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基本素质的教育。它既包括音乐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又包括情感、道德以及个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它是以一种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基本素质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富有情感的音乐活动对他们的情感道德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在青少年情感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道德;情感;育人
音乐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自古以来,中外音乐家都对音乐的思想情感教育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大师孔子曰:“广博一良,乐教也。”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音乐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是深刻有力的,是最直接、最易被接受的,并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以下我就从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基本乐理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行列,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素质当然包含着音乐方面的修养。音乐修养需要严谨及科学的基础知识的传授。
在音乐课教学内容中,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乐理知识总是被人们认为是最枯燥的、最无教育意义的纯粹理论,因为老师教起来比较费力,学生学起来觉得生涩难懂,缺乏趣味。其实不然,就拿最简单的123——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级来说吧,我告诉学生它们就像一家七兄弟,兄弟七人各有其鲜明的个性,1——坚定、有力;2——激动人心、有希望的;3——稳定、平静;4——悲惨;5——伟大、光辉的;6——哭泣的、娇柔的;7——易受感动的。只有将它们和谐的组合,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恰如一个个跳跃的小音符,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只有同学们之间友好相处,彼此都有一颗谦让、包容的心,才能奏出奋发的旋律,凝成与时俱进的班集体。
通常在节奏训练中,学生不容易把握强拍与弱拍的区别,认识不到强弱拍的不同作用。我就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对比?学生回答说:“大与小、黑与白、硬与软、强与弱等等。”我又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强与弱的对比,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上台用捶胸、柔臂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强与弱的对比。我见势引导: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强弱的对比,音乐就没有美感,那么强与弱的对比在音乐中如何表现呢?强拍就像坚强勇敢、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同学,弱拍就像温柔清秀、充满阴柔之美的女同学。大家试想:只有女同学或只有男同学能构成我们完善的集体吗?不能,因为他们都是我们集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构成一个团结协作、具有集体凝聚力的班集体。同学们愿意这样做吗?学生齐声说愿意。于是我让男女同学分别敲击强弱拍进行节奏训练,果然有所进步。教条的节奏训练就这样在充满情趣的意境中结束了,我想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强弱拍的力度认识吧。
因此,只要老师肯开动脑筋,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还是很乐意学习乐理知识的,也能从中受到启迪,不断完善他们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欣赏高雅音乐和民歌,陶冶性情,进行审美教育
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高雅音乐所表现的美,让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我在让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一上课我作开场白说:“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表现爱情的乐曲。”学生哄笑,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伴着音乐的不断深入,用不断变化的口吻、神情和生动贴切的语言将这个素有“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爱情悲剧娓娓道来:优美感人的爱情主题、欢快活泼的草桥结拜、忧伤缠绵的十八相送、沉重激烈的抗婚、悲壮激烈的投坟、凄美哀婉的化碟……这样,学生在欣赏《梁祝》时,时而陶醉于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时而又为其中的矛盾感到惊心动魄。故事听完了,音乐也结束了,而我的学生还沉浸在凄美的爱情故事和荡气回肠的音乐中,是优美的旋律打动了学生,还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对幸福与自由的向往让学生感到心灵的震颤呢?我适时的引导学生:你们虽然并未处在谈婚论嫁的年龄却也从音乐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任何时候都要迎难而上,无所畏惧,只有这样,才能生活的精彩、快乐。接着,我又用许多描写“爱”得“心痛”、“爱”到“骨头里”的流行歌曲与《梁祝》相比,同样是咏唱爱情这个主题,但从艺术审美角度去看,却有天壤之别。这样使学生把美与庸俗、深刻与肤浅两对概念严格区分开来,让他们在高雅的音乐中尽情畅游,培养他们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感。
