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就业市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市场需求状况不是很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也不了解。市场中信息渠道不畅,服务效率比较低,第三方招聘网站上信息混杂虚假,出现“用人单位四处找人、毕业生四处找工作”的现象,造成就业区域狭小,就业机会偏少。这些问题需要学校、用人单位、政府以及大学生个人合力解决。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政府;用人单位
中图分类号:R1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94-01
信息不对称理论(Information Asymmetry)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提出的重要理论。信息不对称原理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信息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方参与者比另一方参与者掌握到更多的信息,使得信息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果在经济活动中,在互相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乙方不了解另一方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那么这种信息状态成为信息不对称,这种状态下的信息称为不对称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由于信息的知情者获得的不同信息所致,而获得的不同信息优势与人们获得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为基础。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市场经济中的完全竞争模型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市场要具备完全信息的条件,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我国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资本市场的不规范、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具体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存在。
一、问题表现
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的培养质量、管理体制、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学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指导中,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多数学校的学校网站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发布的招聘、实习信息较少,而且更新速度极慢,针对的学生也一般都是专业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实际就业中,这些同学往往不会面临无法就业的问题,而专业技能较差、分数较低的同学无法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渠道找到工作,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学校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需要学校同社会密切交流。但是目前学校在人才培养和选择方面不能及时根据情况调整进行适当收放招生,并且有些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已经与社会严重脱节。很多学校都片面地注重学术研究与理论学习,不能充分地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层次以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学校不能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对于稀缺人才的需求。同样,用人单位也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向学校传递这些信息。诸如此类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得或信息传递路径的障碍,都可能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增加。
(三)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畅通,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由于发布渠道不同,毕业生未能及时获得;用人单位良莠不齐,经常会有以招聘为由欺骗毕业生的情况出现;或为了吸引毕业生,故意夸大单位的业绩等。同时,用人单位不完全了解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等个人信息。一些毕业生把自己的简历进行过分的包装,甚至无中生有,用人单位围招聘时间仓促并不能获知求职者的真实工作能力,往往会造成招聘录用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二、对策建议
(一)改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就业市场参与主体充分公开自己的相关信息,增加就业过程的共同知识而减少私人信息或隐蔽信息。为此,首先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的改善,提供真实的市场信号。如利用媒体面向社会公布毕业生供求的详细情况。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中的主导作用,为供求双方更好地服务。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向企业推荐学生,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的相关信息能得以充分的沟通。再次,就全国范围来说要努力开拓信息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平台,在全国高校中推进毕业生就业网络化的进程。各高校可以联合建立统一的就业供需信息网,争取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够逐步实现完全网络化。
(二)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就业信息服务
学校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时,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校的教学建设,设置科学的学科体系,发展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应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培养出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并根据外界客观条件与自身主观条件的变化对学校专业方向进行适时的调整。学校应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从而减少由于学生在求职时不能正确地向用人单位传递能力信息而造成的就业困难。
(三)企业应发布真实的就业信息
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掌握着就业内容的大量信息。各用人单位不应该为招揽人才,而散布虚假信息、恶意招揽人才,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自己公司招聘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相应地毁坏了公司的形象。用人单位应该通过媒体、报刊、杂志和学校的招聘会等正面途径,发布正确的信息。将公司的真实情况。告知广大求职者,做到信息公开。找到真正合适岗位的人才,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好匹配。同时。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方。高校毕业生也应该做到诚实信用,在学校扎实学习,求职时认真诚实填写简历,不能以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对应聘单位提供虚假信息。
参考文献
[1] 顾春.大学生毕业难题[N]人民日报.2013(2).
[2] 朱盛镭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汽车市场交易中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02(3).
[3] 吴昆.迈克尔·斯彭斯及其信号经济理论[J].经济学动态.2001.(10).
[4] 银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J]经济研究.2010.(6).
[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梅.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 胡永远、李少斌“逆向选择”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贷[J]人口与经济.2001(6).
[7] 李迅雷怎么那么多“学生会副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12(1).
[8] 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R].中国劳动保障.2008(1).59~60.
[9] 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10~14.
[10] 朱之鑫.在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6.4.
