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三年来对张君劢思想的研究涉及其民族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民主宪政思想和民族文化思想等方面。在其民族主义思想方面,观察到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于内治,即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而且其民族主义同自由主义思想融为一体的方面;在其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主要探讨张君劢选择社会民主主义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以及其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等方面;在其民主宪政思想方面,主要考察了张君劢宪政思想的思想来源以及其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其民族文化思想方面,主要讨论其新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关系和其"人生观"思想。
关键词:张君劢 近三年 研究综述
张君劢思想以民族复兴为主线,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为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民主宪政思想及民族文化思想等。本文拟就近三年来对张君劢思想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向更深入、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一、民族主义思想
近三年以来学界对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角度:
首先,观察到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于内治方面:王毅通过研究以张君劢为主编的《再生》杂志在上世纪30年代的对日观,总结出张君劢的民族主义思想,即张君劢认为国际政治的实质是实力至上,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源在内而非在外,民族复兴根本途径是增强实力,建立近世民族国家,并系统提出了自己改造内治的方案,因而"内治"是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方面。王毅认为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倾向是深刻而且为后来的实践证明了的,然而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张君劢没有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只有先完成"民族革命",才有可能实现"社会革命",他没有抓住当时实现民族独立的关键,即促成全民族抗战的各项政治、军事、外交及舆论准备,而显得与当时救国的主题格格不入,没能发挥出显著的实践效果。⑴
其次,注意到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同其自由主义思想的联系。暨爱民介绍了学界将张君劢定位为自由民族主义者的相关论述,指出张君劢思想中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融为一体,其一方面将自由主义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民族危机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通过民主宪政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个人自由只有在民族群体中才能实现,因而既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政治法律的共和国,又注重以自由精神重建中华民族文化,建立道德的共和国。⑵
二、社会主义思想
近三年以来学界对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张君劢选择社会民主主义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单世联指出,十月革命后张君劢通过比较德俄两种社会主义革命,认为从革命条件看,德可学而俄不可学,俄国革命胜利有赖于列宁的天才,于中国则可遇而不可求;德国革命胜利建立在德国社会民主党长期的斗争基础上,有更大的必然性,是中国可效仿的对象。从革命效果看,德应学而俄不应,德国社会民主党走议会道路,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虽速度稍慢,但维护了社会伦理和人道主义,坚持了民主与法治原则,更能保存自由民主的成果,更具社会公正的原则;而俄国暴力革命则破坏了民主与法治原则,破坏了社会伦理和人道主义。他评价到,尽管纳粹的上台宣告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失败,而且在中国近代的现实情势下,张君劢的主张更不可能实现,但其对革命后果的反思、对民主法治的坚持,对现代的中国却有很强的反思价值。⑶
其二是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魏万磊在其文"论20世纪3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的内涵"系统考察了30年代张君劢领导的国社党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社会主义既包含一种经济理念,也包含一套经济政策,同时也是国社党的施政纲领。作为一种经济理念,它把易于造产的集产主义与易于分配的普产主义以及侧重自治的行会主义调和为一,希冀一方面实现民族自活与社会公道的统一,同时又不致使国家权力过分膨胀而损害个人自由。作为一套经济政策,它包括国社党依据其经济理念及现实情况而做出的对土地、农业、工业、租税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主张,是国社党的政策方案。而作为国社党的施政纲领, 它吸收了"民治主义"的精髓,有效的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法治诸要素,有利于实现国家权力、社会公道和个人自由间的和谐。⑷
三、民主宪政思想
近三年以来对张君劢宪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张君劢宪政思想的思想来源的考察。欧阳询认为张君劢民主宪政理想的思想基础在政治制度层面是英国政治学,在思想文化方面是传统儒家的德治主义和卢梭、费希特、黑格尔政治哲学。他认为儒家德治主义同卢梭的公意说,费希特的自由观和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是浑然一体的,最终统一于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而与英国的政治学则是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排斥。张君劢将其融为一体实质上是误解了英国政治学。⑸
其二,是对张君劢宪政思想内容的剖析。于丽杰将张君劢宪政思想概括为三个部分,并将这三部分的结合看作是张君劢实现其宪政理想的途径。首先,原则是实现权力与自由间的平衡,即实行修正的民主政治;其次,是实行其设计出的宪政国家的权力结构,包含近代民主国家的国会制度、中央政体的责任内阁制以及省自治制度;再次,是建立支撑宪政的政党制度,实行两党制,并建立理想政党。⑹欧阳询也持类似看法,将张君劢宪政思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其载体,即具体的宪政模式设计,具体体现在1946年他为政协会议起草的《政协宪草》中,实质是实行英美的民主政治;另一部分为其指导原则,即权力与自由"求其相剂于平衡"。⑺
