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
我国教育部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角度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其他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做初步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的特点,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功能,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为了突破这一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描绘草原美丽风光和牧民勤劳欢乐情景的优美散文,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在教学这课一时,我找了很多关于草原的图片,有羊群、有牧马、有清流、有沃草……这些精美的图片都可以和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教学成功的最好见证。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都没有的。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阅读教学中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可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狂妄自大。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利用资源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夕阳真美》是一篇描绘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美景的散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利用计算机展示各种各样的晚霞,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体会、领悟,并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寻找有关晚霞的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画一画晚霞。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探究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 一段一段地出示文字,在朗读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时,相应地在课件中的这些重点地方,改变字体颜色,小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读的地方。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读这些重点词句时,可以适当配上动画,借助动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读出文中要抒发的感情。在课件中读和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五、转变理念,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的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4.培养了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5.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我国教育部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角度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其他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做初步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的特点,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功能,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为了突破这一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描绘草原美丽风光和牧民勤劳欢乐情景的优美散文,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在教学这课一时,我找了很多关于草原的图片,有羊群、有牧马、有清流、有沃草……这些精美的图片都可以和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教学成功的最好见证。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都没有的。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阅读教学中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可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狂妄自大。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利用资源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夕阳真美》是一篇描绘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美景的散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利用计算机展示各种各样的晚霞,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体会、领悟,并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寻找有关晚霞的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画一画晚霞。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探究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 一段一段地出示文字,在朗读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时,相应地在课件中的这些重点地方,改变字体颜色,小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要重读的地方。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读这些重点词句时,可以适当配上动画,借助动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读出文中要抒发的感情。在课件中读和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五、转变理念,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的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
4.培养了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5.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