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源学视角来看“媚俗”从何而来?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下,“媚俗”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文艺范畴。可以说媚俗在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等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关键词】:媚俗;词源学;
  一、“媚俗”的词源学辨析
  1.1“媚”与“俗”的汉语词源学分析
  在《说文解字》中“媚”字被释义为“媚,说也。从女,眉声。”这里的“说”通“悦”,有取悦之感。《大雅》毛传曰:“媚,爱也。”如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媚”一意为“有意讨人喜欢;巴结”二意为“美好;可爱”。
  “媚”字在甲骨文状态时由“女子”“眉眼”构成,几经嬗变,在隶书时确立了以“女”字旁与“眉”字同构的书写形态,彰显出了其浓厚的女性化审美色彩,极具线条感与柔和性。“媚”字是以女性为审美对象的,男性视角下女性所特有的煽情性表达方式之一。媚首先包含情,“妍姿媚貌,形色不齐,而悦情可均”(葛洪《抱朴子》)。这种情发乎感性,不事雕琢,外露迷人,有极强的煽动性。对女子仪容颇有研究的李渔曾论及媚的煽情性:“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已。……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态之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媚是抒发生命力与情欲的手段,媚是溢出,媚与人的生命结构、世俗享受紧密关联,它不再视道德、理性、责任、使命等为人的终极追求。
  “俗”的含义丰富,对于“俗”“雅”之辨也是从古至今的学者所热衷的话题。《释名》云:“俗,欲也,俗人之所欲也。”《史记 · 管晏列传》中说道“俗之所欲,因而予之”,这里的“俗”旨意为拥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俗”还意为平凡的生活,人世间。《孟子 · 梁惠王下》中的“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从名词意义所阐发出的“俗”的形容词“俗”则更具阶级意味,“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这句中的“俗”便是大众化,流行化的意思,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表意为平庸的缺教养的。发展到南北朝,雅俗对举,开始用于文学批评。从钟嵘的《诗品》到陆机的《文赋》都有论述。在南北朝文学批评中,典雅与鄙俗对举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指作品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高度书面化的为雅,接近口语的为俗而是作者的审美取向传承性的近雅,时尚性的偏俗三是作者的艺术风格、审美意识,较合乎杂文的近雅,较重视纯文学的近俗圈。可见,在中国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从人的严格的等级秩序延伸到文艺领域里,就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和审美意识,那就是崇雅贬俗,崇尚“阳春白雪”,轻视“下里巴人”。这种观念影响了唐宋以后的对于文学中雅俗的界定和理解。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将社会的文化做了具体的分类诗、乐、书、春秋、易、礼,为上层社会的“雅”文化而百姓的唱歌、看戏、看小说、听说书、信占卜、祀神鬼,为下层民间的“俗”文化。可见,直到清代,人们认为为士人、知识分子、统治阶级所喜爱的是雅文化,而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是俗文化,其中自然见出高低之分。从中可以看出,雅俗之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艺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1.2“媚俗”的汉语词源学分析
  “媚”“俗”的结合与使用是时间与实践的选择,“媚”的煽情性提升了美的接受度,也降低了利用“媚”阐释美与接受美的门槛,这必将导致“媚”与“俗”合流,中国这样一个恪守情不越理的国度,媚的发展势必要受到抑制。历史上正统人士讥讽、诋讦媚,把带有女性色彩、抒情味浓的媚的艺术视为“华”、“俗”、“邪”。如五代画家荆浩认为媚太浮华:“巧者,雕缀小媚,假合大经,强写文章,增邈气象,此所谓实不足而华有余。”明代徐上瀛则认为“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媚也……”(《溪山琴况》)。清代傅山斥媚为“贱态”:“熟媚绰约,自是贱态”。和风雅之作相比,媚则为俗,韩愈《石鼓歌》云:“羲之俗书逞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宋代朱长文推崇理学,在解释颜真卿字体为何筋骨强而少媚态时说:“公之媚非不能,耻而不为也……求合流俗,非公志也。”(《墨池编·续书断》)明山水画家王履有“粗也而不失于俗,细也而不流于媚”语,则将媚俗并联了。张炎不屑柔媚的词,认为“作词者多效其体制,失之软媚而无所取”(《词源》)。在这里,“媚”与“俗”虽没有同构为“媚俗”一词,但其旨意却通过历代作家与文艺评论者的态度表现出来,以“媚”为手段与渠道,以“俗”为对象与表现的“媚俗”一定程度已作为“高雅”的对立面呈现在文艺作品中。
  在齐白石这里,“媚俗”是指艺术创作主体为讨好普通人大多数人而牺牲作品艺术性的行为,是一个标准的动词,其潜在的含义是,大众不懂得艺术,他们对于绘画欣赏标准就是“似”或“不似”,如果迎合他们的喜好,艺术往往就不能自足,缺乏自主性和高雅的趣味。如此热衷于讨论和使用“媚俗”外来理论术语固然时髦,但是这个术语的被持续使用则需要现实的土壤。
  1.3“媚俗”的西方词源学分析
  “媚俗”即“kitsch”,它是一个德语名词,通常用来表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廉价艺术品或者艺术品的坏趣味。对于“kitsch”的研究中最为全面详尽的是马泰·卡林内斯库,他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論及媚俗艺术时,认为媚俗起源于德国因而西方世界一般用德语来表达“媚俗”及其类似含义,这是一个相当晚出的词,词源学家们猜测它可能是从动词将污泥凑集在一起发展而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开始出现在慕尼黑画家和艺术商人的行话中,用于指廉价艺术品。直到二十世纪头一个十年它才成为一个国际用语”。
  "kitsch"一词在其原初语境下并非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的美学概念,而更似一种出自非专业头脑的审美直觉和服从某些实用操作目的的快速判断。它是行业内部的自发创造和约定俗成,包含某种有待发掘的隐喻性的特定意义结构。它用来自民间的机巧标签分割出日后吟味于美学研究者脑海之中的诸多对立组合:艺术品/媚俗作品、艺术/媚俗、纯粹艺术/商业艺术、高雅艺术/低俗艺术、精英主义/大众趣味等。
  一般用来表示媚俗的美学趣味,这是韩少功在翻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将之译为“媚俗”。kitsch内涵的难以把握,另一位具有学院背景的昆德拉早期译者景凯旋采取音译,将其译为“刻奇”。这么做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一则避免读者望文生义,拘泥于译文的字面联系,再则通过去掉解说外壳,暴露一个完全陌生、有待重新思考的意义内核。“刻”与“奇”这两个字的意外组合似乎也应和了被责为kitsch艺术的特征之一,即刻意追新立异,制造噱头。
