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的时候是大年初二,没有赶上初一的祭拜大典。
说是大典,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赶不上在市区里的那个金碧辉煌的。但再怎么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孙氏宗祠,虽经历时间,多少都有些破败,可这里才是真正的富春孙氏,自孙钟开始,到孙坚孙羌,再到我们熟悉的孙策孙权,以及后来的孙亮,即使他们在后来的生涯之中极少回到这里,这里都还存有他们的气息。
我没有顺着旅游规划的顺序去,而是直接去了孙氏宗祠。对我而言,像是急着去见几位许久不见却已熟识的朋友一样,一路上恨不得自己能够直飞去龙门古镇,可到了门口,我却不是很敢进去了。就像是担心朋友胖了瘦了,过得好不好一样,提起十二分的勇气才从正门踏了进去。
进去时里面只有一两个旅游团,那些游客都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景点,只有少许的老人愿意坐在不太稳当的木条椅上看着表演。正值春节,朴实的演员和戏曲也为苍凉的古镇带去一些生气。抬眼向上,是火红的孙字旗,楼台边上是写有孙字的火红灯笼,似是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一派红火,想到此,我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其实还是忍不住,于是就匆匆离开了前院儿,向着祠堂而去。正厅摆着一张团圆桌,说这团圆桌也有一段缘由。本是两张半圆桌合二为一,如今只余下半截,另半截只待家中男丁团圆时才得以合桌用膳。想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这团圆桌业合不上几回。再往上看,团圆桌后的墙上是孙权的画像。《江表传》有云,说孙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倒是和墙上的画像十分相似。然后便是四周的四位大将。三国随汉制,以右为尊,自右至左分别是周瑜、吕蒙、鲁肃、陆逊的画像。驻足长久,很多人都在周瑜画像前拍照留念,可吕蒙等人却少有此待遇,不得不说,美周郎在后世的宣传工作做的不错。只是这样一来,中间的大帝就只能对着下面的团圆桌干瞪眼。
但这毕竟是孙氏宗祠,那孙坚孙策呢?环顾一周,才发现破虏将军和讨逆将军都在两旁,一同的还有孙子和孙中山,后来看到家谱才知孙中山也是他们一族,这点放到后面细说。总算见到小霸王,深深呼出了一口气。千年不见,你还好么?一路上的劳累和脑中那根紧绷着的神经总算是放开了,本来是该笑的場景,却莫名的想哭,猛锐冠世的小霸王,千年来就这样静静看着来往的后世,又有多少年岁是独自一人过的?我愣了神,直到想起还未进祠堂内拜见排位才匆匆止住悲哀,向里走去。
相对之前看到照回来的照片,因为刚过春节,也算是稍微明亮了一些,温黄的灯光也算是看着温馨不少。一眼便看到了孙策的牌位,边上就是孙文台将军的。不是不想说,但是作为孙权的兄长,我只想问一问大帝,江左谁开?为何孙策的牌位那样不起眼?若不是这次就是为了他而来,我不一定有自信能够从那之中找出他的那一个。但在牌位前争论这些无用,向这些江东名仕们拱手行礼,只求他们九泉下有知,不再受这尘世间的纷扰,江东双璧终能一同出游,策马天下。
从祠堂出来,爸妈就说我魂丢了。站在周瑜画像前,神神叨叨地说了一些,又跑到孙策的画像前说了好多,内容大多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说到最后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所有的一切都哽在喉咙里,这才想起来似乎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这样近的贴近他们,仿佛这里的时间就没有移动过,依然是千年以前的时光。后来坐在前院儿的木条椅上,我跟我爸说,就把我留在这儿算了,我爸也不反驳,就顺着说千年以后再来看我。的确,在这里,连时间都仿佛静止了一样,还有什么事不可能的?
出了祠堂,对面就是天子堂,门口是孙氏后代的晾衣架。我笑得无奈,这么亲民,这才能使得江东富庶。军民一家,秋毫不犯,也是当时孙策对部下的要求。“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江表传》如是记录。
天子堂里是一些图片及极少文物,也对草船借箭做了详细介绍,并用了“移花接木到了诸葛亮身上”等字眼替东吴正名,也不得不称赞孙权的谋略。不过这天子堂虽说有云“天子”,但实际上也并没有过多保护,稍显破败的里面一直都令我有些难以接受,可再想想,如果像市区里的那个修缮得金碧辉煌,我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去和各位江东才俊这样见面么?
