画面,自然融合在一起和“盲姑娘”的感受基本一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学生审美观的形成离不开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但是,在教学中,我觉得小学生的感性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怎样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呢?我利用多媒体的音响组合、视觉画像,把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使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感知速度,并在大脑的潜意识中对审美对象产生美感。如教《荷花》一文,我用电脑中的多媒体软件按课文内容制作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并配制配乐朗读,平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美妙动人的立体画面。果然,学生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说:“哇,好漂亮呀!”有些学生看完演示后,很久才回过神来。他们在音响、图像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已置身于清香扑鼻的荷花池中。影视形象使学生从直观了解荷花的美丽,从中明白了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含义,培养了他们感受美的能力。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优势为愉快教学拓宽了新天地。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融入素质教育谈些认识。  一、将思想素质的培养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根据中学数学原则,教学时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中可结合古今成就,自然渗透
期刊
学生一上初中,我询问了他们在小学时是如何学古诗的,学生们无不说:读完了背,老师把诗意抄在黑板上。经过上初中第一首诗的学习我就发现他们学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我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学诗的方式方法。  第一步:朗读。  朗读是学诗的开端。我尝试不给范读,让学生自己读,可能开始有人读音不准,断句有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大家互相听读,对于有差别的地方,就会互相探讨、纠正。  第二步:
期刊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的简称,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的高效发展。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等特点。一般模式可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和达标测评。  事实证明,高效课堂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
期刊
一、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师最佳知识结构的主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及整个语言系统的具体理论,同时具有这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只有在语言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及较好的功底,才能“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处理教材,活用教材,争取先让自己有“一桶水”,然后才能有能力给于学生“一碗水”。  二、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期刊
一、规范学习习惯自觉发展  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手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书写端正,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不马虎了事,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形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都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丰富的情感,敏感的心灵,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当必备的,也是我多年来教育学生的一个目标。然而随着我教学时间的增加,我发觉现在的学生似乎更不易动情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似乎越来越冷漠。记得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我为学生朗读了《担子》《父亲挑书》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为学生找来了《疯娘》,每当读到这些文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的共识。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启迪。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拓展、延伸。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授“读”的方法,令学生受益终生呢?  一、教会学生“读”书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前人数百年学习中强调阅读的
期刊
面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难题,迫使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反复思考体验,就相关问题得出结论。下面,就研究的成果,操作模式,愿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阅读文本整体把握要一次成功  笔者认为文本解码到位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要从量和质上来明确“整体感知”的尺度。  1阅读现代文的时速,在中考是5~10分钟,但不能超过10分钟。平时的教学训练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2质量标准:a边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学科教学承载的任务越来越重。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作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者,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更应该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上——个新台阶。  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还应尽可能获得你自己喜欢的各种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俗话说的好“艺
期刊
在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坚持以立足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为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力求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构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法指导  1保证自学。应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朗读并感悟课文。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