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启:新改革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作者:李稻葵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年9月
过去5年,得益于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世界有效避免了从金融大危机到经济大危机的演变,但危机的病根至今仍未根除,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没有改变、公共财政改革没有任何进展,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也没有缓解。危机之后,要标本皆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拔得改革的头筹,与此同时,欧洲统一的步伐也将加快,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势在必行,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亦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
那么危机后的世界变好了么?事与愿违,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世界并没有深刻地反思危机,从而通过积极的行动、深刻的改革避免类似危机的重新爆发。应该说,危机爆发5年了,但世界并没因为反思危机而变得更好。
回顾过去5年的金融危机应对史,最大的成功在于山呼海啸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没有重演。与大多数人5年前的担忧相反,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已基本上恢复了正增长,应该说,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为什么世界有效地避免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变?显而易见,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以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二战前的那次经济危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启示。
金融危机后,为什么是作为震源地的美、英两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衰退?而且,美国的经济恢复情况在这些国家中是最好的,其房价近一年连续不断上涨,居民消费在恢复,一些失业率指标也在下降。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本质性原因就是美元和英镑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降反升,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带来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国际地位的怀疑。这种超稳定的国际信用,直接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美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隐形催化剂。而美国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股市上涨并再创历史纪录,直接帮助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家庭修复其资产负债表。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恢复最好的公开的秘密。
设想下,如果印度和巴西是这场危机的策源地,他们也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定会导致本国汇率大幅贬值,进口成本迅速提高,通胀高企,资金外逃,金融机构破产,金融环境恶化,其结果无异于火上浇油。
仅仅从避免经济危机这一角度来看,各国的应对之策也许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场危机的根源消除了吗,则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各主要国家还远远没有找到或者开始推出根除金融危机根源的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无非是两条。第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但该法案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幅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比率,也没有从本质上限制超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更没有起到在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让信息充分披露的作用。它仅仅是一部繁文缛节、让金融交易成本迅速提高的法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本质其实是“猫的能力不如老鼠”,即监管部门人员的能力远远低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那些拿高工资、高奖金的从业人员。优秀的人才涌向了金融界第一线,留下来二流三流的人员进入监管部门。基因有缺陷的猫怎么能够抓住健硕而机敏的老鼠?这是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二,社会矛盾并没有缓解。欧美等地50%以上的公共财政必须流向社会福利等赋权性支出,而政府所能削减的仅仅是用于科研、基础设施等方向的可支配性支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由于国内政治纷争,没有在赋权性社会福利的开支上进行任何的削减,而仅仅削减了政府的可支配支出。可支配支出不仅在政府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低,而且往往是能够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要开支,比如高等教育和科研支出。毫不夸张地讲,美国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改革没有任何进展,金融危机的病根仍然潜伏在身,可以预计,未来3—5年来自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仍然不可避免,这轮动荡的导火索将是美国公共财政情况的恶化。
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及时推出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与此相辅的是高达20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的扩张。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及时地逆转了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迅速让经济恢复两位数增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5年里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仍然过多,司法体制的独立性远远不足,贪腐现象仍然普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同美国面临同样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危机之后标本皆治,推进改革。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拔得改革的头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世界瞩目,一系列涉及面广泛的改革措施被提出,并广泛征求意见。不同渠道的信息都表明,改革的决心在过去十几年来从未如此之大,改革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强也是过去十几年所未见的。改革将是未来几年中国的主题词。