在这一方面,魏万磊的研究有所突破。他将张君劢宪政思想总结为一种"调和的民主政治":张君劢一方面主张"修正的民主政治",注重平衡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即要兼顾效率与个性的差别;另一方面主张通过代议制和选举制,关注社会平等参与,从而与民治主义相调和,将效率(国家权力)、平等(社会民主)、自由(个人自由)三个核心价值融为一体。⑻
李平辉则初步探讨张君劢的政党思想。她总结到,在政党理论方面,张君劢确立了近代政党观,认为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要内容,是一个有主义、有目的、有纪律的政治团体,其与一定的阶级紧密相连,通过选举影响国家政治,其尤其强调政党应放弃独霸主义,放弃追逐武力;具体到中国政党制度,则主张实行两党制。⑼
四、民族文化思想
近三年以来对张君劢宪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其新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关系的考察。张春林在其分析中指出,张君劢认为复兴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而试图从儒家思想中寻找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基础。同时,他认为儒家思想中有民主的种子和理性的成分,可经过创造性转化求"德法之合一",以建构出"新儒家政治哲学",使其成为支持民主政治的思想资源。⑽李维武进一步指出具体到儒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上,张君劢首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其主张的是在民主政治基础上承续儒学。他指出张君劢肯定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在中国用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的同时,认识到西方民主政治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以自由精神为基础,要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必须以精神自由为原则,改造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创造新的民族文化。⑾
江旺龙则分析了张君劢等民国新儒家改造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西方合作主义。指出,张君劢等民国新儒家从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出发,强调西方合作主义在中国文化建国中要担当重要角色。西方合作主义整合人类文化资源,兼顾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且与儒学的文化宽容性存在着默契,可以此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既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又确立民族文化本位,从而实现其文化建国理想。
王晓黎分析了张君劢新儒学中的重要设想--"德法合一"理论,指出张君劢的"德法合一"是儒家之德与西方之法的合一,途径是以"精神之自由"为基础改造中国文化,建立新宋学。而在德与法的关系上,二者并不是地位相同的,"德法合一"是在德的基础上德与法的合一,德比法更根本,"德法相辅而行"更深层的意义是"德主法辅而行"。因而张君劢的"德法合一",实质是儒学的"内圣外王",其始终未离儒家道德本位,决定了这种结合仍是停留在道德文化层面,而没有落实为政治法律事实,无法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民主政治。⑿
欧阳询认为政治自由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纠葛是张君劢由追求民主宪政理想的"中国宪法之父"走到自由民主反面的重要思想原因。他指出,在政治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纠葛下,张君劢错误认识了传统文化和政治自由主义关系,而妄图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现代自由民主制度;他科学与民主的异化过度敏感,而忘却了当时中国仍处于前启蒙阶段;他对政治学与政治哲学认识错位,进而妄图以道德自由取代政治自由,最终走向了否定政治自由的道路。⒀
其二,是对张君劢"人生观"思想的考察。顾友仁主张重新评价"科学论战"中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肯定玄学对于解决人生观问题的积极作用。他认为,"科玄论战"中玄学派并非否定科学的作用,而是反对科学万能,主张重视传统文化、心性之学对解决人生观问题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在当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饱受批评。在现代,随着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的崛起及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人们应当重新认识到玄学对解决人生观问题,进而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价值。⒁
黄海啸认为张君劢从人生观入手建设国家新文化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命精神活转于当代,融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新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张君劢主张以"自由之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以由"新理智达于新道德",从而塑造新的国民性,改变了近代对中国文化重"破"轻"立"的局面,避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斩根性破坏";承续了儒学的真精神;完成了近代文化由"科学启蒙"向"人的启蒙"的转向,为建构新文化塑造了"新人"。⒂
顾红亮则从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贫乏的现状出发肯定了张君劢精神真空论思想的价值。张君劢认为儒家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确立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基础,主要体现在知德合一,道并行而不悖,行上行下相通三个方面。而当代中国精神真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儒学的衰落,这一现象与一些近现代思想家失去守护儒家精神和循序渐进变革社会的责任心紧密相连,也是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病态表现。⒃
注释:
⑴参见王毅."国不自立万事已矣"--30年代《再生》对日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⑵参见暨爱民.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⑶参见单世联.以德为师:张君劢早期的一个观点[J]. 广东社会科学,2010(1).