出了天子堂,顺着街边沟渠里的流水一路走下去,就能到思源堂。期间看到了一直念叨着的孙权面筋。说实话,还问了几个孙氏后羿才找到了这个,包括后来看到的米酒(御酒坊)以及院子里的阿黄(黄狗)。不过在我照相的时候,阿黄一转身跑了,在深深浅浅的巷子里叫了几声,不见踪影。我着实想着追去看看,奈何小巷曲径幽深,这才作罢。
于是就顺着小镇边缘找了一家面馆。春节期间,也就只有这一家孤零零地开着,老板娘是个朴实人,一碗牛肉面给了大块的牛肉,吃起来有点大快朵颐的味道,很地道。但吃多了也就有点腻味,就又点了米酒。不是平常作为甜点的米酒糊,而是真正由米酿造的酒,味道清冽醇香,比不上那些洋酒烈,却回味甘甜,可以慢慢喝很久,还能够喝到时间留下的味道。我想千杯不醉的孙策当时提枪一舞伴周郎一曲,随后两人大抵就是喝着这样的酒,谈论着天下,谈论着江山。
餐后去了思源堂。找到了富春孙氏家谱,然而上面并没有提到孙策的儿孙,恍惚想起,似乎在那场凶残的子嗣争斗之间被抄斩了个干净。思源堂里人本身就不多,刚喝了点酒的我被冷得一颤。难怪曹操喜欢孙权,只因为孙权和他相似,不仅有谋略,更不像他父兄那样耿直豪爽,而这一点,似乎也带到了下一代的儿孙身上,于是就有了像是曹氏一族那样近亲相残的惨剧,而这也就成了东吴衰败的原因之一。孙权打仗不及孙策,而其中一点似乎也不及其兄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客观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以孙策离去之时才坚持让他替代自己而不是三弟,因为当时东吴需要一个能够管理得当的人才,能够守住这片土地,才可能与曹操对抗,最后夺得天下。孙策没有看错孙权,只是孙权没有那么直率,在勾心斗角之间,他也没有像他大哥那样豪爽。
从思源堂侧门而出,暖融融的日光流泻下来,刚刚跑不见的阿黄不知什么时候趴在路边小憩,连耳尖都镀了一层金边。白驹过隙,前年也不过一瞬,可它带不走的祥和,全留在了这古镇中。
说是大典,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赶不上在市区里的那个金碧辉煌的。但再怎么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孙氏宗祠,虽经历时间,多少都有些破败,可这里才是真正的富春孙氏,自孙钟开始,到孙坚孙羌,再到我们熟悉的孙策孙权,以及后来的孙亮,即使他们在后来的生涯之中极少回到这里,这里都还存有他们的气息。
我没有顺着旅游规划的顺序去,而是直接去了孙氏宗祠。对我而言,像是急着去见几位许久不见却已熟识的朋友一样,一路上恨不得自己能够直飞去龙门古镇,可到了门口,我却不是很敢进去了。就像是担心朋友胖了瘦了,过得好不好一样,提起十二分的勇气才从正门踏了进去。
进去时里面只有一两个旅游团,那些游客都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景点,只有少许的老人愿意坐在不太稳当的木条椅上看着表演。正值春节,朴实的演员和戏曲也为苍凉的古镇带去一些生气。抬眼向上,是火红的孙字旗,楼台边上是写有孙字的火红灯笼,似是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一派红火,想到此,我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其实还是忍不住,于是就匆匆离开了前院儿,向着祠堂而去。正厅摆着一张团圆桌,说这团圆桌也有一段缘由。本是两张半圆桌合二为一,如今只余下半截,另半截只待家中男丁团圆时才得以合桌用膳。想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这团圆桌业合不上几回。再往上看,团圆桌后的墙上是孙权的画像。《江表传》有云,说孙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倒是和墙上的画像十分相似。然后便是四周的四位大将。三国随汉制,以右为尊,自右至左分别是周瑜、吕蒙、鲁肃、陆逊的画像。驻足长久,很多人都在周瑜画像前拍照留念,可吕蒙等人却少有此待遇,不得不说,美周郎在后世的宣传工作做的不错。只是这样一来,中间的大帝就只能对着下面的团圆桌干瞪眼。