欧洲也在进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恐怕是这一轮金融危机最大的、长远的受益者。通过这一轮危机,欧洲人看清楚了货币统一,但财政不统一、金融监管不统一等带来的弊病,也更加坚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决心。这一轮的改革中,欧元不会倒,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正在统一,财政政策统一也正在热议,统一的欧洲能源市场、电网、通信网络等讨论都在积极推进之中。有迹象表明,欧洲统一的步伐将加快。经过3—5年的调整,欧洲的经济将有可能恢复到稳健增长的轨道上来。
而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受考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已经引起了金融市场对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的深切担忧。这些国家毫无疑问将经受金融冲击的洗礼,并不得不推出新一轮的改革措施。美国虽然经济恢复快,却是今天世界经济恢复最大的、中长期的不确定因素。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也不在于如何用好自己的新能源,更不在于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如何退出,其根本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通过调整社会保险、增加一部分税收、削减一部分社会开支,将基本财政赤字降低到3%以下,重新回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格局。 危机5年了,世界并没有因为危机而变好,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得以避免,但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仍没有消除。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向繁荣,有赖于各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
《左脑思考,右脑执行:复杂形势下如何决策制胜》
作者:[美]菲尔?罗森维
译者:林家如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0月
荐读理由:
面临战略决策,我们只需避免过度自信和常规偏差,就能出奇制胜?决策研究的诸多实验,究竟有多少指导价值?广泛运用的决策模式,竟然也会失灵?我们又能如何阻挡“赢家诅咒”的应验?这些年决策研究不断发展,却尚未抓住许多重要且复杂的决策的本质。正如罗森维在《左脑思考,右脑执行》所揭示的,在充满变数的复杂形势下做出重大决策时,我们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制胜决策意味着一种综合能力:既能理性地分析计算,又能突破界限和大胆行动。管理决策的制胜关键,就在于激发他人的最大潜能,勇于承担风险并能管控风险,力求突破并超越前人。本书通过犹他数据中心竞标、美国总统大选、环法自行车赛等大量一手案例,提出符合真实世界操作方式的、全新的决策思想,对过度自信、决策模式的应用和局限性、控制的错觉、竞标、创业管理及领导力等提出了新鲜且出人意料的洞见,将为管理者在大数据时代成功决策带来深刻启示。
《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
作者:陈禹安
东方出版社 2014年10月
荐读理由:
雷军的互联网思想“成功七字诀”都是错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并非互联网思想的专利。苹果、Google、亚马逊、塔吉特、乐高、迪士尼、可口可乐等众多知名企业为什么长盛不衰?网络时代该如何降低成本、选择店址、吸引客户、聚拢粉丝、正确营销、合理利用大数据?在《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一书中,作者共分16章从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未来、风险与机遇、谜局与真相、创新之痛,2.0时代的营销导向变化、顾客迁移趋势、垄断路径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供给萃取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同时对反长尾理论、电商选址、大数据合理运用、搜索引擎的公器化等问题进行讲解,并指出未来的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提出许多新颖的概念,比如粉丝坍塌、玩具思维、战略早搏、免费商、平台黑洞、 丝营销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李稻葵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年9月
过去5年,得益于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世界有效避免了从金融大危机到经济大危机的演变,但危机的病根至今仍未根除,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没有改变、公共财政改革没有任何进展,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也没有缓解。危机之后,要标本皆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拔得改革的头筹,与此同时,欧洲统一的步伐也将加快,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势在必行,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亦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
那么危机后的世界变好了么?事与愿违,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世界并没有深刻地反思危机,从而通过积极的行动、深刻的改革避免类似危机的重新爆发。应该说,危机爆发5年了,但世界并没因为反思危机而变得更好。
回顾过去5年的金融危机应对史,最大的成功在于山呼海啸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没有重演。与大多数人5年前的担忧相反,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已基本上恢复了正增长,应该说,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为什么世界有效地避免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变?显而易见,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以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二战前的那次经济危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启示。
金融危机后,为什么是作为震源地的美、英两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衰退?而且,美国的经济恢复情况在这些国家中是最好的,其房价近一年连续不断上涨,居民消费在恢复,一些失业率指标也在下降。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本质性原因就是美元和英镑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降反升,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带来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国际地位的怀疑。这种超稳定的国际信用,直接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美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隐形催化剂。而美国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股市上涨并再创历史纪录,直接帮助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家庭修复其资产负债表。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恢复最好的公开的秘密。
设想下,如果印度和巴西是这场危机的策源地,他们也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定会导致本国汇率大幅贬值,进口成本迅速提高,通胀高企,资金外逃,金融机构破产,金融环境恶化,其结果无异于火上浇油。
