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色彩与逻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的演奏是一个丰富多彩、此起彼伏的编织音乐的过程。所以,演奏就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来形容,它集合了多个方面(包括纵向和横向)、多结构、多层次……抓住“层次”也就是时间和空间,把技术要求相降低从而加强对层次的重视。这对于演奏着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演奏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想让从我们心底迸发的音乐更加贴切自然,也更加能够感动观众。
  关键词:钢琴演奏色彩逻辑层次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大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我们可以借鉴过来用以比喻音乐作品中音与音、句与句、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音乐中层次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层次”不是这些方面或者说不仅仅是这些,“层次”还很恰当的包含了我们平时欣赏音乐、演奏音乐时候所涉及到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纵横交错。“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个道理和绘画一样,只不过绘画是用色彩和明暗对比,而音乐是用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与绘画相比较而言,音乐中的“层次”更加的抽象,但同时“层次”又是具体的(时间的空间的)。这是因为一首音乐作品的层次是已经切实的体现在了谱面上,至少作品的层次是否鲜明、恰当,这一重任还是落在了演奏者的肩上。在音乐演奏上尤其是钢琴演奏上,“层次”是否分明清晰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时间上是否得当、空间上是否紧密。俗话说“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然而,对一首音乐作品层次问题的正确把握则是关系到这部作品二度创作好与坏的致命点。
  
  一对于钢琴演奏中纵向空间上的把握——层
  
  在钢琴演奏中,“层”的概念也就是在演奏作品的同时对其纵向结构的把握,对其空间的感觉做到恰当的把握。在演奏乐曲前,要着重了解各个声部的音区分布情况。与此同时,也要分清主与次、主题与衬托,这些不仅在主调音乐中使用,而且在复调音乐中也应该得到更加的重视。即使仅仅一个和弦,在下手之前对每个音符的力度强弱都要了如指掌。而在演奏中,我们应该根据各种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一定要记住,任何音乐都宛如一个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在演奏时要赋予它本应有的生命和灵魂,然而抓好“层”的问题就犹如他的血肉一样重要。我认为抓好钢琴演奏中的层的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主调旋律与织体和声
  (1)在古典音乐发展的源源长河中,主调音乐是继复调音乐之后的一个主流。如果主调主体占有明显的优势,织体的衬托作用显而易见。如柴科夫斯基的《六月》,通过简单的前4小节就体现了主调与织体的配合。左手使用了单音加和弦的伴奏织体。在第2小节处,右手奏出了俄罗斯风味的旋律,而左手要尽量贴键弹,这样左手和弦的弱音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与此同时,右手力度随着级进上行的情绪而加大时,单单只靠右手的力度是不行的,这是要求左手的力度起伏与右手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跌岩起伏的音响效果。
  (2)在主调音乐中,还有另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那就是主调旋律藏匿于伴奏织体之中,如肖邦《夜曲》Op48.NO.1的再现部分。与之前他的呈示部相比较而言,通过加厚和弦而进行了动力性的再现,右手既包括了主调旋律(即高声部)又要弹奏和弦式的伴奏织体。在演奏这个乐段的时候就要求演奏者既要把和声层弹奏的既清又轻,而且还要鲜明的突出旋律声部。作为同一首乐曲他们是一个整体,可是即便是一个整体,在其次体之间也同样具有清晰的线条和层次,不能混为一谈。
  (3)在演奏乐曲的时候,低音或者低音声部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在演奏时,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主调的旋律,而忽视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假如低声部被忽视,那么我可以说这首作品同样是不完整的。例如,对一个乐曲的渐强来说,由P-f-fff这是一个很大的力度起伏,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追求旋律上的渐强,那么fff是不可能达到的。只有在低音的衬托下左右手融会贯通,才会使得音乐达到预想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在主调音乐中分清主次很重要,在弹奏时一定要设计好力度比例和纵向层次,是乐曲更像是岩层,而不是一块硬邦邦的石头。