但这毕竟是孙氏宗祠,那孙坚孙策呢?环顾一周,才发现破虏将军和讨逆将军都在两旁,一同的还有孙子和孙中山,后来看到家谱才知孙中山也是他们一族,这点放到后面细说。总算见到小霸王,深深呼出了一口气。千年不见,你还好么?一路上的劳累和脑中那根紧绷着的神经总算是放开了,本来是该笑的場景,却莫名的想哭,猛锐冠世的小霸王,千年来就这样静静看着来往的后世,又有多少年岁是独自一人过的?我愣了神,直到想起还未进祠堂内拜见排位才匆匆止住悲哀,向里走去。
相对之前看到照回来的照片,因为刚过春节,也算是稍微明亮了一些,温黄的灯光也算是看着温馨不少。一眼便看到了孙策的牌位,边上就是孙文台将军的。不是不想说,但是作为孙权的兄长,我只想问一问大帝,江左谁开?为何孙策的牌位那样不起眼?若不是这次就是为了他而来,我不一定有自信能够从那之中找出他的那一个。但在牌位前争论这些无用,向这些江东名仕们拱手行礼,只求他们九泉下有知,不再受这尘世间的纷扰,江东双璧终能一同出游,策马天下。
从祠堂出来,爸妈就说我魂丢了。站在周瑜画像前,神神叨叨地说了一些,又跑到孙策的画像前说了好多,内容大多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说到最后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所有的一切都哽在喉咙里,这才想起来似乎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这样近的贴近他们,仿佛这里的时间就没有移动过,依然是千年以前的时光。后来坐在前院儿的木条椅上,我跟我爸说,就把我留在这儿算了,我爸也不反驳,就顺着说千年以后再来看我。的确,在这里,连时间都仿佛静止了一样,还有什么事不可能的?
出了祠堂,对面就是天子堂,门口是孙氏后代的晾衣架。我笑得无奈,这么亲民,这才能使得江东富庶。军民一家,秋毫不犯,也是当时孙策对部下的要求。“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江表传》如是记录。
天子堂里是一些图片及极少文物,也对草船借箭做了详细介绍,并用了“移花接木到了诸葛亮身上”等字眼替东吴正名,也不得不称赞孙权的谋略。不过这天子堂虽说有云“天子”,但实际上也并没有过多保护,稍显破败的里面一直都令我有些难以接受,可再想想,如果像市区里的那个修缮得金碧辉煌,我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去和各位江东才俊这样见面么?
出了天子堂,顺着街边沟渠里的流水一路走下去,就能到思源堂。期间看到了一直念叨着的孙权面筋。说实话,还问了几个孙氏后羿才找到了这个,包括后来看到的米酒(御酒坊)以及院子里的阿黄(黄狗)。不过在我照相的时候,阿黄一转身跑了,在深深浅浅的巷子里叫了几声,不见踪影。我着实想着追去看看,奈何小巷曲径幽深,这才作罢。
于是就顺着小镇边缘找了一家面馆。春节期间,也就只有这一家孤零零地开着,老板娘是个朴实人,一碗牛肉面给了大块的牛肉,吃起来有点大快朵颐的味道,很地道。但吃多了也就有点腻味,就又点了米酒。不是平常作为甜点的米酒糊,而是真正由米酿造的酒,味道清冽醇香,比不上那些洋酒烈,却回味甘甜,可以慢慢喝很久,还能够喝到时间留下的味道。我想千杯不醉的孙策当时提枪一舞伴周郎一曲,随后两人大抵就是喝着这样的酒,谈论着天下,谈论着江山。
餐后去了思源堂。找到了富春孙氏家谱,然而上面并没有提到孙策的儿孙,恍惚想起,似乎在那场凶残的子嗣争斗之间被抄斩了个干净。思源堂里人本身就不多,刚喝了点酒的我被冷得一颤。难怪曹操喜欢孙权,只因为孙权和他相似,不仅有谋略,更不像他父兄那样耿直豪爽,而这一点,似乎也带到了下一代的儿孙身上,于是就有了像是曹氏一族那样近亲相残的惨剧,而这也就成了东吴衰败的原因之一。孙权打仗不及孙策,而其中一点似乎也不及其兄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客观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以孙策离去之时才坚持让他替代自己而不是三弟,因为当时东吴需要一个能够管理得当的人才,能够守住这片土地,才可能与曹操对抗,最后夺得天下。孙策没有看错孙权,只是孙权没有那么直率,在勾心斗角之间,他也没有像他大哥那样豪爽。
从思源堂侧门而出,暖融融的日光流泻下来,刚刚跑不见的阿黄不知什么时候趴在路边小憩,连耳尖都镀了一层金边。白驹过隙,前年也不过一瞬,可它带不走的祥和,全留在了这古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