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形象 促表达 悟寓意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鹿角和鹿腿》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讲的是一只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难看的腿,而当他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他送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课文前后内容对比明显,对于学生来说,感兴趣的首先是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因为它有着生动可感的形象,然后才是故事里蕴含着的深刻寓意。
  对于这样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在设计和执教本课时,笔者定准目标,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悟得寓意。
  一、依据习题,定目标
  课后练习题是编者根据学段目标、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精心设计的,它包含了一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笔者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学功能,把它作为一种载体。
  在研读教材和研究学情时,笔者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那就是会讲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是训练复述的好材料。要让讲故事贯穿寓言教学的始终,真正让故事还原成故事。
  第二,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因此,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具体描写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对于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以及心情的变化。
  第三,统观本单元寓言教学的阶段落实序列,有别于《守株待兔》和《陶罐和铁罐》这两篇提出的“读故事,能基本了解故事的寓意”的要求,这篇课文要告诉学生的道理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标注统一的答案,鼓勵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读出多元化的理解。
  于是笔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通过小组合作、圈画词句等方法,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3.对故事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能选择自己觉得有道理的寓意,提出主张。
  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故事形象之中,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对寓言有相对比较深入的认识,最终喜欢上寓言。
  二、链接词句,说故事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故事叙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紧紧抓住寓言适于讲述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学寓言故事就是要能讲,会讲,最终要理解着讲。
  (一)说清故事梗概
  在初读课文时,笔者依据故事发展的情节将本课的生字词分成三组,逐步出示,分别是:欣赏、匀称、珊瑚;不禁、皱起眉头、配得上、抱怨;逼近、撒开长腿、挣脱。这种通过聚焦关键词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对课文进行分解,降低学生概括的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故事的脉络,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这也是讲好寓言故事的第一步。
  (二)说细故事情节
  在精读课文环节,笔者抓住“欣赏”“抱怨”两个词,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鹿在欣赏什么,又因为什么而抱怨?”“当狮子悄悄逼近的时候,美丽的角带给他的是什么?难看的腿带给他的又是什么?”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在理解品悟的基础上,归纳出“美丽、欣赏、差点儿送命”和“难看、抱怨、狮口逃生”两组关键词,词句链接,逐步扩展。学生正是因为有了这根讲故事的“拐杖”,才能轻而易举地将故事情节说清楚。
  (三)说活故事内容
  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内容,需要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这样才能讲得生动有趣。学生有的模仿鹿在湖边欣赏的样子,有的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开始抱怨,还有的在挣脱逃生后大舒一口气,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其实,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还促使学生理解课文、想象情境、参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把书面语言内化为自我的语言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紧扣形象,明态度
  寓言故事最大的文体特征就是将深刻的寓意隐藏在故事的人物形象或者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鲜活的形象,才有可能真正领会寓意。
  在课堂上,笔者紧扣“美丽”和“难看”这两个关键词,通过对比鹿在狮口遇险前后对于“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以及脱险后对这两者的再认识,展开教学,不断地循环推进,引导学生边读边感受鹿心情的变化。
  (一)抓住叹词知心情
  要想具体而完整地感知形象,就要强化对关键字词等语言材料的品读和感悟。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写了遇险前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抓住了“咦”“啊”“唉”这几个关键的语气词让学生来体会表达出来的完全不同的心情。朗读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一种好方法,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表现鹿在池水中发现自己倒影时的惊喜之情、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时的高兴之情和发现自己难看的细腿配不上角的不满之情。这时候的对比越强烈,对之后鹿反思自己认识和行为的这一举动的理解也会越深刻。
  (二)小组合作明变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鹿角的美丽和腿的难看,所以紧接着笔者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第五、六两个自然段,思考:“当狮子悄悄逼近的时候,美丽的角带给他的是什么?难看的腿带给他的又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紧扣表现动作的词,感受鹿的内心。这样一来,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文本所创设的两次脱险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比,逐层深入,很快就发现,从“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拼命向前奔去”等词句中可以看出第二次脱险比第一次要难得多,究其原因,是鹿角被树枝挂住了,从而也体会到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带来的强大反差。在经历了这番险境之后,再来学习鹿对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的再评价,理解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多元解读,悟寓意
  三年级学生理解寓意时是非常感性的、具体的。考虑本单元寓言学习的落实序列,如何使学生的理解由“单一”走向“多元”?为了寓意的悟得,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开谈,完成对教材的吸收、存储、内化和表达的全过程。