  关于的词源,在综合了这几类词源学假设之后,卡林内斯库总结了媚俗艺术的基本特征有点肤浅便宜的从美学上讲,可以被看成废物或垃圾。可见,所谓媚俗主要是指美学的趣味和风格,媚俗曾经是而且仍然是一个带强烈贬义的词,并因此可以被加以最广泛的使用。“他可以贬义地用于建筑、风景、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绘画与雕塑、音乐、电影的电视节目、文学,实际上就是一切服从趣味判断之物”。[1]在卡林内斯库看来,媚俗包括两个基本范畴其实每个范畴都包罗甚广一是为宣传而生产的媚俗艺术,比如为了政治和宗教的目的二是其实也是主要的是为娱乐而生产的媚俗艺术,比如为了金钱商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雷洪梅. 媚俗:大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考察[D]. 西南大学, 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为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战略思想和治国理念,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全面做好数字化文化馆的创建工作。  【关键词】:创新;前沿科技;繁荣;智慧型  根据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发展规划,必须全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把文
期刊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7年毕业生典礼上的致辞以“吃亏就是占便宜”为主题,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获得了满堂喝彩和微信朋友圈迅速转载。他提到“价值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随时随地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别是当你要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就会被唤起。”“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而当今学生价值观迷失的问题是极具普遍的,例如崇尚金钱、权力、世俗生活的成
期刊
【摘要】: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词类。它们可分可合,语法地位特殊。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众多,其特殊性的研究在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离合词的性质、分类、成因和离合的依据四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  【关键词】:离合词;性质;分类;成因;依据  一、离合词的性质  离合词的性质的确定,也就是确定它是属于词还是短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第一
期刊
【摘要】: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是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引入志愿者服务,既可以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和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还能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图书馆如何开展志愿者服务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富足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许多城市都新建了
期刊
【摘要】:四川,古称:“巴蜀”,位于中国西南,一代代巴蜀人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四川不仅拥有古蜀国文化、南方丝绸之路、川剧、四川方言等文化,而且四川更是中国茶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富的茶道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而在这片茶道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地上,巴蜀茶道一直都是那颗熠熠生辉的太阳。巴蜀茶道从西汉开始盛行,而如今到现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丰富与变迁。  【关键词】:巴蜀;茶道;茶
期刊
【摘要】:老舍,作为城市庶民文学的代表,广大人民的艺术家,聆听下层心声的老者,用他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五光十色的市民王国。先生那诙谐爽朗的语言,不留情面的批判讽刺,满怀忧虑的情怀让读者印象深刻。樊骏曾称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老舍以文章为武器,以幽默的语言方式着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以冷静的态度审视着西方资本主义
期刊
一、【摘要】: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者想要学好一门语言,不仅要靠孜孜不倦的努力,还要通过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从大量的语言学习的实践中,我们知道,语言学习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只记单词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融入语言学习环境,才能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本文详细分析了语言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几个重要
期刊
On the early morning of the very day when the lass is to get married, she ought to circle three times, in a wedding gown, around the central pillar of the Tibetan house possessed by her parents, and i
期刊
【摘要】:阿尔托市从芬兰走向世界的建筑家,他的建筑集理性与浪漫于一体,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当时现代建筑运动的背景之下,他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向世界阐述了有芬兰特色的的现代主义。本文将探寻阿尔托的建筑语言,解读这位享誉国际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关键词】:阿尔托;建筑语言;地域性  阿尔托出生于芬兰的科塔涅( Kuortane),他是芬兰的现代主义建筑家和设计家,被称为“北欧的现代
期刊
【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而利用青檀树皮配沙田稻草为原料的宣纸制造,在我国更有悠久的历史。宣纸作为纸类家族中的一员,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如今,在安徽省泾县境内宣纸的制造工艺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笔者于2016年7月初对安徽泾县的宣纸加工技艺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泾县造纸的现状与发展。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宣纸的制造工艺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