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es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成为许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关心的话题。本人认为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关键必须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前人的经验谈谈如何通过有效备课达到提高课堂的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备课 效率 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与学领域中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过去应试教育的那种老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这几年的亲身教学实践和前辈们的教学经验,在这里谈谈我自己关于如何通过有效备课,来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的一些看法:
  一、依标备课,把握目标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它由人教社编写,综合性程度比较高。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朱明光先生说:“所谓‘标准’,就是为所有学生制定的、基本的、共同的、可以操作的、必须实施的行为目标。”它既是方向,也是目标,是从教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的,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不可动摇。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说,它就直接表现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的理想达成度应该是:知识目标──你学会了吗?能力目标──你会学了吗?过程与方法──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情感目标──你学得有情趣吗?
  依据课标,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定,是教学设计首要的、关键的一步。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表述,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基本功。要使拟定的教学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一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去实施教学。因此,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是备课的前提。
  例如:在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的课程标准如下: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根据以上两条课标,我设计了这节课的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去分析问题。
  2.了解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3.分析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依照标准,把握住教学目标,备课工作就有了指导方向,就能够为备课工作的下一个环节做好指导性的工作,也为高效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
  二、个人集体,合力备课
  为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可以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结合起来,合力进行备课。
  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 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比如我们学校的现阶段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老师有两位,我们平时是在一个办公室的,这种集体备课实质就是我们两位老师的平等民主交流与合作。一般我们的教学进度是一致的,每节课我们几乎都可以做到相互交流学习,在正式形成教案前,先讨论对课本相关内容的个人想法和意见,然后在讨论中形成相对成熟的统一方案。再各自去实施教学,然后回来又一起进行课后探讨,对一些不太合理的部分进行二次备课,再到另一个班级去上课又是别有一番韵味和效果。我觉得这样的集体备课的比较有效的。如果是多于两位的话,这时的集体备课务必要分工明确。我们就采取由一个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教学功底更扎实的老师带头主讲设计思路,然后其他老师进行补充,最后定下总体思路和方案。
  但是就教师个体而言,是有差异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就需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这就需要进行个人备课。经过长期的教学摸索,我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备课原则和方法:
  1.备为教。备课是艰苦的再创造,要个人钻研,掌握驾驭教材,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的使用,为上课做好准备。
  2.要熟悉内容体系,整组(整单元)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点。
  3.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顾及可接受性。
  4.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心,不可照搬照抄。
  5.对自已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做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班级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
  6.要超前三课时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单教案,青年教师写详案,并可写“填页教案”。
  7.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教师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如作业本、教具、课件等)。
  在以上备课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关键还贵在坚持。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个人和集体备课的功效。
  三、备好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与学生群体氛围的总和。课堂教学情境维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的联系,把发问点选在教材具有创造性思维价值之处,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意识地调控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努力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路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每一单元和每一篇首,都有一段简短的篇章页和课前语,其主要作用是介绍本单元或本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教师可以此导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重新创设情景。
  例如,在学习《信用是金》一课时,我以一个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有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德国学成毕业后,就到德国的一些公司去应聘。他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都不错,但这些公司看了他的信用记录后,都没有聘用他,同学们猜想一下为什么?”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纷纷依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寻求答案,得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面对学生们期待得目光,我揭开谜底:“因为这个留学生曾在乘车时逃过三次票!”正在七嘴八舌的学生一下变得鸦雀无声,他们震惊了,都在默默地思索。经过预料中的短暂的沉默,我告诉学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此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信用是金》。本来很枯燥的一课,“说教”般的内容,可以因巧妙创设的情境变得精彩纷呈。学生的情绪、兴趣和课堂气氛,都可能被一个简单的情境调动起来。
  当然创设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用谜语情境“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换,每天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创设一个疑问情境,让学生在猜谜语的氛围中,激起他们探索地球知识的兴趣,顺利的导入到七年级上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几句文学情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种优美雄壮的情境感受,把学生吸引到《山川秀美》一课中黄河、长江的知识点的教学中;几首熟悉的《东北人》《江南》等创设音乐情境,让大家明白南北方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兴趣,等等。
  总之,教学情境的准备,能使课堂一下子奏响欢快的乐章,激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整堂课的学习学校率是大有裨益的。
  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提高课堂的效率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灵活多变,把握教学的实际需要,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结合这样,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气,课堂才能显现激情与活力。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真正符合新课改的实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做好备课的工作,是有着现实和实质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2]《历史教学问题》2009第1期
  [3]《课程 教材 教法》2008.12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应当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 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起始和基础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养成、书写习惯的规范大多在这一阶段。因此初中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作为一名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  [关键词]农村地区 英语教学 教师素质    一、农村中学教学设施差,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练就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能写出格式规范、表达清晰的常用应用文;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找到理想的职业。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紧紧抓住写字、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这三个关键能力的教学,为学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增加筹码。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写字 应用文写作 口语训练 就业     我们
期刊
[摘要]通感也叫“移觉”。它借助读者的感觉,把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意觉、嗅觉等链接起来,彼此产生转移而达到的一定的修辞效果。就像“歌声”和“露珠”本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如果说“歌声像露珠一样圆润”,就因“圆润”属于两者的通感,把听觉和视觉链接起来,结果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收到新奇而有力的艺术魅力。  通感初看极似比喻,有人认为通感是比喻的一种,这也说得通。查阅许多修辞书籍并无通感一条
期刊
[摘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单一的课堂面授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使用网络学习与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克服单一面授教学的不足,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基于Sakai平台展开混合式教学研究,将其应用于《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采用三步六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教学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在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教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成败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以及能否实现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这一战略目标的大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作文训练的方式主要有命题作文,给材料作
期刊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其语文功底,是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然而,不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很差,提起作文头就疼,常常把作文叫做“憋文”。写作文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到处去“借鉴”别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有新意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已迫在眉睫。  初中学生大脑渐
期刊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重要性的地位。本论文以当前就业形势与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本原性问题驱动”研究型教学模式、元认知理论为基础,探讨“本原性学科问题驱动”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离散数学 本原性学科问题 教学模式    一、新形势下的离散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型教学从18世纪开始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关注,20世纪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坚持专业与职业兴趣与热爱的长期性教育、现代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与平台构建、创新实践培养平台的系统化开放管理及网络化教育,完善创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有效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大学生 创新 实践能力    能力是人们在认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全球工程硕士质量保障运动的日益深入,教育评估成为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改革、推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对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欧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的宝贵经验,创造性的设立了中国工程硕士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以期保证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水平。  [关键词]工程硕士 评估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