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下乡」 人才乃第一标配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在一线城市叱咤风云的跨国品牌早已开始把触角伸向二三四线市场;原本在二三线市场“觅食”的本土品牌也迅速布局三四线市场甚至更广袤的五六线农村市场;一些中小企业及一些新出品牌产品,更是首选在二三级市场“排兵布阵”。
  铺到二三级市场,正是他们“下乡”要走的第一步。跨国企业下乡去,这期间,人才问题也显得尤为关键。人才问题如何解决,几乎成为制约企业下乡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甚至有企业坦言,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计划有多大,取决于能够招募到多少高级人才。
  当然,现下二三线城市对于职场人的吸引力也正在凸显。来自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锐”)的2011年行业雇佣市场及薪酬分析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整体雇佣市场前景看好的同时,中国二三线城市人才招聘与引进的呼声越来越强。在针对职场人士的调查中,有46%的回复者表示愿意考虑二三线城市机会。”二三线城市在2011年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招聘新热点。
  这其中,消费品行业、医疗卫生等行业下乡的人才趋势尤被看好,只要解决他们中间或这或那的问题,未来跨国企业的人才版图将会由中国的二三级城市慢慢沉淀到更多的四五六级市场“万村千乡”。
  
  消费品等行业人才需求强劲
  终于要离开北京了,有些不舍不甘,但也释然了,前不久刚下定决心打算转战哈尔滨分公司工作的王瑞长舒了一口气。
  面对记者,他不太健谈,但思路明晰。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到了他应该考虑回到老家的时候了。在王瑞看来,二三线城市似乎更有发展空间,下沉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王瑞的选择不失为明智之举。近年来,科锐国际区域总经理王晓平也发现:为企业寻找二三线城市人才的单子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已经日渐成为未来雇佣趋势的新热点和驱动力。
  这些年来,工作在二线城市的王晓平,一直接触的客户、服务的公司多来自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但他已经深刻感知这些大企业们的触角都在往二三线城市甚至是更底层市场深入,二三线城市的人才需求愈来愈成态势。
  消费品行业是下沉的热门行业之一。据了解,由于当地人员普遍缺乏经验,因此从一线城市招聘或派遣的情况非常普遍。
  涉及到服务于消费者的产品,诸如耐用消费品,或快速消费品,这类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极为看好下沉渠道。王晓平说,因为毕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存在,农村市场是无限广袤的。所以,对于这类企业来讲,下乡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态势也是极为强劲的。
  “以快速消费品行业领跑的二三线城市扩张之路在2010年达到又一个巅峰,甚至连一向定位高端消费人群的奢侈品大牌也不甘落后,抢占和深耕新市场的步伐纷至沓来。这使得众多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发力成为消费品行业明显的驱动力,当地人才需求旺盛。”消费品行业的中国布局正发生着变化。
  人才亟待下乡。也因此,自2007年开始,科锐也开始陆陆续续成立区域分公司,由王晓平担任区域总经理,正式开始为正在下乡和开始下乡的企业们寻找和猎取人才。
  
  管理型和营销型人才难覆盖
  前段时间,公司的一位区域顾问忙得焦头烂额,因为某跨国公司委托他在某个自己要开拓的三线城市寻找一位管理型人才,要求专业背景不错,工作经历不错,尤其是英语水平要相当流畅,对语言的要求甚高。
  “而这种标准,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讲,有点高。”王晓平指出,跨国公司用人的标准、理念已经是非常清晰了,但按其标准,往往到了二三线城市以后,很难找到与他们的要求相匹配的人。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从总部派个人过去,短期工作一年,甚至两年,然后培养一个助手,培养好了以后,再放在当地工作。若完全来自培养,这条线拉得似乎长了一些。如此一来,长线战略不可避免使得大企业们下乡的步伐开始慢了起来。
  即便是在业内一直以“黄埔军校”著称的宝洁,培养的人才遍布众多优秀公司,其独道的EVP模型一度成为企业人才管理的范本,哪怕是其在下乡过程中管理型人才不成问题,但其面临的更严峻问题是:日化消费品下乡,需要的是大量的营销型人才。
  “如果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比如产品推广并没有让农村消费者认知,没有相应的分销商和市场推广的人去对整个农村消费人群进行覆盖,跨国公司的下乡也走得是较为艰难的。”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资深顾问闫强这样指出。
  闫强认为,宝洁推广需增加农村资源的投入,覆盖的话首先要有销售人员,“但目前它的销售人员非常少,其销售代表全国也只有几百个人而已。”相比之下,在渠道下沉过程中走得比较好的本土企业比如立白,在下面的渠道分布着上万个销售人员。因此,这种差异也显而易见。
  充分运用相应的人才覆盖住渠道,这一系列配套设施乃大企业下乡的关键。如何留住相匹配的经销商,也是跨国企业下乡过程中面临的大问题。
  
