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和谐观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zhongyu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第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施已将近四年,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有幸亲历这场备受瞩目的课程改革,并受益匪浅。笔者以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一种和谐观,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和谐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上,应摒弃两种错误的倾向,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
  误区一: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语、修、逻、文和字、词、句、篇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八字经”,纯知识的传授充斥课堂,其结果是老师讲得面面俱到,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素然无味,昏昏欲睡。
  误区二: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近年来,提倡人性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此存在一种误解:新课标理念强调了人文性之后,就不能谈知识,更不能提训练。这种突出人文精神的熏陶而放松或放弃语言工具的掌握的现象在当前的教学中已不少见。
  怎样正确看待“两性”问题呢?《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应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两张脸”,顾此失彼。我们应看到,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时刻告诫自己,当我们高举人文旗帜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语文的基本属性——工具性;当我们强调工具性的时候,要注意挖掘蕴含在语文内部的人文精神。
  
  二、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和谐互动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语文课堂的特质是“一言堂”,为师者,高高在上;为生者,俯首倾听。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创建一个怎样的语文新课堂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必思课题。创建新课程时代的语文课堂要做到两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总是一讲到底,大谈特讲文章词句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殊不知学生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所云,这就是以老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独特体验,这种越俎代庖的教法只能让学生厌恶语文,逃离课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主角。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让教学相长;更要走生生“自主、合作、探究”之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活动,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告别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学生的笑语欢声,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最爱。
  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里,教师都是庄严的说教者、指导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是被灌输的、被管教的、被批评的对象。而要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模式,重新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新课程标准》里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我们能否这样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共享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教学技巧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创造、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民主、平等、和谐是它最明显的标志,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人会因与老师见解不一致而备受打击,而是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去展示每个心灵的独特风采。让我们铭记张志公先生的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语文能力,概而言之可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语文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老师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得到和谐发展。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对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由于受高考应试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训练,而忽略了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一大批“下笔能文”,说话却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书生”。所以说,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性要求。在“听”方面,语文教学中一直比较薄弱, H版语文教材在每册课本中安排了一个“视听单元”,形成视听训练的系列,有计划、有层次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这种有益的尝试就使学生在“听”的能力培养方面有了计划性。
  其次,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具体说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互为前提,即听、说是读、写的前提;读、写也是听、说的前提。听、读是说、写的前提;说、写也是听、读的前提。由此可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同等重要,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继发展。
  总之,要树立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观,让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终身全面地发展。
其他文献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新教育观念,实施课程改革,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学校的后勤工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多元功能,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确立后勤工作的创新意识,从而适应学校的发展,全面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新时期学校后勤工作的多元功能,是促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
自新的士官制度实施以来,士官作为未来战场中战斗力生成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其岗位更具职业化特点,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成为新时期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卫生士
近来,黄章辉终于松了一口气。自从三年前比亚迪被索尼告上法庭,作为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律部经理,黄带着四人组律师团征战日本,多方取证。如今在证据面前,索尼已经无力翻盘。
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分析,能够为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目标带来支持与帮助.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本中先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予
本文通过三个常见的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分析,阐述了利用线段图、方框流程图、统计表格三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构建“思维图像”,以利于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形象向抽
假如有人向你推销一桩买卖:“朋友,我在月球上有块地想转手,你想要吗?”我想你一定会骂人家傻冒或者吃饱了撑的。但你先别生气,这的确是一桩生意,你瞧——“只需花19.99美元外加1.51美元的税款,你就可以买到月球或是火星上一英亩土地。”这个疯狂的想法出自一位美国人霍普。在过去的23年里,霍普成立的“月球大使馆”公司已经出售月球、火星和金星上的土地狂赚了625万美元。甚至前美国总统里根和卡特也各自花了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日益增多,大量侵权产品通过海关进出境,因此,在海关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要.rn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体系中设立备案制度,目的在于查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激励就如冬日的一抹暖阳,会抚去学生心灵的阴霾,促使学生在自信、自尊、自强中成长。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