  2 复调作品中的几个问题
  “复调音乐是几个各自独立而相互协调的声部同时结合构成的多声部音乐。”其中的赋格为我们演奏复调作品、培养多向性思维提供了优秀的题材。
  (1)卡农(Canon)是一种各个声部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相互模仿并且在音程上错开一定距离而形成的复调模式。以一首二声部的八度卡农曲为例,格里格《抒情曲》第二集作品38之8《卡农》。这首作品是格里格专为卡农这个手法而写的乐曲,全区自始至终都采用了卡农的写法,在演奏这类作品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左手与右手的旋律是一样的或者相似,那么我们在演奏时是不是也应该做相同或者相似的处理呢?答案是不一定。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模仿不等于副职,如果是复制过来的那这首曲子也就没有什么新意可谈了。
  (2)一般情况下,赋格为2-5个声部,一个短小精悍的单声部“主题”(dux)先是在一个声部中出现,随后另一个声部出现模仿主题的“答题”(comes)。原先演奏主题的声部继续演奏答题的对位,也就是另一个概念“对题”(countersubject)。在演奏赋格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主题、答题、对题,并且找到主题与答题每次出现的位置。在演奏时加以突出化的表现,而这些是需要平时的练习的。复调音乐中,没有哪个省部主要、次要之分,各个声部之间处在了一个均等的位置,在相互模仿、繁衍中共同推进了音乐的发展,可以说声部与声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从上面的阐述不难看出,主题清晰的呈示是把握好赋格曲或者多声部音乐脉络的重要条件。在主题一次又一次的带领下,赋格才会层次不穷的推进,从而逐渐地走向尾声。
  
  二对于钢琴演奏中横向时间的把握——次
  
  这是我的文章中要涉及的第二个大问题,顾名思义“次”这个词就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样,通常指一个时间上的先后,转移到音乐上来就是指任何的音乐(包括钢琴)演奏时对横向结构的把握。这个字既表现了一个瞬间的概念而且也表现了一种连绵不断的乐思、乐句、乐段的前后贯穿。
  要想达到时间上的合理,就要求我们在演奏乐曲之前,一定要从整体上对整首作品有个度的了解,甚至每一条连线、每一个乐句、每一个乐段、每一个次体都了如指掌,做到演奏每一个部分的同时,它的下一个部分就已经在你的脑海里了。只有先听到声音,下手时你所演奏的效果才使你真正想要得,或者在你的心中是完美的,甚至离完美更紧了一步。
  在横向的时间上有一定合理的把握一定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 重复与再现
  任何乐曲通常会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材料。例如,利用反复记号实现重复、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或者说一个再现单三的呈示段与再现段等等很多种情况。这些都是对材料的一种反复利用或者也可以说是统一材料的扩展。这种重复并不是副职,更不会像是谱面上反映出来的大致相同。
  拿再现来讲,就在一个再现的呈示部与再现部中,写法也就趋于变化的,要么动力再现要么扩充或者缩减再现。相同写法的也有,但是意义也早已不同了。如果你同样一模一样的演奏,那么你只能做一个弹琴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演奏者一个诠释音乐的人。呈示部中的材料只是起到了一个呈示主题的作用,当它经过展开部的冲突、对比、激烈的发展之后,它的情绪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至于究竟是由愤恨到和谐完美。还是由优美温柔到更加激动,那就是根据所演奏的曲目而作具体的分析了。
  2 连线的作用与乐句的气口
  连线的作用往往会被我们所忽视,而这又是造成音乐平淡无奇或者味道不对的一点。音乐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所以说音乐也如同人们讲话一半,有停有顿、有起有伏。而连线的作用恰恰起到了我们文字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如果符点标不好,你的语句也不会通顺。换句话讲,如果你的连线没有找好的话,你的音乐必然也不会对到哪里去。
  关于连线的练习要注意细节一定要分手练习。右手与左手分别找好连线与句子的气口。对于句子要反复练习,认真仔细地体会它的气口、语气、语境,只有从细微处入手才会有精美的音乐。有时连线与换气是很有规律。如果这种循环的规律能够被发现,那么对该乐曲的理解也会多一些帮助。
  总之,钢琴演奏中的呼吸、前后句的搭配(如欲弱先强等等)。如同我们说话唱歌时一样的,只不过人们习惯了用嘴换气,不换气就会被憋死,所以这一点才会被人们忽视,殊不知用手演奏时,不换气不会憋死自己,却会被折磨观众,这同样是很可怕的。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从指尖中流淌出的音乐才是舒服的,从心底激发出来的音乐才是最能感动观众。
  (1)分析作品的结构
  在演奏乐曲时,一定要对该乐曲的结构进行仔细的分析。这样,演奏者在演奏时才会有轮廓,才会做到心知肚明,进而演奏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加容易的被观众所理解接受。只有清楚了结构才会在时间的前后上作稳妥地安排。关于这一点,我认为,相对应的理论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2)音乐的起伏即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设计
