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人们开始重视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对初中美术教师们而言,一堂有趣的美术课,不仅可以完成“美育”的教学目的,还能为学生的世界观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因此,教师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取更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丰富课堂,让初中美术课堂点缀学生的世界花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教学策略;审美意识
課程改革的推进,让社会各界开始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应当在于培养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一直以来,由于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并不重视美术学科的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美术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美”,在作品的赏析中培养审美意识,在练习作业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笔者认为,改变旧有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为学生打造有趣的、丰富的美术课堂,是初中美术教师们必须直面的巨大挑战。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
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是当前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众所周知,初中生需要面临择校的压力,而美术学科并非中考考查的学科,因此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学科的教育,视其为“副科”。更有甚者,一些“主科”的教师会抢占美术课的课堂时间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尽管有些学校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敷衍,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缺乏赏析和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了磨损,既不能得到“美”的体验,还会对美术学科心生厌恶。
(二)缺少完备的教学设施
部分学校缺少完备的教学设施,日常美术教学以赏析和绘画为主,长期的单一学习内容,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美术学科学习时,往往敷衍了事,认为“随便画两笔”即可“交差”,如此情况有悖于美术教学的意义。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这些学校往往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一名美术教师往往需要负责一整个学年甚至更多班级的课程。这样高负荷的工作量对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初中美术教育的因素之一。一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缺少教学的经验;还有少数学校不重视师资来源,招聘的教师专业能力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如何改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一)注重课堂导入和氛围引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课程教学。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注重课程设计和氛围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美”所带来的愉悦,不再视美术课为“任务”。以《杰出的艺术智慧》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一的艺术品特点介绍为主,学生们走马观花,使得赏析课的教育质量下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陶器、瓷器等古代艺术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和图案,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陶瓷器的介绍,比如器具上花纹的含义,比如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吸收知识。
(二)结合教材,拓展知识内容
教材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很难满足初中生们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拓展知识内容。比如在进行《卡通形象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教材中事例之外的卡通动画片,比如宫崎骏的《龙猫》和迪士尼的《冰雪奇缘》等。通过不同的画风和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众多选项中进行挑选,提升学生的个人审美意识,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和风格。
(三)注重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止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以《五彩缤纷的风筝》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绘制属于自己的风筝图案。众所周知,风筝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结晶,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十分喜爱的玩具。教师在开展实践课之前,可以为学生展示传统风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风筝图案的绘制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媒体,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结束语:
综上,笔者认为,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的目的在于,让初中美术课堂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点缀学生的世界花园。因此,教师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堂设计和氛围引导,结合教材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从而完成“美育”的教学目的,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清华.多彩为美,巧教为术——初中美术的多样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45.
[2]陈武.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17-118.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教学策略;审美意识
課程改革的推进,让社会各界开始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应当在于培养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一直以来,由于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并不重视美术学科的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美术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美”,在作品的赏析中培养审美意识,在练习作业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笔者认为,改变旧有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为学生打造有趣的、丰富的美术课堂,是初中美术教师们必须直面的巨大挑战。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
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是当前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众所周知,初中生需要面临择校的压力,而美术学科并非中考考查的学科,因此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学科的教育,视其为“副科”。更有甚者,一些“主科”的教师会抢占美术课的课堂时间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尽管有些学校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敷衍,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缺乏赏析和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了磨损,既不能得到“美”的体验,还会对美术学科心生厌恶。
(二)缺少完备的教学设施
部分学校缺少完备的教学设施,日常美术教学以赏析和绘画为主,长期的单一学习内容,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美术学科学习时,往往敷衍了事,认为“随便画两笔”即可“交差”,如此情况有悖于美术教学的意义。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这些学校往往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一名美术教师往往需要负责一整个学年甚至更多班级的课程。这样高负荷的工作量对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初中美术教育的因素之一。一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缺少教学的经验;还有少数学校不重视师资来源,招聘的教师专业能力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如何改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一)注重课堂导入和氛围引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课程教学。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注重课程设计和氛围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美”所带来的愉悦,不再视美术课为“任务”。以《杰出的艺术智慧》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一的艺术品特点介绍为主,学生们走马观花,使得赏析课的教育质量下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陶器、瓷器等古代艺术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和图案,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陶瓷器的介绍,比如器具上花纹的含义,比如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吸收知识。
(二)结合教材,拓展知识内容
教材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很难满足初中生们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拓展知识内容。比如在进行《卡通形象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教材中事例之外的卡通动画片,比如宫崎骏的《龙猫》和迪士尼的《冰雪奇缘》等。通过不同的画风和设计,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众多选项中进行挑选,提升学生的个人审美意识,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和风格。
(三)注重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止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以《五彩缤纷的风筝》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绘制属于自己的风筝图案。众所周知,风筝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结晶,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十分喜爱的玩具。教师在开展实践课之前,可以为学生展示传统风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风筝图案的绘制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媒体,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结束语:
综上,笔者认为,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的目的在于,让初中美术课堂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点缀学生的世界花园。因此,教师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堂设计和氛围引导,结合教材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从而完成“美育”的教学目的,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清华.多彩为美,巧教为术——初中美术的多样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45.
[2]陈武.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