  (一)勾连前文
  这个单元在本课之前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两篇课文。其中《陶罐和铁罐》与本文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着鹿说的话,看着他的角和腿,就不禁想起了前面学过的《陶罐和铁罐》,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顺势勾连《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多元解读
  学习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课文并没有简单地揭示寓意。对于课后的几种说法,赞同哪一种?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选择自己觉得有道理的一种寓意,大胆提出自己的主张,再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学生说:“不能光看美丽的外表,有用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学生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还有的学生说:“美和实用都是很重要的,要看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教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对寓意进行思辨,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三)前后对比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说说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不同点则是:《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道理,而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是唯一的。此外,引导学生联系寓言中鹿的言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进行思维的碰撞,也是加深寓意理解的方法。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寓言文本的语言形象,凭借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形式,才能在融合言语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鲜活、生动的寓意。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把儿童带进甘美的葡萄园    关于阅读,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葡萄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活动,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熟透了的“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这样享用的“葡萄”(词汇)不久发酵,带来恩惠:酿成香醇的“葡萄酒”(丰硕的人生)。佐藤学先生“阅读即品尝葡萄”这一比喻,形象地道出了阅读的真谛
放假了,我们决定天南地北地去旅游一番,好好享受假期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这不,今天,我、哥哥、妈妈和奶奶乘车到了三藩市动物园游玩。  一路上,我高兴极了,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不巧,耳边传来歌曲《珍贵的暑假》。伴着歌声,窗外鲜艳的花草映入眼帘,五彩斑斓的玫瑰最动人心魄:蓝玫如蔚蓝的大海,白玫如银似玉,黄玫赛黄金,红玫胜火焰……  我们买好票,刚进门就闻到一股怪味,我想这应该就是动物身上发出的骚味吧!啊,
关键词:科研引领;促发展;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趣味运动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79-01  2017年4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与中国青少年体育素质“课课练”总课题组联合举办了以“科研引领兴校促发展,强健体魄圆梦创辉煌”为主题的第二届体能素质课课练“合作杯”趣味运动会。这次活动学校分别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趣
【教学目标】  1.以《鲁滨孙漂流记》阅读为例,学习略读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阅读前言,了解书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前言中的故事梗概和课文中的故事梗概,感受小说梗概的不同写法。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进一步了解小说内容,体会鲁滨孙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猜想小说内容  1. 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一本书,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的
本期的《美文品读课》栏目为小朋友们选了两篇跟虫子有关的文章。虫子也有正能量,这在所选的两篇文章里都有体现。  一篇是作家刘亮程的《与虫共眠》。一天下午,刘亮程干完活回家,由于劳累,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走,没想到头一挨地便睡着了。他就那样在野外睡了一夜。他的身体成了虫子的乐园。那些勤快的小生命,在他“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这让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有意思的思考。有哪些思考呢?虫子能
重华的老爸叫瞽叟,是个愚昧的瞎子。重华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老婆,并生下了象。象是个小混混。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  (学生交流)  师:童年生活是多么快乐啊!有位老奶奶小时候也很喜欢玩游戏,她就是大作家冰心奶奶。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冰心奶奶?  (PPT出示冰心简介,一名学生读相关信息)  师:谢谢你!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吗?  生:她很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师:那请你为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吧!  (PPT出示第一
【课堂实录】  一、体认文体特点,把握学习起点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板书课题),是一部剧本。一起读课题。剧本长得跟我们以往的文章都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PPT出示课文前半部分内容)  生:都是人物的对话,但是没有冒号、引号。换另一个人说话,文章就会另起一行。  生: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都用括号显示。  生:课文一开头就有“时间”“地点”“人物”的交代。  师: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些不同(PPT用
描写是记叙文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  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环境和人物,所以描写就可以分成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这一期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环境描写。  记叙文当中,常常会出现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那么,环境和地点有什么不同呢?  地点往往是一个单一的、具体的地名,一个准确的地方。比如“南昌市”“人民公园”“学校图书馆”等等,都是具体的地点,而环境就不同了。  那么,什么是环境呢?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无论经历了多长时间,依然散发思想和艺术的魅力。而不少文学名著中的开头,往往是整部作品的神韵所在,定下整部作品的基调。它们或将人深深吸引,或令人陷入深思。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这儿可真是一个美丽的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