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话教学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自读,寻求面向全体的对话主题,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创新不拘一格的对话形式,把握张弛有度的对话节奏,对对话内容进行多元评价,最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堂;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5-0067-03
  
  一、问题归因:心中无矩,只求所欲
  
  细细品味一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心中无矩”,只求“从心所欲”。这样的课堂对话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对话过于频繁,数量过多;控制问题的答案,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选择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问题;给予消极的反馈,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
  诚然,教师虔诚于“文本”、“专家”的精神难能可贵,关注于自己的引领形象无可厚非,但是,他们似乎忘了其中最应该坚守而不能逾越的“矩”:语文课堂实质上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让师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不是表面语序上的“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它还是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与思维活动。对话教学的价值不完全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还在于借助信息的交流整合大家的思维,提升思维与表达品质,还在于养成学生平等对话、善于倾听、尊重他人、宽容异己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后者,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用“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命题,来描述他经一生努力,在晚年才达到的一种人生至善的境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心所欲”是指思之所至,从容豁达;“不逾矩”是指行之有约,依章而行。孔子的这一人生哲学命题,揭示了人的内在需求和发展同外在适应与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普适性。
  这一命题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对话规范确立和效果评价有帮助。首先,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从心所欲”的心灵活动。其次,作为支撑课堂的另一半——教师的活动,也存在着追求“从心所欲”心灵活动的自由境界。语文课堂是师生用语言交流思想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用智慧的“问”去构建自己的课堂,用“锦心绣口”与学生对话出语文世界中最动人的华章。
  教师的“从心所欲”追求必须有度,即“不逾矩”,这个“矩”的本质,就是尊重、保护、激励学生的“从心所欲”,就是要求教师尊重、保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优化:对话要循“矩”而进
  
  (一)对话进入应多维视角、开辟思路
  一切事物必有其生成过程,阅读意义的生成也有其过程。其中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生成个体感悟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因为只有学生主体形成“主见”,才可能借助自身生活经历和语文沉淀来重构文本的意义,将独特的个人精神展示出来,从而使“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进入对话前,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自读是首要规范。[1]
  笔者曾两次执教苏教版语文《我的母亲》一文,比较后有了些思考。第一次教学,在上课伊始,笔者用课件演示胡适的生平作为对话凭借,然后期待与学生进行一次激情碰撞。但遗憾的是,因为资料是笔者硬“塞”给学生的,学生来不及在课堂上“消化”,最后对话成了喊口号。学生表达的是一种空洞的感动,发表不出具体的心声。
  第二次教学,笔者特意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写一篇周记《我喜欢(不喜欢)《我的母亲》的几个理由》。结果如笔者所料,大半学生不喜欢《我的母亲》,理由是胡适的母亲太严厉,事情写得也琐碎。学生果然没有读懂《我的母亲》。
  为此,笔者开始思考:该怎样借助《我的母亲》与学生对话,让他们真正读懂这篇文章?该怎样借助文本的张力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感恩?
  思考许久,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收集并浏览胡适的相关资料,了解胡适母亲不为人知的生平,体会一个旧社会妇女在复杂的大家族中要安身立命是如何艰难。通过“品读课文,走进母亲”,学生结合视频资料,找出细节,对话母亲,感悟人生。两次对话效果,第一次空洞苍白,和者寥寥,第二次则反之。因此,对话前要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让其做好对话的情感与知识上的准备,这是优化对话的重要保障,能够让学生更便捷、更深入地与作者和文本展开对话。
  (二)对话氛围要昭示平等、体现尊重
  对话中,需要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姿态、开放的情怀展开思想交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要密切关注生成,及时利用现场资源,顺应学情,照顾学生的情感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笔者在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神仙洞府”片段时,有一位学生撇撇嘴说:“哪有这样的世界呀?”其他一些学生也随声附和,纷纷说:“这是李白的想象,不是真的。”这时我没有急切表态,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顺势说:“确实没有这样的世界,那么我们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呢?”学生纷纷发言:“李白就喜欢幻想,这是他的风格。”其他学生也受到启发,大多从李白的性格、诗歌的风格来谈。
  这不正是生成性的资源吗?笔者接着他们的话题:“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很好!要了解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到仙境,我们还应该知人论世,通过理解主旨,体悟诗人情感。”接下来的介绍写作背景,总结主旨的环节出乎意料地顺利。
  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如果无视课堂中与学生的不断对话、调适,将课堂囿于严格的封闭状态,则必然违背了课程的终极目标。在这次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捕捉了现场生成的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让阅读在对话中得以优化。
  (三)对话主题须层次分明、面向全体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它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主题”设计上,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分层体现,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2]
  可采用化整为零、分层对话、紧追不放三种方式来确立对话主题,面向全体,追问学生。
  化整为零。教师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设计主问题,然后根据主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主问题,设计子问题。
  教授《窦娥冤》时,笔者以“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掉给人看)”为主问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有价值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它有价值在哪里(赏析窦娥的“美”)?
  问题二(毁掉):窦娥是怎样给毁掉的?谁毁掉的?为什么毁掉?
  问题三(悲剧):这场悲剧发生在哪里?仅仅是窦娥的悲剧吗?作者写这个“悲剧”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追问设计,紧紧扣住一个主问题来拆分,思路清晰,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层层递进,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起来,师生间的对话就水到渠成了。
  鉴于篇幅,分层对话与紧追不放两种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四)对话形式需善于创新、启迪学生
  高职语文教学质量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检验,因而教学空间应及时向社会延伸,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生活状况下的自觉意识。因此除了文本学习以外,还必须渗透语文实用能力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在对话教学中创新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如在学习“电话接待”口语交际内容时,给不同的学生赋予不同的“身份”,看他们是否能成功地接待不同身份的若干对象;学习“劝说”时,在一个话题下,让同一学生先做劝说者,再充当被劝说者,每一次对话都会有不同的体验……说练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对话节奏该“顿”“间”“缓”“快”,张弛有度
  节奏是音乐不可缺少的要素,和谐的节奏能增强音乐的美感。课堂节奏是教育内容的有机部分,它参与知识的呈现与意义建构。以一定节奏呈现的知识能增加学习内容的可感性,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是促进学习者领会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的工具。同样语文课堂的“对话”也有节奏:有时是缓慢的——对话中需要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有时是明快的——对话中需要不断追问,深入探究;有时要引入间奏——对话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上一个环节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六)对话评价必情感激励、智慧启迪
  对学生对话评价,关键要坚持情感的激励性,体现智慧的启迪性。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的同时,又能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引领。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一堂作文教学课中,精彩的评价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老师先请学生用三五句话写下对老师的初步印象,接着请学生起来读习作片段。教师相机点评。
  生1读后,师评价:一段文字中有那么一两句优美,就很不错了。
  生2读后,师评价:写得好,但读得不太好,要珍惜你的劳动成果,再读一遍,好吗?
  生3读后,师评价:修改时能把别人的好词好句加进自己的文字,真棒!
  生4读后,师评价:抓住一个特点,从多个侧面来写,很好。
  薛老师言简意赅又正确敏锐的评价引领启迪了学生们的智慧,体现了师生间的融洽。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教学是职业学校学生语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对话能够使学生的心田开出思维的花朵,能够使语文课堂流淌出一丝细腻、十分诗意、百般智慧。让我们用“口”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吧,为学生呈现最多姿的语文世界。
  