  任何一类音乐,只要表达了人们的情绪,与之而来的就会有跌延起伏的情绪以及时而上行、时而下行的旋律曲线。在钢琴演奏前找到高潮点,并且找到高潮点前与之相对应的低点,即欲扬先抑。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乐曲前面的部分处理得很好,并且相对来说很成功,但是仅仅是因为高潮点没有找好,没有把高潮推上去,那么对于整首乐曲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著名的钢琴大师拉赫马尼诺夫曾经在音乐会之后非常痛苦,可是别人却对他赞赏有佳,他却说:“你们不知道,我演砸了,我没有把高潮推上去。”这足以说明高潮的重要性。
  在乐曲的整体结构中,有整体上的最高点但最高点并不是唯一的。在整体结构的次体结构中,也会有许多小的最高点。但是如果想把这些微小的最高点设计的得体,那就要根据乐曲速度、情绪、织体、力度和情境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旋律的上行、力度的加大、速度的渐快、织体的加厚都是为了这些点儿做准备的,俗话说得好:“没有地基的楼不会盖高,没有根的大树不会繁茂。”最高点也是逐渐达到的。如果没有任何过渡的过程就直接到达了,难免会让人觉得很唐突。到达高潮点的过程一定是逐渐添血加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开始的端点便是我们之前所理解的最低点。
  最低点这个问题在钢琴的演奏中同样十分的重要。在你达到ff力度之前,你先把音乐的力度压下来,这样力度的上升会较为轻松的。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汉语中欲扬先抑的道理。所以我们在练习乐曲的时候要善于发现道理,不是一味的盲目练琴。关于最低点,多表现在力度减弱、速度减慢、旋律下行等等方面,但也不排除例外的可能性。旋律从最低点开始逐渐增加、密集,到达一个小的高潮点,到达这个高潮点之后,逐渐地回落到了一个新的最低点。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首内涵丰富、具有精辟之美且跌宕起伏的音乐。
  在钢琴演奏中,对音乐作品的层次、纵横的深刻细致地了解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当然这种必要性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相互结合,例如,演奏的表现力、乐曲的风格、作者处于的时代背景、弹琴的触键以及踏板的运用和指法问题等很多细小的因素方面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组建成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许谁也做不到完美,但是我们可以接近完美。总之,只有那些从我们心底迸发的音乐才会贴切、自然,能够感动观众。
  
  参考文献:
  [1] 刘庆刚编:《杨俊钢琴教学艺术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2]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 涅高兹、汪启璋,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6月。
  [4] 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
  
  作者简介:
  杨捷,女,1973—,江苏省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河北师大音乐学院。
  马磊,女,1963—,河北省正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研究,工作单位:河北师大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正如摄影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一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对传统的机械、化学摄影过程正产生着不断的冲击与替换。这些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观察和认知方式,冲击着人类的传统美学理念。新的数字技术和程序现在已经是影像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已经模糊了传统专业领域的界限。  关键词:数字技术传统图像仿真互补定位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一重新观察与挑战    1观察  很
期刊
摘要自17世纪的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在众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喜爱的还要数柴科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作品中不但表现出作者明朗、乐观的精神,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深刻思考,用音乐的美来咏叹人类命运的奥妙。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一作者和作
期刊