欣赏教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音乐对欣赏者的主观感受,通过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如果主观感受模糊,势必影响认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音乐形象。欣赏教学中民歌多,地方特色浓郁,学生有时不能领悟,教师就要采用图片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如在欣赏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的意境比较成人化,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于是,我在音乐响起时播放录象,展现草原苍茫辽阔之美,还有那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绪被牢牢抓住,他们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陶醉。听赏完毕,他们还要求看草原迷人的景色,熟悉更多的草原歌曲,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我就趁热打铁地接受草原风情与讴歌草原的歌曲,并教他们用舒缓的肢体动作来展现优美的音乐意境,以增进理解。这说明通过欣赏,草原迷人的景色与草原人民爽朗的情怀已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想如草原上的雄鹰一般自由翱翔在歌声中那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
三、让学生学会用情唱歌,在歌声中渗透情感,滋润心灵 教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唱歌教学是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唱歌教学在情感培养方面,目前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表现在教师单纯的教歌,学生机械的唱歌,教师以教会一首歌曲为目的,不做任何感情的引导与体验,这种教学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将逐渐使学生失去对唱歌,甚至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看,学习过程是有浅入的过程,教师在唱歌教学中枯燥乏味的作理论讲解、技巧训练,而不将其赋予丰富的情感形象由浅入深地安排到每一个教学中去,让情感的线条有一个由细变粗、由白变彩、由静变动的过程,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地有感情地唱歌。
如我在教唱《彩色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录象,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学生讲解,然后请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轻轻翻开,请几个同学讲讲心里的感受,当他们说出: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好河山,心里无比激动和自豪时,我说就用这种心情唱《彩色的祖国》,然后用轻重有序、抑扬顿挫的范唱激发学生的激情……这样,通过深挖掘、细处理,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刻揭示,唤起学生的共鸣,待学生唱会时,都会不自觉挺起了胸带着由衷的自豪,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为能生长于斯而骄傲。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本课内容,而是将学生的眼睛吸引到了地图册中“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版图中这两种颜色的比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的比例将会有何变化?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情绪也十分热烈。讨论的结果是:地图上黄色的面积回扩大,进而“挤”掉绿色。也就是说干旱、荒漠化加剧、耕地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认识到环境恶化给生存带来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有感情的歌唱之后又提升了道德认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依靠我们每个人携手共同保护,才能永远保持美丽迷人的风貌。
还有一次,教唱湖南民歌《一跟竹竿容易弯》,我特意准备了几跟竿子,先拿出一跟请同学上来折,“叭”一下子就断了,同学们一下来精神了,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啥药。我拿出多跟竿子还请他折,这回有点困难了。于是,我借题发挥“一跟竹竿容易弯,一捆竹竿不会断,说明什么道理呢?”下面沸腾了,有说“团结力量大”、有说“大家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的,我立刻说:“同学们说的对,咱们全班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成一股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就这样在活泼俏皮的歌声中,一个道理又潜入到他们的心中。
四、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进行集体化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活动,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架起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在学校组建的合唱队,进行了集体化的音乐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护敬互助,懂得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有的同学为了合唱队而调换了其他课的辅导时间,有的同学甚至带病坚持排练。比赛结束后,如果没能拿到好的名次,很多队员都很沮丧、懊恼,有的甚至泪流满面。我笑着对他们说:“大家参与了,过程是辉煌的,名次是次要的,争取下次更上一层楼,并与之三击掌,使他们免于自责。当然,在取得较好的成绩时,我又会适时地劝他们要戒骄戒躁,因为光环只能意味着过去。
还有一次,在排练合唱曲时,我检查同学们会不会唱自己的声部。我叫一位同学起来唱,这个同学的声音又尖又细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位同学当时就被羞红了脸,再也不唱了。我于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音乐除艺术个性外,还有音色的个性,拿唱歌来说吧,男生和女生之间有明显区别,就是女生和女生之间,甚至女高音之间都有细微的差别,但每种音色、音质都有其存在价值。缺少高音的音乐将变得沉闷、混浊,而缺少低音则淡薄、空洞、刺耳。我们合唱队每个声部都各有特色,也都发挥着彼此不能互相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家扬长避短,各种音色糅合在一起,歌曲的生命才显得充实、辉煌。简单的启迪收到了奇特的教学效果。排练之后,我又找这位同学给她单独辅导,教她怎样正确发声,并告诉她适当的方法让她坚持练习。当时我看到她的眼神中留露出来的感激之情时,我知道是老师的行为使她感动,她的自信一点点增强,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在一点点缩小。总之,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滋养和美的陶冶而且有助于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上进心的增强,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曾记得中国古代有瓠巴鼓琴,而沉鱼所听的说法。意思是说,当瓠巴弹琴的时候,水中的鱼都浮出水面聆听,可见音乐有着多么神奇的魅力。它影响人的情绪,催人奋发向上;它使人心灵相通,促进人际交往;它还帮助实现自我,促进人格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情感德育功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真正做到“随乐潜入心,育人细无声”。