⑷参见魏万磊.论20世纪3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的内涵[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⑸参见欧阳询.张君劢的民主宪政理想及其幻灭[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2).
⑹参见于丽杰.张君劢关于如何实现宪政思想评析[J]. 学理论,2009(22).
⑺参见欧阳询.张君劢的民主宪政理想及其幻灭[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2).
⑻参见魏万磊.多维视角下"调和的民主政治"[J]. 江苏社会科学,2010(2).
⑼参见李平辉.张君劢的政党思想探微[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
⑽参见张春林.新儒家政治哲学及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意义--以张君劢政治哲学为例[J]. 江汉论坛,2009(10).
⑾参见李维武.儒学与民主: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的近百年变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⑿参加王晓黎.张君劢"德法合一"论述评[J].管子学刊,2009(2).
⒀参见欧阳询,胡琴芳.从张君劢看中国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的误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
⒁参见顾友仁.科玄论战·玄学·中华文化[J]. 前沿,2009(3).
⒂参见黄海啸.张君劢从人生观入手建设国家新文化之哲思路向[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⒃参见顾红亮.张君劢的精神真空论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J].人文杂志,2010(4).
作者简介:张维华(1986-),男,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政治文化。
关键词:张君劢 近三年 研究综述
张君劢思想以民族复兴为主线,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为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民主宪政思想及民族文化思想等。本文拟就近三年来对张君劢思想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向更深入、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一、民族主义思想
近三年以来学界对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角度:
首先,观察到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于内治方面:王毅通过研究以张君劢为主编的《再生》杂志在上世纪30年代的对日观,总结出张君劢的民族主义思想,即张君劢认为国际政治的实质是实力至上,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源在内而非在外,民族复兴根本途径是增强实力,建立近世民族国家,并系统提出了自己改造内治的方案,因而"内治"是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方面。王毅认为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倾向是深刻而且为后来的实践证明了的,然而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张君劢没有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只有先完成"民族革命",才有可能实现"社会革命",他没有抓住当时实现民族独立的关键,即促成全民族抗战的各项政治、军事、外交及舆论准备,而显得与当时救国的主题格格不入,没能发挥出显著的实践效果。⑴
其次,注意到张君劢民族主义思想同其自由主义思想的联系。暨爱民介绍了学界将张君劢定位为自由民族主义者的相关论述,指出张君劢思想中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融为一体,其一方面将自由主义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民族危机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通过民主宪政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个人自由只有在民族群体中才能实现,因而既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政治法律的共和国,又注重以自由精神重建中华民族文化,建立道德的共和国。⑵
二、社会主义思想
近三年以来学界对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张君劢选择社会民主主义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单世联指出,十月革命后张君劢通过比较德俄两种社会主义革命,认为从革命条件看,德可学而俄不可学,俄国革命胜利有赖于列宁的天才,于中国则可遇而不可求;德国革命胜利建立在德国社会民主党长期的斗争基础上,有更大的必然性,是中国可效仿的对象。从革命效果看,德应学而俄不应,德国社会民主党走议会道路,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虽速度稍慢,但维护了社会伦理和人道主义,坚持了民主与法治原则,更能保存自由民主的成果,更具社会公正的原则;而俄国暴力革命则破坏了民主与法治原则,破坏了社会伦理和人道主义。他评价到,尽管纳粹的上台宣告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失败,而且在中国近代的现实情势下,张君劢的主张更不可能实现,但其对革命后果的反思、对民主法治的坚持,对现代的中国却有很强的反思价值。⑶