摘要在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中,勃拉姆斯以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高深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形式,且对过去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独具鲜明浪漫主义特色,可以说实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完美契合。本论文试图对此予以简单论析。  关键词:勃拉姆斯浪漫古典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古典主义倾向的德国作曲家。他的音乐有着强烈的
期刊
摘要自由低音手风琴音域的扩展和左手排列方式的革新,使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创作天地更为广阔和自由,本文从创作思维、和声运用、演奏法等方面谈自由低音手风琴乐曲的创作。  关键词:自由低音手风琴创作自由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自由低音手风琴是传统低音手风琴不断改革和完善的产物,它突破传统低音手风琴左手和弦单一,旋律只有一个八度的缺陷,它将左手低音的音域拓展到四个半八度。乐器左手部分的改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瓦格纳的男中音咏叹调《可爱的晚星》的和声分析,阐明了在钢琴伴奏中如果在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很多半音性线条进行的变化音,则可以根据旋律及和声功能进行的需要,在不影响整体调式调性稳定的前提下,大胆使用变音体系和声,尤其是同主音大小调体系中的渗透性和弦及产生离调性的副属和弦,从而极大地丰富歌曲的和声色彩以及推动歌曲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变音体系渗透性和弦副属和弦半音性线条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艺术所讲求的“气”,进而立足个人所从事的声乐教育事业,提出并且分析论证了声乐演唱艺术所需要的“气”,以及演唱者涵养自身“浩然之气”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声乐演唱浩然之气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很讲究“气”的。古代的前贤们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出发,认为:  “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
期刊
摘要白晓军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是他饱含对大自然的热情,以独到的审美视觉和构图技巧创作的艺术精品。作品以尊重、平等、理解的仁爱之心为基调,表现人与自然特有的生命力。作品画面生机勃发、意态盎然,充满了白晓军先生对大千世界生息的企盼,犹如一部“和平史诗”。  关键词:大自然生命力平等人生信念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诚”,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关键,它是包涵人而又能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创造潜
期刊
摘要师“古”、师“造化”和师“我心”,三者是画好中国画的关键。不师“古”,不能掌握熟练的基本功;不师“造化”,作品就会缺少鲜活之气;不师“我心”,作品品位就难以提升。故此,三者不可偏废,只有深化师“古”、师“造化”和师“我心”,才能使中国画达到意真境妙的深邃境界。  关键词:心源神韵外是造化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意真境妙,神韵彰显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讲究写意由来已久,
期刊
摘要中国音乐家阿炳和德国音乐家巴赫都是宗教音乐家,虽然两人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其音乐所表现的形式和内涵也根本不同的,但却被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关键词:宗教精神不同的时代相似的命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巴赫和阿炳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巴赫生于1685年于1750年去世,阿炳生于1893年于1950年去世,也就是说巴赫逝世二百年后阿炳才出生。两人虽然相
期刊
摘要明代书家董其昌天才隽逸,精通禅理,以禅理悟入书法,自喻其书是率意之作,追求淡泊,无雕琢之意。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和创作态度与他书法实践是和谐统一的。董其昌善于临摹历代名家的法书,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不重摹,不着力外形,不单纯追求一种形象美,而是攫取适合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艺术修养为目的。董其昌的创意性临摹具有解放作用,对于董其昌来说临摹成为其通往原创活力的途径,假临摹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