关键词:音乐;道德;情感;育人
音乐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自古以来,中外音乐家都对音乐的思想情感教育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大师孔子曰:“广博一良,乐教也。”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音乐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是深刻有力的,是最直接、最易被接受的,并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以下我就从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基本乐理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行列,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素质当然包含着音乐方面的修养。音乐修养需要严谨及科学的基础知识的传授。
在音乐课教学内容中,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乐理知识总是被人们认为是最枯燥的、最无教育意义的纯粹理论,因为老师教起来比较费力,学生学起来觉得生涩难懂,缺乏趣味。其实不然,就拿最简单的123——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级来说吧,我告诉学生它们就像一家七兄弟,兄弟七人各有其鲜明的个性,1——坚定、有力;2——激动人心、有希望的;3——稳定、平静;4——悲惨;5——伟大、光辉的;6——哭泣的、娇柔的;7——易受感动的。只有将它们和谐的组合,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恰如一个个跳跃的小音符,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只有同学们之间友好相处,彼此都有一颗谦让、包容的心,才能奏出奋发的旋律,凝成与时俱进的班集体。
通常在节奏训练中,学生不容易把握强拍与弱拍的区别,认识不到强弱拍的不同作用。我就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对比?学生回答说:“大与小、黑与白、硬与软、强与弱等等。”我又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强与弱的对比,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上台用捶胸、柔臂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强与弱的对比。我见势引导: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强弱的对比,音乐就没有美感,那么强与弱的对比在音乐中如何表现呢?强拍就像坚强勇敢、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同学,弱拍就像温柔清秀、充满阴柔之美的女同学。大家试想:只有女同学或只有男同学能构成我们完善的集体吗?不能,因为他们都是我们集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构成一个团结协作、具有集体凝聚力的班集体。同学们愿意这样做吗?学生齐声说愿意。于是我让男女同学分别敲击强弱拍进行节奏训练,果然有所进步。教条的节奏训练就这样在充满情趣的意境中结束了,我想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强弱拍的力度认识吧。
因此,只要老师肯开动脑筋,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还是很乐意学习乐理知识的,也能从中受到启迪,不断完善他们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欣赏高雅音乐和民歌,陶冶性情,进行审美教育
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高雅音乐所表现的美,让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我在让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一上课我作开场白说:“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表现爱情的乐曲。”学生哄笑,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伴着音乐的不断深入,用不断变化的口吻、神情和生动贴切的语言将这个素有“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爱情悲剧娓娓道来:优美感人的爱情主题、欢快活泼的草桥结拜、忧伤缠绵的十八相送、沉重激烈的抗婚、悲壮激烈的投坟、凄美哀婉的化碟……这样,学生在欣赏《梁祝》时,时而陶醉于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时而又为其中的矛盾感到惊心动魄。故事听完了,音乐也结束了,而我的学生还沉浸在凄美的爱情故事和荡气回肠的音乐中,是优美的旋律打动了学生,还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对幸福与自由的向往让学生感到心灵的震颤呢?我适时的引导学生:你们虽然并未处在谈婚论嫁的年龄却也从音乐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任何时候都要迎难而上,无所畏惧,只有这样,才能生活的精彩、快乐。接着,我又用许多描写“爱”得“心痛”、“爱”到“骨头里”的流行歌曲与《梁祝》相比,同样是咏唱爱情这个主题,但从艺术审美角度去看,却有天壤之别。这样使学生把美与庸俗、深刻与肤浅两对概念严格区分开来,让他们在高雅的音乐中尽情畅游,培养他们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感。
欣赏教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音乐对欣赏者的主观感受,通过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如果主观感受模糊,势必影响认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音乐形象。欣赏教学中民歌多,地方特色浓郁,学生有时不能领悟,教师就要采用图片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如在欣赏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的意境比较成人化,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于是,我在音乐响起时播放录象,展现草原苍茫辽阔之美,还有那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绪被牢牢抓住,他们被优美的旋律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陶醉。听赏完毕,他们还要求看草原迷人的景色,熟悉更多的草原歌曲,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呢?我就趁热打铁地接受草原风情与讴歌草原的歌曲,并教他们用舒缓的肢体动作来展现优美的音乐意境,以增进理解。这说明通过欣赏,草原迷人的景色与草原人民爽朗的情怀已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想如草原上的雄鹰一般自由翱翔在歌声中那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