  参考文献:
  [1]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2]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其他文献
摘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可以建构的,运用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下尝试建构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核心,以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为依据,建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
摘要: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所赋予的,教师通过实践得到了启发与收获,但同时存在着影响企业实践有效性的诸多因素。通过对“国培项目”的企业与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全程跟踪学员培训过程及训后实践成果转化,分析影响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提高企业实践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企业实践;专业教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潘洪建 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本理念  胡庆芳 课例研究的中国本土创新  史建荣 沈正元  在教育转型中打造乐学之区  沈 蓉 这生命的欢乐,就在手中  王化连 建设现代学校文化 涵育新型人格成长  林 静 沈曙虹  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校长视角  柳志贤 蒋铁伟 潘纯良  真实的研究行为:落实中小学教育科研  的关键  刘斌河 高中英语教师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研究  杨 娟 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 
摘要: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文化引领,发展办学特色,做实校园精神文化,做特校园职业文化,做优校园环境文化,做亮校园阵地文化,探索出了一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60-0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较十六大、十七大的提法增加了“现
摘要:“三成教育”即成人、成才、成功教育。成人教育是基础,常规养成、活动体验、文化陶冶等路径可引领学生做进德厚德的文明人;成才教育是关键,知识滋养、技能训练、竞赛比拼等方法能培养学生做修技精技的技术人;成功教育是目标,规划生涯、搭建平台、激励评价等手段可引导学生做立业创业的职业人。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三成教育”的内涵和实践也将不断拓展、延伸。  关键词:“三成教育”;体系;构建;实践  中
摘要:英雄中队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来命名的中队。创建英雄中队过程中的探索启示我们:中队环境布置、生活文化基础、多彩主题活动,活动课程建设等方面都是创建英雄中队的有效目标策略。  关键词:英雄中队;校本建设;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62-03  英雄中队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来命名的中队。以英雄模范的
听尤老师的课,有一种探究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一节课,探究简简单单有方法,训练扎扎实实有提升,推进起起伏伏有激情。在充满理性的课堂上,尤老师的教学语言、教育机智都很有特色,尤其是认识工具的不断推进,使探究不断升华,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整节课由一个“做”字贯穿,动手实实在在,活动真真切切,教师力图用理性去点燃学生科学思维的火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扎实、朴实”。尤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已颁布半年多了,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在此,本人仅就与一线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在纠偏中追求完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2011年版课标直面这些偏差作了必要的纠正,以使课标更加完善。  1.纠
当下,语文教学的理念层出不穷,教学的花样不断翻新,教学的口号此起彼伏,但是,不管把语文装扮得如何花枝招展,令人眼花缭乱,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回到每天活生生的语文课堂,都得老老实实地想清楚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但一篇课文到底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多时候还是一笔糊涂账,在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教学方式单一。不管教什么课文,基本都是采用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普遍还停留在对课文内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知识的情境化,可以让知识鲜活起来、智慧起来、丰富起来,这是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生命化的过程。情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生命化,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智慧、品格、气质和生命。  语文单元教学是以语文单元内若干篇文章为一个单位体,将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经过取舍,整合为整个单元的综合目标,围绕综合目标而创设的情境,我们称之为语文单元教学的“大情境”。  语文单元教学的大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