仅仅从避免经济危机这一角度来看,各国的应对之策也许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场危机的根源消除了吗,则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各主要国家还远远没有找到或者开始推出根除金融危机根源的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无非是两条。第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但该法案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幅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比率,也没有从本质上限制超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更没有起到在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让信息充分披露的作用。它仅仅是一部繁文缛节、让金融交易成本迅速提高的法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本质其实是“猫的能力不如老鼠”,即监管部门人员的能力远远低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那些拿高工资、高奖金的从业人员。优秀的人才涌向了金融界第一线,留下来二流三流的人员进入监管部门。基因有缺陷的猫怎么能够抓住健硕而机敏的老鼠?这是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二,社会矛盾并没有缓解。欧美等地50%以上的公共财政必须流向社会福利等赋权性支出,而政府所能削减的仅仅是用于科研、基础设施等方向的可支配性支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由于国内政治纷争,没有在赋权性社会福利的开支上进行任何的削减,而仅仅削减了政府的可支配支出。可支配支出不仅在政府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低,而且往往是能够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要开支,比如高等教育和科研支出。毫不夸张地讲,美国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改革没有任何进展,金融危机的病根仍然潜伏在身,可以预计,未来3—5年来自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仍然不可避免,这轮动荡的导火索将是美国公共财政情况的恶化。
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及时推出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与此相辅的是高达20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的扩张。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及时地逆转了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迅速让经济恢复两位数增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5年里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仍然过多,司法体制的独立性远远不足,贪腐现象仍然普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同美国面临同样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危机之后标本皆治,推进改革。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拔得改革的头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世界瞩目,一系列涉及面广泛的改革措施被提出,并广泛征求意见。不同渠道的信息都表明,改革的决心在过去十几年来从未如此之大,改革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强也是过去十几年所未见的。改革将是未来几年中国的主题词。
欧洲也在进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恐怕是这一轮金融危机最大的、长远的受益者。通过这一轮危机,欧洲人看清楚了货币统一,但财政不统一、金融监管不统一等带来的弊病,也更加坚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决心。这一轮的改革中,欧元不会倒,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正在统一,财政政策统一也正在热议,统一的欧洲能源市场、电网、通信网络等讨论都在积极推进之中。有迹象表明,欧洲统一的步伐将加快。经过3—5年的调整,欧洲的经济将有可能恢复到稳健增长的轨道上来。
而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受考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已经引起了金融市场对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的深切担忧。这些国家毫无疑问将经受金融冲击的洗礼,并不得不推出新一轮的改革措施。美国虽然经济恢复快,却是今天世界经济恢复最大的、中长期的不确定因素。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也不在于如何用好自己的新能源,更不在于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如何退出,其根本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通过调整社会保险、增加一部分税收、削减一部分社会开支,将基本财政赤字降低到3%以下,重新回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格局。 危机5年了,世界并没有因为危机而变好,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得以避免,但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仍没有消除。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向繁荣,有赖于各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
《左脑思考,右脑执行:复杂形势下如何决策制胜》
作者:[美]菲尔?罗森维
译者:林家如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0月
荐读理由:
面临战略决策,我们只需避免过度自信和常规偏差,就能出奇制胜?决策研究的诸多实验,究竟有多少指导价值?广泛运用的决策模式,竟然也会失灵?我们又能如何阻挡“赢家诅咒”的应验?这些年决策研究不断发展,却尚未抓住许多重要且复杂的决策的本质。正如罗森维在《左脑思考,右脑执行》所揭示的,在充满变数的复杂形势下做出重大决策时,我们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制胜决策意味着一种综合能力:既能理性地分析计算,又能突破界限和大胆行动。管理决策的制胜关键,就在于激发他人的最大潜能,勇于承担风险并能管控风险,力求突破并超越前人。本书通过犹他数据中心竞标、美国总统大选、环法自行车赛等大量一手案例,提出符合真实世界操作方式的、全新的决策思想,对过度自信、决策模式的应用和局限性、控制的错觉、竞标、创业管理及领导力等提出了新鲜且出人意料的洞见,将为管理者在大数据时代成功决策带来深刻启示。
《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
作者:陈禹安
东方出版社 2014年10月
荐读理由:
雷军的互联网思想“成功七字诀”都是错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并非互联网思想的专利。苹果、Google、亚马逊、塔吉特、乐高、迪士尼、可口可乐等众多知名企业为什么长盛不衰?网络时代该如何降低成本、选择店址、吸引客户、聚拢粉丝、正确营销、合理利用大数据?在《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一书中,作者共分16章从互联网商业的本质与未来、风险与机遇、谜局与真相、创新之痛,2.0时代的营销导向变化、顾客迁移趋势、垄断路径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供给萃取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同时对反长尾理论、电商选址、大数据合理运用、搜索引擎的公器化等问题进行讲解,并指出未来的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提出许多新颖的概念,比如粉丝坍塌、玩具思维、战略早搏、免费商、平台黑洞、 丝营销等等,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