  本土化乃未来人才战略图
  在大企业渠道下沉的过程中,跨国企业要解决人才问题,只能通过本土化实现。
  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中国,99%的可口可乐系统员工都是中国人,其用人的精髓是,在市场当地设立公司,所有员工都是当地人,且所有人员的培训方针是由总公司统一负责。
  其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包括下乡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人才选、育、用的重视。在早先,可口可乐通过一元钱的玻璃瓶包装战略成功助推其走向了中国三四线以及广袤的乡镇市场。
  在去往乡下渠道下沉的路上,人才本土化是必经之路。宝洁也在不断本土化,通过代理商去招人。可去往乡下走,万村千乡覆盖,点多面广,成本在那摆着。
  “但也要首先用人海战术去覆盖达到量,由量变而质变。”闫强认为。
  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业态更为复杂,本土化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即使管理层人员可以跨国、跨区域引入,但底层人才必然本土化运作。
  以往,在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路上,残留着一些问题。毋庸置疑,他们来到中国,可以揽聚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不能否认的是,职业经理体制也弊端重重,诸如短期行为、责任淡漠,等等,即使拥有最先进的考核体制和激励机制仍旧难以彻底克服。
  这中间,上下层之间如何协同合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一书中也指出:“在跨国公司中,如果东道国人才对母公司的总体经营战略、经营哲学与管理风格不了解,会影响他们在工作中与母国人员的合作、协调,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导致母公司全球战略的失败。”
  
其他文献
2011年·北京·花园东路·牡丹园美食街。  有谁能想到,这个无论日夜都繁华喧嚣的美食街的每一栋建筑,曾经分别是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宿舍?而这些厂房曾经的拥有者有着如雷贯耳的大名:牡丹电视机厂。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生产电视机的厂家,仅仅由于厂房的坐落而使得整片街区都被冠以“牡丹园”之名,牡丹电视机厂当年的辉煌和地位不难想像。  而如今,站在这片闪烁着海底捞、巫山烤全鱼、翠微百货等霓虹
期刊
市场消费额:800亿美元  市场增长幅度: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203%  有机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欧洲、北美洲  有机产品的主要消费国家:德国、美国、英国、法国
期刊
康师傅 求胜“口味之战”  从一款红烧牛肉面扩张到近300种方便面品系,康师傅如何紧紧抓住消费者的胃?  从年人均消费30余包到70包,不能坐等市场的自然成长,他们有怎样的“神秘武器”?从“中国第一”到未来的“世界第一”,他们又依仗何种“杀手锏”走出去?    如何摆脱对“红烧牛肉面”的依赖?  这是卢宗庆在过去14年中念兹在兹的事。作为康师傅方便面品牌和产品策划的最终责任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期刊
知名品牌专家李光斗发了一条微博,配的图片是三个排队的组合:一组是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前排队买iPhone 4的队伍;一组是火车站排队买回家车票的民工;一组是某大公司年会上,一群商界大佬排队等待和日本AV女明星苍井空拥抱的照片。李光斗的文字是:如果你在排队等着买苹果4S,说明你是高雅的文二青年;如果你在排队等着买火车票,说明你是底层农民工;如果你在排队等着和苍井空拥抱,说明你是成功的商界大佬。  有
期刊
从2D动画片到3D电影,从变形金刚1到变形金刚3,擎天柱、大黄蜂……它们从小屏幕搬到大屏幕,从普通屏幕搬到3D屏幕,而你是否还怀念儿时承载变形金刚的“小黑白”?和变形金刚一样,“小黑白”也经历了数次变形,从前世到今生演绎了一个活脱脱的百年“变形金刚”。    从欧美创造到日韩设计    上个世纪20年代,当变形金刚的创作者还未诞生时,电视已经作为一个很新奇的玩意儿问世了。1926年,通用电气公司制
期刊
“设计从反对一切习惯性的忽视开始,其创作的行为就是对习惯性事物进行破坏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习惯性事物的重新审视。”这是杨毅斌2010年的一篇博客中,对上海世博会北京馆设计的反思。  4年前,在杨毅斌刚刚接手世博北京馆设计任务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整个世博会当中,唯一一个80后场馆总设计师。而让世人记住他的,正是其在世博会上打造的“变脸”北京馆,一笔在建筑史、展览史和世博史上的潇洒一挥。  “任
期刊
缘于工作性质的关系,OL(白领丽人)一族的邹雨打算买个扫描仪放置在家。她比较了几款产品之后,便被小巧、便捷的佳能高速扫描仪(以下简称“高扫”)吸引了。可相对其他高扫产品而言,佳能的价格偏高,其系列产品中最低端的也得3000多元,让她矛盾家用是否必要。  邹雨的心态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态。如何去培育包括个人、家庭在内的更广袤消费市场,是佳能高扫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而这一步,比想像中更为艰
期刊
上个月,全资金融机构工银国际对乳企蒙牛做出大胆预测,基于行业整合加速、营业额稳步增长、行业消费需求强劲等利好因素,预计蒙牛年均增长能达到24.5%。前不久,在蒙牛发布的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中,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期增长28.7%至185.79亿元人民币,达到上半年乳业最高涨幅,远超此前工银国际的预测,同时也创下蒙牛近三年来增长的最高纪录。    关键词一:优化产品    在蒙牛上半年的中报中可以
期刊
张同贵近来日子过得十分忙碌。作为多利农庄的创始人,“一个种地的农民”,张同贵泡在农庄的时候,不仅要洽谈合作,接待各级领导以及宾客的考察参观,还要经常来到田间,看看蔬菜的长势。  张同贵如此的忙碌,确实也得到了回报。去年一年,多利农庄的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已经实现盈利,拿到青云创投总额计7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后,已经着手在北京选地,迈开了扩大规模的脚步。  和多利一样,做农业做得得心应手的,还
期刊
有机农业混搭生长  柳传志、朱新礼、王健林、宁高宁这些中国企业界大佬最近都在忙什么?是的,新农业。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一片有机区域,从果农变身菜农;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延庆种菜;联想的柳传志期冀买山、买地、买农场,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场。在农业投资成为热点几年后,大巨头、大资金对这一领域的实际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  不过巨头们的产品尚未全面出山,第一批成为“吃螃蟹的人”已经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