其二是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魏万磊在其文"论20世纪3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的内涵"系统考察了30年代张君劢领导的国社党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社会主义既包含一种经济理念,也包含一套经济政策,同时也是国社党的施政纲领。作为一种经济理念,它把易于造产的集产主义与易于分配的普产主义以及侧重自治的行会主义调和为一,希冀一方面实现民族自活与社会公道的统一,同时又不致使国家权力过分膨胀而损害个人自由。作为一套经济政策,它包括国社党依据其经济理念及现实情况而做出的对土地、农业、工业、租税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主张,是国社党的政策方案。而作为国社党的施政纲领, 它吸收了"民治主义"的精髓,有效的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法治诸要素,有利于实现国家权力、社会公道和个人自由间的和谐。⑷
三、民主宪政思想
近三年以来对张君劢宪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张君劢宪政思想的思想来源的考察。欧阳询认为张君劢民主宪政理想的思想基础在政治制度层面是英国政治学,在思想文化方面是传统儒家的德治主义和卢梭、费希特、黑格尔政治哲学。他认为儒家德治主义同卢梭的公意说,费希特的自由观和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是浑然一体的,最终统一于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而与英国的政治学则是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排斥。张君劢将其融为一体实质上是误解了英国政治学。⑸
其二,是对张君劢宪政思想内容的剖析。于丽杰将张君劢宪政思想概括为三个部分,并将这三部分的结合看作是张君劢实现其宪政理想的途径。首先,原则是实现权力与自由间的平衡,即实行修正的民主政治;其次,是实行其设计出的宪政国家的权力结构,包含近代民主国家的国会制度、中央政体的责任内阁制以及省自治制度;再次,是建立支撑宪政的政党制度,实行两党制,并建立理想政党。⑹欧阳询也持类似看法,将张君劢宪政思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其载体,即具体的宪政模式设计,具体体现在1946年他为政协会议起草的《政协宪草》中,实质是实行英美的民主政治;另一部分为其指导原则,即权力与自由"求其相剂于平衡"。⑺
在这一方面,魏万磊的研究有所突破。他将张君劢宪政思想总结为一种"调和的民主政治":张君劢一方面主张"修正的民主政治",注重平衡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即要兼顾效率与个性的差别;另一方面主张通过代议制和选举制,关注社会平等参与,从而与民治主义相调和,将效率(国家权力)、平等(社会民主)、自由(个人自由)三个核心价值融为一体。⑻
李平辉则初步探讨张君劢的政党思想。她总结到,在政党理论方面,张君劢确立了近代政党观,认为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要内容,是一个有主义、有目的、有纪律的政治团体,其与一定的阶级紧密相连,通过选举影响国家政治,其尤其强调政党应放弃独霸主义,放弃追逐武力;具体到中国政党制度,则主张实行两党制。⑼
四、民族文化思想
近三年以来对张君劢宪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其新儒家政治哲学与现代民主政治关系的考察。张春林在其分析中指出,张君劢认为复兴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而试图从儒家思想中寻找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基础。同时,他认为儒家思想中有民主的种子和理性的成分,可经过创造性转化求"德法之合一",以建构出"新儒家政治哲学",使其成为支持民主政治的思想资源。⑽李维武进一步指出具体到儒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上,张君劢首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其主张的是在民主政治基础上承续儒学。他指出张君劢肯定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在中国用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的同时,认识到西方民主政治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以自由精神为基础,要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必须以精神自由为原则,改造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创造新的民族文化。⑾
江旺龙则分析了张君劢等民国新儒家改造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西方合作主义。指出,张君劢等民国新儒家从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出发,强调西方合作主义在中国文化建国中要担当重要角色。西方合作主义整合人类文化资源,兼顾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且与儒学的文化宽容性存在着默契,可以此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既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又确立民族文化本位,从而实现其文化建国理想。
王晓黎分析了张君劢新儒学中的重要设想--"德法合一"理论,指出张君劢的"德法合一"是儒家之德与西方之法的合一,途径是以"精神之自由"为基础改造中国文化,建立新宋学。而在德与法的关系上,二者并不是地位相同的,"德法合一"是在德的基础上德与法的合一,德比法更根本,"德法相辅而行"更深层的意义是"德主法辅而行"。因而张君劢的"德法合一",实质是儒学的"内圣外王",其始终未离儒家道德本位,决定了这种结合仍是停留在道德文化层面,而没有落实为政治法律事实,无法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民主政治。⑿
