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的无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这种无效的教学行为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而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差。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无效行为呢?
无效行为一:封闭式的问答方式。
场景:“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是不是?”“这位同学的回答对不对啊?”“大家能不能记住?”……
对策:以上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课堂提问中的无效现象。有些老师在课堂是经常喜欢这样封闭式的问答方式,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语,“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能”或“不能”……学生机械的甚或是单调的回答,只是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起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问题,促使他们思考,为了达成有效提问,应考虑多提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思考,例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观察这个实验发生了什么变化?”
无效行为二:提问速度快,老师回答也快。
场景:化学课上,老师提问:“铝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啥?”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老师即自问自答,说道:“对,生成铜。”老师又问:“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啥?”同样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老师就自问自答,说道:“对,生成铜。”
对策:老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立刻叫学生回答,或者是自问自答。这样的问答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说,效果不大,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自然收获不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回答不完整的答案要追问或补答。老师不能因为赶时间或者学生不会回答而自问自答。
无效行为三:问题情境创设不明,问题设置不清。
场景:一堂语文课,讲授的是《慈母情深》,老师先后通过大屏幕出示了本节课的十个学习目标,有字词目标三个,阅读目标五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两个。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探究。
对策:当前,我们尝试的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知道,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合作讨论,到底能够完成多少个教学目标呢?因此,教师在设置自探问题时,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不能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上述场景中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就显得太碎、太杂,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得不到保障,教学效率自然不会高。
无效行为四:多媒体使用中的无效现象。
场景:一堂语文课,该老师讲授的是《背影》一课。待师生问好后,该老师通过投影仪先后播放视频歌曲《父亲》和《儿行千里》。两首歌曲的播放超过了十分钟。
对策:为了应对公开课,很多老师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课堂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声像来配合。本来用简单的语言能讲明的地方,也非要用多媒体来代替。由于课件过分花哨,我们发现课件时常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每播放一支曲子,闪现一个画面,学生都要新奇好几十秒,严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有时,课件中还会选用一些毫不相关的背景图片,或不时跳出几个卡通人物,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谁还会有精力、有兴趣去进行逻辑思考呢?过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反而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多媒体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同课堂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一样,仅是一种教学工具,重点在于“辅助”,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平常见不到的展示出来,使平常不易描述的变得清晰,教师既要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又要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应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已让人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离真正有效还有一段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实践、反思,最终才能达到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中学)
无效行为一:封闭式的问答方式。
场景:“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是不是?”“这位同学的回答对不对啊?”“大家能不能记住?”……
对策:以上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课堂提问中的无效现象。有些老师在课堂是经常喜欢这样封闭式的问答方式,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语,“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能”或“不能”……学生机械的甚或是单调的回答,只是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起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问题,促使他们思考,为了达成有效提问,应考虑多提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思考,例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观察这个实验发生了什么变化?”
无效行为二:提问速度快,老师回答也快。
场景:化学课上,老师提问:“铝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啥?”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老师即自问自答,说道:“对,生成铜。”老师又问:“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啥?”同样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老师就自问自答,说道:“对,生成铜。”
对策:老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立刻叫学生回答,或者是自问自答。这样的问答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说,效果不大,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自然收获不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回答不完整的答案要追问或补答。老师不能因为赶时间或者学生不会回答而自问自答。
无效行为三:问题情境创设不明,问题设置不清。
场景:一堂语文课,讲授的是《慈母情深》,老师先后通过大屏幕出示了本节课的十个学习目标,有字词目标三个,阅读目标五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两个。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探究。
对策:当前,我们尝试的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知道,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合作讨论,到底能够完成多少个教学目标呢?因此,教师在设置自探问题时,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不能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上述场景中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就显得太碎、太杂,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得不到保障,教学效率自然不会高。
无效行为四:多媒体使用中的无效现象。
场景:一堂语文课,该老师讲授的是《背影》一课。待师生问好后,该老师通过投影仪先后播放视频歌曲《父亲》和《儿行千里》。两首歌曲的播放超过了十分钟。
对策:为了应对公开课,很多老师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课堂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用声像来配合。本来用简单的语言能讲明的地方,也非要用多媒体来代替。由于课件过分花哨,我们发现课件时常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每播放一支曲子,闪现一个画面,学生都要新奇好几十秒,严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有时,课件中还会选用一些毫不相关的背景图片,或不时跳出几个卡通人物,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谁还会有精力、有兴趣去进行逻辑思考呢?过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反而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多媒体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同课堂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一样,仅是一种教学工具,重点在于“辅助”,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平常见不到的展示出来,使平常不易描述的变得清晰,教师既要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又要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应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已让人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离真正有效还有一段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实践、反思,最终才能达到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