三、让学生学会用情唱歌,在歌声中渗透情感,滋润心灵 教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唱歌教学是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唱歌教学在情感培养方面,目前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表现在教师单纯的教歌,学生机械的唱歌,教师以教会一首歌曲为目的,不做任何感情的引导与体验,这种教学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将逐渐使学生失去对唱歌,甚至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看,学习过程是有浅入的过程,教师在唱歌教学中枯燥乏味的作理论讲解、技巧训练,而不将其赋予丰富的情感形象由浅入深地安排到每一个教学中去,让情感的线条有一个由细变粗、由白变彩、由静变动的过程,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地有感情地唱歌。
如我在教唱《彩色的祖国》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录象,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学生讲解,然后请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轻轻翻开,请几个同学讲讲心里的感受,当他们说出: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大好河山,心里无比激动和自豪时,我说就用这种心情唱《彩色的祖国》,然后用轻重有序、抑扬顿挫的范唱激发学生的激情……这样,通过深挖掘、细处理,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刻揭示,唤起学生的共鸣,待学生唱会时,都会不自觉挺起了胸带着由衷的自豪,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为能生长于斯而骄傲。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本课内容,而是将学生的眼睛吸引到了地图册中“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版图中这两种颜色的比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的比例将会有何变化?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情绪也十分热烈。讨论的结果是:地图上黄色的面积回扩大,进而“挤”掉绿色。也就是说干旱、荒漠化加剧、耕地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认识到环境恶化给生存带来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有感情的歌唱之后又提升了道德认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依靠我们每个人携手共同保护,才能永远保持美丽迷人的风貌。
还有一次,教唱湖南民歌《一跟竹竿容易弯》,我特意准备了几跟竿子,先拿出一跟请同学上来折,“叭”一下子就断了,同学们一下来精神了,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啥药。我拿出多跟竿子还请他折,这回有点困难了。于是,我借题发挥“一跟竹竿容易弯,一捆竹竿不会断,说明什么道理呢?”下面沸腾了,有说“团结力量大”、有说“大家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的,我立刻说:“同学们说的对,咱们全班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成一股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就这样在活泼俏皮的歌声中,一个道理又潜入到他们的心中。
四、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进行集体化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活动,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架起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在学校组建的合唱队,进行了集体化的音乐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护敬互助,懂得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有的同学为了合唱队而调换了其他课的辅导时间,有的同学甚至带病坚持排练。比赛结束后,如果没能拿到好的名次,很多队员都很沮丧、懊恼,有的甚至泪流满面。我笑着对他们说:“大家参与了,过程是辉煌的,名次是次要的,争取下次更上一层楼,并与之三击掌,使他们免于自责。当然,在取得较好的成绩时,我又会适时地劝他们要戒骄戒躁,因为光环只能意味着过去。
还有一次,在排练合唱曲时,我检查同学们会不会唱自己的声部。我叫一位同学起来唱,这个同学的声音又尖又细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位同学当时就被羞红了脸,再也不唱了。我于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音乐除艺术个性外,还有音色的个性,拿唱歌来说吧,男生和女生之间有明显区别,就是女生和女生之间,甚至女高音之间都有细微的差别,但每种音色、音质都有其存在价值。缺少高音的音乐将变得沉闷、混浊,而缺少低音则淡薄、空洞、刺耳。我们合唱队每个声部都各有特色,也都发挥着彼此不能互相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家扬长避短,各种音色糅合在一起,歌曲的生命才显得充实、辉煌。简单的启迪收到了奇特的教学效果。排练之后,我又找这位同学给她单独辅导,教她怎样正确发声,并告诉她适当的方法让她坚持练习。当时我看到她的眼神中留露出来的感激之情时,我知道是老师的行为使她感动,她的自信一点点增强,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在一点点缩小。总之,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滋养和美的陶冶而且有助于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上进心的增强,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曾记得中国古代有瓠巴鼓琴,而沉鱼所听的说法。意思是说,当瓠巴弹琴的时候,水中的鱼都浮出水面聆听,可见音乐有着多么神奇的魅力。它影响人的情绪,催人奋发向上;它使人心灵相通,促进人际交往;它还帮助实现自我,促进人格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情感德育功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真正做到“随乐潜入心,育人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