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护环境,教育为本[1]。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生中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通过调查武威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查阅了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相关文献,总结提炼出“3+3’机制与模式。即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实践机制三种机制。教育机制包括思政课中进行环境教育、构建生态理论课堂、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教育的文化氛围三种模式。管理机制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建设绿色校园环境、推进技术节能三种模式。实践机制包括宣传帮带、环保志愿、低碳生活融入学习生活三种模式。
  【关键词】中学生  生态价值观教育  “3+3”机制模式  理论依据  效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33-03
  一、问题的提出
  甘肃武威地处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年降水量少而蒸发大,沙尘大。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南部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消退,北部荒漠化、沙漠化危害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干旱和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异常脆弱[2]。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发展目标,开展了祁连山环境保护、全市义务压沙、绿地倍增行动,关闭了10吨以下燃煤锅炉、实行煤改电项目。总体上来说,环境面貌有所改观,空气质量良好率不断提高,治沙成果丰硕,锻造了古浪县八步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治沙造林精神,但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2015年荣华公司向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2017年祁连山生态破坏被问责,武威连续几年因环境问题上“黑榜”[3]。我们在震惊、反思之余,再次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再次认识到“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并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笔者专注武威地区环保教育事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领域环保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环境教育仍处于“想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推动我市环保事业的发展,笔者总结提炼出了“3+3”生态价值观教育机制和模式。
  二、“3+3”教育机制和模式的内涵
  生态价值观的牢固树立,离不开教育。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才能使他们掌握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治本之策。“3+3”环保教育机制和模式中,前一个“3”是指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和实践机制。后一个“3”是指每个机制里包括3个模式。具体如下:
  1.教育机制:一是在思政课中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挖掘课程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養的应有之义。现行《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消费观、生态道德观、生态责任观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教育。二是构建生态理论课堂。在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文化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态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将绿色发展理念巧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科学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深层次挖掘课程中生态价值观素材,向学生讲授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理论知识和环保小技巧,培育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将生态环保意识影响传递给学生。利用校园网、校园报刊、电子屏、黑板报等载体,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定期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全力打造基于生态化的人文氛围,高层次培育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创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2.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学校生态环保制度。学校领导要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抓环境教育的机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渗透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中。要建立健全学校环境保护制度,把环境教育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校园节水、节电和垃圾分类制度,环境保护考核制度、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实验室安全环保制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统计制度等。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绿色校园环境构建。以《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1356-2019)为指导,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要加大环境评价,优先选用环保耐用的建筑材料;要加大校园环境管理力度,搞好校园绿化工作,合理布局校园绿地,推进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实施见缝插绿;在校园设立分类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宣扬禁烟,建立清新的无烟学校;定期开展节水节电节粮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习惯。三是推进技术节能。积极应用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并立足当前实际,动员师生开发环保节能实用性技术。
  3.实践机制:一是宣传帮带模式。即一名学生帮带一个家庭,要求每名在校学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宣传高能耗、高污染的极大危害,宣传低碳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使每个家庭及成员认识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责任。二是环保志愿模式。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节能环保的执法和监督活动。三是低碳生活融入学习生活模式。如减少同学聚餐,摒弃追求时尚的消费,崇尚求实的消费心理,减少洗衣机的使用,尽量手洗衣服,减少乘座电梯,多爬楼梯,尽量在食堂就餐,减少外买,减少使用购物塑料袋,快递包装物应回收利用等。   三、“3+3”教育机制与模式的理论依据
  1.“3+3”教育机制与模式符合价值观生成的规律。价值观是一种缄黙知识,具有内隐性,其生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其中教育机制解决了学生认知,这是基础性工作,管理机制解决了学生情感、意志的问题,这是连接认知和行为的纽带,实践机制则是生成价值观根本途径。知、情、意、行相互衔接,相互交织,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演绎成习惯。
  2.“3+3”教育机制与模式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参与,让学生从自我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这种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要学生进入一定的情景之中,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模拟的情景,都要学生自己投入其中,调动自己的各项感官和多种智力因素,促进自身全面发展。“3+3”教育机制与模式,旨在通过教育机制,引导学生认知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唤醒学生行动的自觉性。通过管理机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克服不良学习生活方式,养成低碳环保的习惯。通过实践机制,把学生的认知、保护环境的行为自觉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体验感受生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3+3”教育机制与模式符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生态价值观教育机制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而管理机制和实践机制则是将获得的新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检验新知,验证新知,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3+3”教育机制与模式效能
  1.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研究以来,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课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文明和生态价值观教育,积极挖掘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育因素,构建生态课堂。同时,学校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及宣传栏、手抄报、校园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签名等活动,学生对环保知识信息不断增加,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参加环保的意愿明显增强。
  2.推动了学校节能降耗。研究以来,正值武威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我校积极行动,整章建制,補齐短板,先后制定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绿化美化责任制等制度,推进了垃圾分类,实施了采暖方式改造,节能灯具改造,太阳能集热系统改造等,加大后勤管理,节水节电节油,大量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形成了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的环保管理机制。一年来,节水500立方米,节电700度,垃圾分类回收2吨,笔者所在学校也成为区域内节能产减排的示范单位。
  3.转变了生活、消费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养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教育和管理是必要的,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学生不断的实践。研究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武威市环境保护及水资源保护项目,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以“变废为宝”为核心的环保创意手工制作大赛,向全校师生发出“弘扬城市精神,争当文明使者”倡议书,号召学生参加环保自愿活动,积极投身绿色、环保、低碳活动。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生活消费方式悄悄发生变化。如转变出行方式,以步行、骑自行车和坐公交为主;转变就餐方式,以食堂就餐为主,减少外卖;随手关电关水关机的现象多了,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少了。
  五、结论
  生态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最直接体现,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必须构建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3+3”教育机制与模式是美丽中国视阈下,以多元智能理论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指导,形成和发展起来一项实践模式,它能有效解决当前学校环境教育用力不够和思路不宽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推动绿色校园创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转化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发展环境教育,走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1992年全国环境教育大会工作报告》。
  [2]王新元.《荒漠变绿洲 沙土化黄金》(中国改革报2018-10-24)。
  [3]《武威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变哪里来?》(中国环境新闻——美丽中国的守望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整理了2015-2019年市面上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分析此期间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发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展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诸如微课、云板书等等。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这些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教材 变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加强基础教育,国家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还特别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在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
期刊
【摘要】学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可以将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与校本教材相融合,并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各种课程当中。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相关的文化展览,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文化视野。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在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一些影视剧作品中也蕴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情感越来越脆弱,离婚率也逐渐地升高。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处于心理敏感阶段,家庭情感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留下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作为初中班主任有义务时刻关注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及解决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离异家庭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教学策略  【课题项目】
期刊
【摘要】语文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建设等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文作为学习我国语言以及传统文化的一门学科,同时与德育教育内容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当前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育热点之一。对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38-03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内容,但一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因此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中,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的弘扬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看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 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
期刊
【摘要】现阶段,中职生安全意识缺失,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导致校园安全问题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创建平安校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今天,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中职学校安全教育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学校是一个公共场合,作为学校自身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也是普及素质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将客观分析中职学校安全教育的现有情况,根据现状分析对症下药,总结出优化中职学校安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同一个主题呈现多篇文章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的价值远远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更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表达形式、核心观点等方面的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把思政教育贯穿于《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 系统解剖学 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A238);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
期刊
【摘要】方言区非普通话使用区阅读教学有很多问题,其中很普遍的问题有:一、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二、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三、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问题。  【关键词】方言区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2018T17号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04-04  阅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