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抓手高效提问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0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与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而有效提问就是这一保证的有力武器之一.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起到很好的承前启后的“润滑”作用.在本文中,笔者试图用几个成功案例来诠释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供同行借鉴.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境一《平面镜成像》一节中,教材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穿衣镜”中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虽然这样很贴近生活,但学生却已习以为常,效果反而不好.在实践中,笔者是先放了一个自制视频——“水中火焰”(这个实验观察角度要求高,所以用视频放映效果好),放映时笔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火能在水中燃烧吗?(学生答:不可能)笔者马上接着问:真的不可能吗?学生们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心里还在想“这怎么可能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笔者接着放视频,当学生真的看到火能在水中“燃烧”时,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真是“不可思议”.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形成了一种“急”、“渴”的心理学习状态,于是就会迫不及待地主动走进这一节课的学习.
  情境二《内能》教学中,教材中一般先提问学生: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吗?然后就是引出事例,如冷天搓手、弯折铁丝等,这样虽然简单,但学生没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点.笔者尝试换一种方式来提问,效果甚好.笔者首先提问学生——桌子上有一小团棉花,你如何使它燃烧起来?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1)用火点燃;(2)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等方法解决.笔者再问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一般想不出其他办法,此时比较迷茫),最后笔者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实验(此实验现象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笔者并进一步提问,此时棉花为何也能燃烧起来呢?学生们众说纷纭,笔者顺势引导但并不急于解释.
  反思学生的迫切需要就是积极思维的开始.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一旦学生的这种欲望被教师激发出来,将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开端,这种提问往往是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而对于学生暂时又欲求不达.
  2搭建脚手架,难易要适中
  情境一《内能》教学中,如何自然地引入“内能”这个课题,而不是像苏科版教材那样进行直接提问(甲提问:运动着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乙答:来自发动机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这样提问比较生硬、唐突,笔者当时是用神舟十号发射场景的多媒体课件引入内能这个课题的.当时笔者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1)让火箭腾空而起的是向上的什么力?(这里有必要给足够的提示,否则学生会不知所云);(2)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3)喷出的燃气对火箭做功了吗?(4)喷出的燃气对火箭做了功说明了物体具有什么?(生答:具有能量);(5)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能吗?(内能)这几个问题,也许有些同行认为这样太简单了,但是笔者却认为,在引入新课阶段,提问要直观、简单、有梯度,目的是有效,能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几个问题,环环紧扣,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征.
  情境二《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当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各种猜想之后,面临着如何设计实验这个难题,而实验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学生自己不会直接回答,当时笔者是这样提问的:(1)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水中火焰”的实验情景吗?(同时用PPT展示图片)(2)水中的蜡烛并没有点燃,为什么隔着玻璃看,水中的蜡烛好像被点燃了呢?(起到暗示的作用) (3)是否说明虚像的位置就在没有被点燃的蜡烛的位置上呢?(4)再叫学生举例说明(比如,晚上站在窗前朝外看,却能在玻璃中看到自己的像),玻璃板不但可以成像,替代普通平面镜的作用,而且它能透光,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也易接受,何况虚像的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
  反思对一些高层次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必要提示,以学生正确的前概念为学生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帮助学生理解,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可能受到挫折,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而有梯度的循循善诱比较适合课堂教学.
  3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利用提问克服教材知识上的衔接“空白”
  情境一《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当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之后,然后接着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提问的问题是:(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前面实验水中的烛焰为什么不会熄灭?这里的虚像起到承前(指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启后(指虚像概念的提出)的作用;(2)介绍虚像与实像的区别方法(用白屏呈现);(3)平面镜成像在理论上为什么是虚像(说明:前面已学过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这样就很自然地解决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什么是虚像的问题.
  情境二《内能》教学中,在讲授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时,可以通过在前面讲的同一物体内能随温度变化规律之后,马上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现在每张桌上都有一根粗铁丝和其他器材,请想办法(不限于桌上的器材)使粗铁丝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内能,动手做做,看谁的办法多?同学们边动手,边动脑,想出了五六种办法,最后讨论得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热传递或做功.这个问题既与前面的内能的大小有关,又巧妙地联系了后面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在讲授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关系时,可以提出问题:若桌上的粗铁丝内能增加了,你能确定是通过什么办法改变的吗?这些适时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求得问题的解决,而且在知识的体系中很好地起到了衔接过渡的作用,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
  反思衔接“空白”的处理往往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处理不好,使得整节课支离破碎,学生也像无头苍蝇一样被教师弄得一头雾水,所以说,从知识的整个结构上须有必要的衔接,而有效的提问将不但起到承前启后的“润滑”作用 ,而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问本身也是联系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最快捷的途径之一,正所谓“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另外,课堂提问技巧也是有效提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教材与学生学情的衔接,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重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学会学习和培养正确价值观.随着物理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它不仅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当今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本文就此话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1 根据
2010年的中考已经降下帷幕,笔者有幸参与了扬州市物理中考28题的第3小题阅卷,本题得分率并不高,只有10%左右,现就本题,对学生所给的错误答案作一些分析,希望大家能从学生的答案中了解到学生的思维,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  试题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带了一块已切成长方体的肥皂(如图甲,前后面保留了凹下去的字)做了以下实验。  (1)测肥皂的密度。  ①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的丰富、发展.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总结提炼出以“导入、探究、归结、评价”为框架的课堂教
摘 要: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的比热容》是教材安排的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活动,也是概念教学中典型的一课.本文以《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概念课;教学行为;有效性;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在课堂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引起、促进和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
摘要:近几年来,淄博市中考题越来越注重整合实验的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学生答题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2018年淄博市中考题实验探究23题,分析学生出现典型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突破策略,一是使用概念图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二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注重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的培养,三是重视学生的实验评估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进行评估和交流,让评估成为一种意识坚决地
[摘 要] 改革开放至建党100周年以来,中学主流教学方法历经磨砺,随着教育理念与实践效果的变化逐步完善。以江苏省为例,其主要经历了板讲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法、洋思和杜郎口模式教学法(同期并行),以及学讲、活动单元导学法(同期并行)几个主要阶段,在基层实践与评课标准方面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江苏省中学主流教学法40多年的改革历程具有以下启示:“以教代学”逐步告别历史舞台,“以学促教”必将大显身手
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教学方式日益丰富,学生活动日益频繁.笔者以为这是教学的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形式的进步不能脱离思想的坚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思想是应当坚守的.从物理自身的特点来看,从教学的本质来看,笔者以为关注物理知识背后的逻辑,注重物理知识背后的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应当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思想.  1基于逻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逻辑是物理知识的本质特征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加上理论分析才能够深入的理解。通过分析问题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如果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那么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充分的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
【课前热身】(2分钟)  1.完成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导学提纲】(30分钟)  知识点一:照相机(自主钻研3分钟,组内交流2分钟)  请你阅读课本94至95页,“照相机”部分,完成
摘要:学生如何适应高一年级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教师需要对学生自身情况和学科特点结合高考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适合高一物理教学的方法策略,能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设置;高效课堂;复習巩固;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与初中物理相比有很大的提升,高中物理需要学生具有高效的计算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理解能力,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等.学生在高一年级需要学习9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