[11] 谷国锋.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5).
[12] 田丽娟.论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朝学刊.2000(1).104~106.
作者简介
伦博颜(1997.3—),女,吉林省遼源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政府;用人单位
中图分类号:R1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94-01
信息不对称理论(Information Asymmetry)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提出的重要理论。信息不对称原理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信息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方参与者比另一方参与者掌握到更多的信息,使得信息市场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果在经济活动中,在互相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乙方不了解另一方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那么这种信息状态成为信息不对称,这种状态下的信息称为不对称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由于信息的知情者获得的不同信息所致,而获得的不同信息优势与人们获得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为基础。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市场经济中的完全竞争模型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市场要具备完全信息的条件,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我国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资本市场的不规范、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具体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样存在。
一、问题表现
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的培养质量、管理体制、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学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指导中,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多数学校的学校网站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发布的招聘、实习信息较少,而且更新速度极慢,针对的学生也一般都是专业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实际就业中,这些同学往往不会面临无法就业的问题,而专业技能较差、分数较低的同学无法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渠道找到工作,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学校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需要学校同社会密切交流。但是目前学校在人才培养和选择方面不能及时根据情况调整进行适当收放招生,并且有些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已经与社会严重脱节。很多学校都片面地注重学术研究与理论学习,不能充分地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层次以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学校不能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对于稀缺人才的需求。同样,用人单位也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向学校传递这些信息。诸如此类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得或信息传递路径的障碍,都可能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增加。
(三)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畅通,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由于发布渠道不同,毕业生未能及时获得;用人单位良莠不齐,经常会有以招聘为由欺骗毕业生的情况出现;或为了吸引毕业生,故意夸大单位的业绩等。同时,用人单位不完全了解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等个人信息。一些毕业生把自己的简历进行过分的包装,甚至无中生有,用人单位围招聘时间仓促并不能获知求职者的真实工作能力,往往会造成招聘录用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二、对策建议
(一)改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就业市场参与主体充分公开自己的相关信息,增加就业过程的共同知识而减少私人信息或隐蔽信息。为此,首先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的改善,提供真实的市场信号。如利用媒体面向社会公布毕业生供求的详细情况。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中的主导作用,为供求双方更好地服务。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向企业推荐学生,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的相关信息能得以充分的沟通。再次,就全国范围来说要努力开拓信息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平台,在全国高校中推进毕业生就业网络化的进程。各高校可以联合建立统一的就业供需信息网,争取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够逐步实现完全网络化。
(二)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就业信息服务
学校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时,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校的教学建设,设置科学的学科体系,发展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应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培养出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并根据外界客观条件与自身主观条件的变化对学校专业方向进行适时的调整。学校应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从而减少由于学生在求职时不能正确地向用人单位传递能力信息而造成的就业困难。
(三)企业应发布真实的就业信息
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掌握着就业内容的大量信息。各用人单位不应该为招揽人才,而散布虚假信息、恶意招揽人才,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自己公司招聘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相应地毁坏了公司的形象。用人单位应该通过媒体、报刊、杂志和学校的招聘会等正面途径,发布正确的信息。将公司的真实情况。告知广大求职者,做到信息公开。找到真正合适岗位的人才,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好匹配。同时。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方。高校毕业生也应该做到诚实信用,在学校扎实学习,求职时认真诚实填写简历,不能以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对应聘单位提供虚假信息。
参考文献
[1] 顾春.大学生毕业难题[N]人民日报.2013(2).
[2] 朱盛镭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汽车市场交易中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02(3).
[3] 吴昆.迈克尔·斯彭斯及其信号经济理论[J].经济学动态.2001.(10).
[4] 银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J]经济研究.2010.(6).
[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梅.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 胡永远、李少斌“逆向选择”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贷[J]人口与经济.2001(6).
[7] 李迅雷怎么那么多“学生会副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12(1).
[8] 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R].中国劳动保障.2008(1).59~60.
[9] 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10~14.
[10] 朱之鑫.在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研讨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6.4.
[11] 谷国锋.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5).
[12] 田丽娟.论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朝学刊.2000(1).104~106.
作者简介
伦博颜(1997.3—),女,吉林省遼源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