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初中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已经学习完毕。因此,进入初三以后,學生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这就给初三的数学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如何在课堂内能够进行高效的教学,确保班级内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结合我多届初三教学经验,总结了三种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几届初三带下来,我发现初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是常有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有的学生能够快速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却迟迟不能够领悟到老师讲的精髓,进而没有办法将课堂高效的进行推进。同时,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讲,在课堂当中没有学习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却又跟不上课堂的教学进度,因此,无论是对于基础好,还是基础薄弱的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如何在课堂上权衡好基础好和薄弱学生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一、设置障碍式教学课堂
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学习完毕了,初中所有的知识,而且此时的学生学习态度基本比较认真,对于一些中考当中重点的知识,可以采用障碍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所突破,所谓的障碍是教学方法,就是在原本的基础原理,性质概念层面上,结合着中考的要求和标准,给学生设置相关的难度梯度,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最高次方程,它的基本概念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一般都能够理解,但是在真正的将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使学生却往往不能够准确的进行运用。所以在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基础知识梳理完毕以后,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障碍,让学生自行探究学习,最终突破障碍,例如课本上给的实际生活问题是将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栅栏的总长度为19米,花圃的面积为24平方米,求花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设置多个变式问题,由学生探索解决,当学生逐层突破障碍后,老师再通过花圃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训练,最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设置纠错式教学课堂
因为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知识的遗漏,个别环节掌握不牢靠,导致在做题和考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错题。因此老师可以定期为学生设置纠错式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行梳理错误的原因,从而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课堂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同错误的题型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错误的再次产生。
例如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前三章的教学内容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对称图形-圆、数据地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老师就可以在这三章学习完毕以后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任务,让学生将这一阶段所做过的练习册,考试卷作业题当中,所有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几种常考模型,整理完毕,在纠错课堂上由这些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如此一来,第一,能够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第二,能够让学生对曾经掌握不牢靠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习;第三,能够让学生在错误的题型当中相互交流经验,了解到更多出错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错误的再次产生。并且这种探讨式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从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探索式课堂
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基础知识储备,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探索学习的环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图形的相似,老师,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置一些探索环节,由学生自行完成,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相关的性质之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似三角形模型,由学生自行来探究相似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角度关系等等。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究满足哪些条件就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当学生探究学习结束以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如,引导学生认识K形相似,旋转相似等模型,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和灵活。
结束语
初三学生因为面临着中考,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数学又是中考当中的核心科目。因此,数学老师在初三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感受,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来,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加牢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家保.浅谈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7):190.
[2]郑丽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2017(01):174.
[3]李钊.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基于初中新版课程标准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J].考试周刊,2018(80): 78.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西交大附属初级中学 215000
关键词: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几届初三带下来,我发现初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是常有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有的学生能够快速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却迟迟不能够领悟到老师讲的精髓,进而没有办法将课堂高效的进行推进。同时,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讲,在课堂当中没有学习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却又跟不上课堂的教学进度,因此,无论是对于基础好,还是基础薄弱的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如何在课堂上权衡好基础好和薄弱学生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一、设置障碍式教学课堂
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学习完毕了,初中所有的知识,而且此时的学生学习态度基本比较认真,对于一些中考当中重点的知识,可以采用障碍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所突破,所谓的障碍是教学方法,就是在原本的基础原理,性质概念层面上,结合着中考的要求和标准,给学生设置相关的难度梯度,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最高次方程,它的基本概念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一般都能够理解,但是在真正的将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使学生却往往不能够准确的进行运用。所以在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基础知识梳理完毕以后,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障碍,让学生自行探究学习,最终突破障碍,例如课本上给的实际生活问题是将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栅栏的总长度为19米,花圃的面积为24平方米,求花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设置多个变式问题,由学生探索解决,当学生逐层突破障碍后,老师再通过花圃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训练,最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设置纠错式教学课堂
因为初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知识的遗漏,个别环节掌握不牢靠,导致在做题和考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错题。因此老师可以定期为学生设置纠错式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行梳理错误的原因,从而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课堂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同错误的题型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错误的再次产生。
例如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前三章的教学内容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对称图形-圆、数据地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老师就可以在这三章学习完毕以后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任务,让学生将这一阶段所做过的练习册,考试卷作业题当中,所有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几种常考模型,整理完毕,在纠错课堂上由这些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如此一来,第一,能够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第二,能够让学生对曾经掌握不牢靠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习;第三,能够让学生在错误的题型当中相互交流经验,了解到更多出错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错误的再次产生。并且这种探讨式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从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设置探索式课堂
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基础知识储备,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探索学习的环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图形的相似,老师,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置一些探索环节,由学生自行完成,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相关的性质之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似三角形模型,由学生自行来探究相似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角度关系等等。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究满足哪些条件就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当学生探究学习结束以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如,引导学生认识K形相似,旋转相似等模型,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和灵活。
结束语
初三学生因为面临着中考,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数学又是中考当中的核心科目。因此,数学老师在初三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感受,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来,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加牢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家保.浅谈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7):190.
[2]郑丽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2017(01):174.
[3]李钊.提高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基于初中新版课程标准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J].考试周刊,2018(80): 78.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西交大附属初级中学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