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盲从行为的调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从现象,结果往往走进解题的“死胡同”。教师要分析学生出现盲从现象的原因,找出解决盲从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我。
  [关键词]数学课堂 盲从 自信 关注 思维方法 氛围 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26
  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不敢怀疑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甚至对成绩好的同学的错误回答,有些学生也会出盲从现象,不敢否定同学的观点。这种盲从行为使部分学生养成思维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加以调控。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自信心
  学生依赖于教师和书本去记忆所学知识,逐渐养成依赖思想,继而在学习上的主见和自信心渐失,变得迷信教师和权威。要减少学生的盲从行为,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入手。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提问:“星期天,小明走了0.3千米,到商店买了一块0.3元的橡皮,一共用了0.3小时。这其中的‘0.3千米’‘0.3元’‘0.3小时’各表示什么意义?”一个学生快速地回答:“0.3千米=300米,0.3元=3角,0.3小时=30分钟。”我接着问:“他的回答正确吗?”其他学生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正确。”学生这种不假思索的随声附和是典型的盲从行为。这时,有一名学生在座位上怯生生的嘀咕:“不对吧?0.3小时应该等于18分钟。”这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且说话声音很小,很明显怕说错,好在我听到了。于是,我让这个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0.3小时=30分钟”是错误的。他说:“因为1小时是60分钟,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0.1小时,也就是6分钟,而0.3小时表示有这样的3份,所以就是18分钟。”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为他送去热烈的掌声,通过他的分析,其他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自信心,教师应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
  二、给盲从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
  有不少学生出现盲从行为是因为学习有障碍,个性发展有缺陷。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要从回答问题的对错上去理解学生,而且要从表情和举手投足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反馈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人生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人由蒙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快慢之分。教师切不可因学生暂时的不觉悟、不开窍就失去信心,对学生不闻不问,或者批评埋怨。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功能发育的日趋完善,已初步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基础。教师只要重视培养,就一定能使学生减少盲从行为,形成良好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首先,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概念细微差别的分辨能力。教师应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准确辨别近似概念或词语间的细小差别,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减少盲从行为是非常有益的。如有时教师对某一词语或概念作点评或解释,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其次,要引导学生深究。深究就是不盲从别人的回答或现成的答案,懂得从明处看暗、从是处看非。深究就会有独特的思考和发现,就不会盲从别人的观点了。再次,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或变整体入手为先部分后综合,或变正面入手为正、侧、反面多角度思考等。最后,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鼓励学生不一味地盲从,而是敢于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启发思维的方法,如“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开放式教学法”“创造性思考教学法”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使教学有效,教师可多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无法盲从,必须动脑思考。
  四、加强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盲从现象,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关。很多教师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复习、提问、讲授、巩固、布置作业”等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能使师生、生生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在此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经过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从课堂讨论入手,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概念和见解展开争论,也是促进他们发展的极好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盲从别人的观点了。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倾向和需要,这样学生才会拥有一个本真的人生。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交流的艺术活动。我们教育的学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呆板地传授知识的活动,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交流与融合的过程。我们在实施这项艺术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做解读学生心灵密码的钥匙,用这把钥匙打开他们的心门,迅速捕捉孩子们求新求异的目光,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  雨果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中班的幼儿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急于探索,而家长对中班幼儿的看护有所松懈。因此,中班的幼儿走丢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甄选《汤姆走丢了》绘本,利用绘本中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寓教于情,将安全教育渗透在阅读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 阅读 安全教育 中班 走丢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8  一、设计意图与教
《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作曲家保留了原曲中苗族飞歌的音乐语言,同时吸收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结合小提琴的抒情特性进行创作。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了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以明快热烈的苗族歌舞和劳动节奏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何让学生感受苗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在多种艺术实践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学生为本位,尊重、理解与信任学生,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班级这个平台上舒展开来,使班级成为师生心灵成长的共同体。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班级管理中,以成人为本位的现象很多,有的班主任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效率,包办代替学生的工作,采取“保姆式”、“专制式”等方式管理学生,出现了种种超越班主任权限的现象,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创伤。本文通过讨论和探索,试
[摘 要]语篇包含的语言知识和信息非常丰富,是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的英语语篇教学,精心组织,步步引导,环环相扣,让学生顺利完成语篇阅读,从中习得英语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语感,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准备;实践;反思;英语语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班主任智慧的结晶。我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就没有离开过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工作中,我深深感到,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生的思想品德更被看中。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要想管理好班集体,要做的就是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勤治班。因此,我以我的“四到”——“耳到、眼到、嘴到、心到”来促进班级管理。  一、耳到——组建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曾经做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摘 要]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对教材的理解、使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解读教材,才有可能上好课,才有可能把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领学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关键词]数学教材 解读 原因 对策 分类 问题 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22  前段时
[摘 要]以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讲述依托科学故事在学习中进行追溯、验证、质疑等活动,从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体验科学的魅力进而理解科学的本质,揭示科学故事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所起的过程展现、探究引导和思维引领等作用,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浅谈三点启示。  [关键词]科学 科学故事 科学本质 理解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74 
[摘 要]教学的“双效”就是有效性和实效性,它们是决定一门课程实施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纵观当今小学劳技课堂,这两点恰恰又是最突出的一对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线教学的教师也只能从理论上认识劳技课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潜规则”地削弱它的实施地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造成理论一套,实践一套,脱节比较严重;毫无质疑,从多方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将决定这门课程的实施质量。  [关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借助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师通过开展“吃糖果”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课堂学习单,激发学生的情感;采用案例教学,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逐步从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转变,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活动设计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