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隐性知识的学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和文本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言,语文训练不单是课堂的事,也不单是学校里的事,因为凡是接受一定教育、能写能读的成年人,只要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语文能力,他会发现自己认识的字、掌握的词语、能运用的表达方式,相当一部分不是从小学乃至大学语文课堂或者学校里学会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诸种能力,无论是好的方面抑或不好的方面,大都能从语文课堂以外的其他活动中,找到对他产生过的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本中的字词,理解其中的所谓“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即学生说话的习惯、方式以及渗透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也就是说,关注语文教学中学生隐性知识的掌握非常必要。
  一、隐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关于隐性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有个经典的比喻,他说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张脸中很快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因此,他认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领会,并实现对知识控制的能力。进入新世纪后,人类已经由工业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这一重大变化所带来的还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而隐性知识是人类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如果缺乏隐性知识的积累和隐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个体将很难获得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创新。
  在传统学习理论看来,学习就是获取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客观、普遍的书本知识来代替主观、缺乏根据的个体知识,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长期存在。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这种现状亟须改变,因为学生不但要识字学词,而且要进行人际交往,这一过程都要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二、隐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
  虽然课程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大班化教学却很难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模式:学生依然是中规中矩地坐在讲台下面听教师讲解,一节课下来除了常规的教学问答外,师生之间很少有建设性的交流,即使有一些互动环节,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谓的知识点,课后留给学生的任务同样是密密麻麻的知识结论,似乎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既定课时,隐性知识的掌握在当下课堂并不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除此以外,考试压力也是造成隐性知识被显性知识掩盖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也关乎每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被社会的认可度,与能够获得高分的各科知识点相比,一个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显然不是教师最关注的。小学语文课堂同样很难规避这样的教学误区——与其花精力获得隐性知识,不如用这些精力来学习更“有用”、考试能得分数的知识点。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的现状就是隐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忽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的掌握
  由于隐性知识大多处于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其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很难进行明确阐释,因而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忽略,但并不是说隐性知识是绝对不能言说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体验,在不断的感悟、练习中,学生同样可以获得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1.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隐性知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经典,无不渗透着作者美好的情感,虽然隐性知识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隐性知识的领会应先从教材入手。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拘泥于文字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闪光点。在教学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经过不断引导,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找到了答案,还得到了许多故事以外的有益启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远比单纯字词句的掌握更为重要。
  2.教会学生捕捉语言交际中的隐性知识
  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学会语言交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一学习过程同样包含着隐性知识的学习,因为语文交际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他人说话的主要意思,并独立地发展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汉语博大精深,底蕴丰厚。要让学生真正听懂他人话语中的意思,不但要听懂话语本身的意思,而且还要学会把说话者的话语和当时的情境相联系,这些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日常训练。在“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时,我让学生设计了“以诚待人”的小品,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互动,学生不但明白了构建良好的交流情境的重要性,而且学习了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3.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远不止书本上的,除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外,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其实就是隐性知识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习惯,摒弃教师话语霸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以及学生间彼此互动的对话过程,因为“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相互间的理解,更是一种平等的表现。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表达,这样,每位同学对隐性知识的认识、观点,同样能伴随着教师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来,这种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感悟,最终得到学生认可。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从语言文字再到语言文字这种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后,其实就是在无形中默认了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识字学词的语言课,殊不知,这种基于语言文字表面的惯性滑行,也许抹去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更重要的知识。新课程提倡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从显性知识的泥淖中脱身,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加深文本理解,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最终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这样的隐性知识也许才是学生最受益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疆民族式小刀工艺制作、装饰造型、图案纹样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地域文化、东西方文化、宗教文化对其影响所形成的装饰理念,从而探讨新疆少数民族装饰的独特面貌.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很多物理定律、规律、公式、现象等。很多初中生觉得它枯燥、乏味、不好学,实际恰恰相反,它是一门兴趣十足、丰富多彩的学科,关键看教师如何在初中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题是:“注重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这一主题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改革主旋律。数学课程不再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未来的数学家来培养,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这表明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本”。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必须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并内化为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在数学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摘要:法语谚语是法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语谚语语音上的修辞、词义上的修辞、结构上的修辞三个方面探讨了法语谚语的修辞特点,展现了法语谚语思想智慧和语言艺术的光彩。  关键词:法语;谚语;修辞格  同其他各国谚语一样,法语谚语是法国文化的瑰宝,在法语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们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充满智慧,给人启迪。为了表情达意,法语谚语在修辞上有独到之处。本文就法语谚语中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段作一简
2012年9月22日上午,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事业管理系建系十周年庆典大会在音乐厅隆重举行。院领导艾尔肯·阿不都热依木、帕提古丽·买买提、塔来提·吐尔地、王春明
<正>1.2003年12月29日,自治区教育厅授予我院大学英语考试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这是我院第三次被评为大学英语考试管理先进单位。2.2004年1月10日,我院首次参加全国大学非计算
期刊
9月9日——9月13日,新疆艺术学院卓然木&#183;雅森教授赴南疆写生油画作品汇报展在美术系地下陈列馆顺利举办。此次作品汇报展共展出人物写生作品52幅,同时,本次展出的作品也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交往的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然后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通过情境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再让学生实践课程、思考问题、探索未知、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每位学生都得到应得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同时学生还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学生能主动地、富有挑战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并且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多层次技能竞赛的格局。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它指引着未来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以电子商务技能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