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文化教育和人才发展在国际间的竞争愈发愈激烈,素质教育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而《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小学素质和道德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因此,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当今小学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讨的主题之一。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小學阶段是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培养,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其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容忽视。道德素质和法治理念是小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当今众多小学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杆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思政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是最好的印证。因此,思政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日常行为,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的启蒙阶段,学习能力强,易受到周围人物和事物的影响,所以教师以身作则就显得更为重要。至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指引教导学生,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启蒙者,道德上的榜样者。如在《我们是公民》一课的教学和相关理念的渗透时,教师需严格遵守自身作为公民的义务,诸如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平等权等,在课堂上以尊重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地看待师生关系,不可高高在上,正确使用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标杆。
二、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前提条件。课堂上,学生对教师充满亲切感,才会向老师展现最真实最坦率的一面,很好地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进行课堂的教学。通过这样,《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搭建良性的师生关系上,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老师的个人魅力不容忽视。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礼仪,保持干净整洁的外在形象,以亲切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增强课堂的幽默感与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死板枯燥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绪的调节与管理,不随意生气、暴躁,不要将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向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养成平和、耐心的性格及相处方式。第二,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不一样的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具备其普遍性,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思想表现、学习生活也必然不同。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上,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普遍性,有针对性地处理其特殊性,要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能偏爱优生,偏袒优生,对优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视而无见,也不能歧视差生,放弃差生,而要以充足的耐心和信心帮助差生转变提高,树立差生的自信心。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更不能刻意压制批评和惩罚,要对学生正能量的品德和行为进行表扬,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促进班风的发展建设。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教育,让这些负能量的行为也要受到惩罚,坚决抵制道德败坏行为。在课堂的管理中,教师要做到奖罚分明,以此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教师可定期约谈学生。通过与学生的单独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信任自己,学习自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
优化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可利用监督小组的搭建来提高课堂的管理效率。小组的搭建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一方面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开展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和表达自身观点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对上课讲小话、吃东西等行为进行监督与遏制。在小组的建立上,教师需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可以将表现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实现以先进监督后进,实现小组上课效率的整体提升与进步,利用组员分配和组长选拔不断优化升级,达到整体间的最大效益。例如,在《学会沟通交流》一课的学习上,教学小组的建立便是进行该课实践教学的最佳实践,帮助学生在小组的相处中学会交流沟通,建立了和谐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活动或竞赛等,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进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挑选角色进行情节的表演和历史的还原,通过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让学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小知识竞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国家机构》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些国家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又是什么”等主题开展课堂小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牢记相关法治知识,同时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教师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中心意识,坚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变学生为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冷发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8):133-134.
[2]苏世平.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学周刊,2021(2):79-80.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小學阶段是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培养,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其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容忽视。道德素质和法治理念是小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当今众多小学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杆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思政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是最好的印证。因此,思政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日常行为,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的启蒙阶段,学习能力强,易受到周围人物和事物的影响,所以教师以身作则就显得更为重要。至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指引教导学生,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启蒙者,道德上的榜样者。如在《我们是公民》一课的教学和相关理念的渗透时,教师需严格遵守自身作为公民的义务,诸如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平等权等,在课堂上以尊重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地看待师生关系,不可高高在上,正确使用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标杆。
二、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前提条件。课堂上,学生对教师充满亲切感,才会向老师展现最真实最坦率的一面,很好地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进行课堂的教学。通过这样,《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搭建良性的师生关系上,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老师的个人魅力不容忽视。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礼仪,保持干净整洁的外在形象,以亲切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增强课堂的幽默感与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死板枯燥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绪的调节与管理,不随意生气、暴躁,不要将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向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养成平和、耐心的性格及相处方式。第二,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不一样的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具备其普遍性,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思想表现、学习生活也必然不同。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上,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普遍性,有针对性地处理其特殊性,要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能偏爱优生,偏袒优生,对优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视而无见,也不能歧视差生,放弃差生,而要以充足的耐心和信心帮助差生转变提高,树立差生的自信心。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更不能刻意压制批评和惩罚,要对学生正能量的品德和行为进行表扬,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促进班风的发展建设。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教育,让这些负能量的行为也要受到惩罚,坚决抵制道德败坏行为。在课堂的管理中,教师要做到奖罚分明,以此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教师可定期约谈学生。通过与学生的单独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信任自己,学习自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
优化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可利用监督小组的搭建来提高课堂的管理效率。小组的搭建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一方面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开展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和表达自身观点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对上课讲小话、吃东西等行为进行监督与遏制。在小组的建立上,教师需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可以将表现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实现以先进监督后进,实现小组上课效率的整体提升与进步,利用组员分配和组长选拔不断优化升级,达到整体间的最大效益。例如,在《学会沟通交流》一课的学习上,教学小组的建立便是进行该课实践教学的最佳实践,帮助学生在小组的相处中学会交流沟通,建立了和谐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活动或竞赛等,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进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挑选角色进行情节的表演和历史的还原,通过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让学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小知识竞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国家机构》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国家机构有哪些”“这些国家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又是什么”等主题开展课堂小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牢记相关法治知识,同时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教师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中心意识,坚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变学生为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冷发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8):133-134.
[2]苏世平.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学周刊,20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