欧阳询认为政治自由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纠葛是张君劢由追求民主宪政理想的"中国宪法之父"走到自由民主反面的重要思想原因。他指出,在政治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纠葛下,张君劢错误认识了传统文化和政治自由主义关系,而妄图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现代自由民主制度;他科学与民主的异化过度敏感,而忘却了当时中国仍处于前启蒙阶段;他对政治学与政治哲学认识错位,进而妄图以道德自由取代政治自由,最终走向了否定政治自由的道路。⒀
其二,是对张君劢"人生观"思想的考察。顾友仁主张重新评价"科学论战"中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肯定玄学对于解决人生观问题的积极作用。他认为,"科玄论战"中玄学派并非否定科学的作用,而是反对科学万能,主张重视传统文化、心性之学对解决人生观问题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在当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饱受批评。在现代,随着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的崛起及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人们应当重新认识到玄学对解决人生观问题,进而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价值。⒁
黄海啸认为张君劢从人生观入手建设国家新文化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命精神活转于当代,融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新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张君劢主张以"自由之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以由"新理智达于新道德",从而塑造新的国民性,改变了近代对中国文化重"破"轻"立"的局面,避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斩根性破坏";承续了儒学的真精神;完成了近代文化由"科学启蒙"向"人的启蒙"的转向,为建构新文化塑造了"新人"。⒂
顾红亮则从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贫乏的现状出发肯定了张君劢精神真空论思想的价值。张君劢认为儒家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确立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基础,主要体现在知德合一,道并行而不悖,行上行下相通三个方面。而当代中国精神真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儒学的衰落,这一现象与一些近现代思想家失去守护儒家精神和循序渐进变革社会的责任心紧密相连,也是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病态表现。⒃
注释:
⑴参见王毅."国不自立万事已矣"--30年代《再生》对日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⑵参见暨爱民.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⑶参见单世联.以德为师:张君劢早期的一个观点[J]. 广东社会科学,2010(1).
⑷参见魏万磊.论20世纪3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的内涵[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⑸参见欧阳询.张君劢的民主宪政理想及其幻灭[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2).
⑹参见于丽杰.张君劢关于如何实现宪政思想评析[J]. 学理论,2009(22).
⑺参见欧阳询.张君劢的民主宪政理想及其幻灭[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2).
⑻参见魏万磊.多维视角下"调和的民主政治"[J]. 江苏社会科学,2010(2).
⑼参见李平辉.张君劢的政党思想探微[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
⑽参见张春林.新儒家政治哲学及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意义--以张君劢政治哲学为例[J]. 江汉论坛,2009(10).
⑾参见李维武.儒学与民主: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的近百年变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⑿参加王晓黎.张君劢"德法合一"论述评[J].管子学刊,2009(2).
⒀参见欧阳询,胡琴芳.从张君劢看中国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的误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
⒁参见顾友仁.科玄论战·玄学·中华文化[J]. 前沿,2009(3).
⒂参见黄海啸.张君劢从人生观入手建设国家新文化之哲思路向[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⒃参见顾红亮.张君劢的精神真空论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J].人文杂志,2010(4).
作者简介:张维华(1986-),男,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