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丰富小学生的课外文章阅读量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及文学素养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广泛的阅读及丰富的知识储备能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创作和写作能力,对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及作文均可起到促进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积极引导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极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208
引言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的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而我们书本中的课内文章又近于单一,并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有限的文章也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要综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齐头并进,共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掘自己喜欢的书籍
小学时期正是孩子們个性养成的时期,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爱好和兴趣,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就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的初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章。而要让学生们在浩瀚的书海寻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却又显得非常不易,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书籍分类、精心挑选几本有代表性的书籍分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各自翻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我们可以从航空、航天、天文、地理、历史、科幻、生物、物理等方面各挑选几本小学生可以轻松阅读的经典书籍,并且根据他们挑选的书籍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共同交流、讨论。
2、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当我们身处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阅读氛围时,自然而然也就会让我们爱上阅读。如果身边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那么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自己。要形成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如果父母是爱书之人,孩子也不会很讨厌书籍,同样一个人喜欢看书,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因此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同等重要。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不仅要求阅读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自身阅读质量的把握。法国科学家法奇说过:“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的读”,因此一目十行、过眼云烟似的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阅读的同时让自己沉浸其中,不断思考不断提问,思考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都要在书本中找到答案,如果自己无法找到答案时及时求助家长、老师及时请教朋友、同学,这样才能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书本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甚至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在读到非常精彩的语句或者片段时记录下来,方便自己以后随时查看。
4、及时交流阅读感受和心得
当我们阅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通常会有很多的心得和感受想迫切的别人进行分享,在这时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组织一些阅读交流类的活动,让每名同学都能够各抒己见,势必可以提升大家的成就感。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探讨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发各自的阅读兴趣,将各自喜欢的书籍交换阅读更能引起彼此的共鸣。当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时更是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当他们迫切的想看看此类书籍,以补充自己在此方面的知识空白时,就无形之中扩展了自己的兴趣,有了更多的爱好。
5、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通常让孩子们鲜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样应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教师应该主动摒弃那些机械、重复、效率低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从沉闷的就学环境中走出来,给予他们阅读的自由,尊重学生的选择。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也均有不同,有的喜欢闷头苦读、有的喜欢大声诵读、有的喜欢边读边写、有的喜欢边读边画,不同的阅读习惯均取自于内心,若无明显弊端则无需干涉,而仅应着重把握学生所阅书籍、文章的质量,保证读书的积极性。更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们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取其精彩片段,制作成精美的动画视频或者PPT课件,以引起同学们广泛的共鸣,由此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6、举办活动和比赛
通过活动和比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例如:通过组织诵读比赛活动,让同学们摘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通过朗诵让同学和老师看到了自己阅读的收获,给予了学生必要的鼓励,更加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我说,你听”活动,让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在书中读到的书本中没有的新的知识,在活动中详细的向其他同学讲解、介绍新的知识点,达到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
结束语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简短的九个字却有深刻的意义,而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亦非旦夕之间的事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家庭和校园为孩子们共同培养学习的文化和读书的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家长也要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满足他们的阅读成就感。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件系统而持久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宋正义.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林先艳.小学教学参考. 2019(09)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208
引言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的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而我们书本中的课内文章又近于单一,并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有限的文章也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要综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齐头并进,共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掘自己喜欢的书籍
小学时期正是孩子們个性养成的时期,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爱好和兴趣,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就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的初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章。而要让学生们在浩瀚的书海寻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却又显得非常不易,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书籍分类、精心挑选几本有代表性的书籍分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各自翻选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我们可以从航空、航天、天文、地理、历史、科幻、生物、物理等方面各挑选几本小学生可以轻松阅读的经典书籍,并且根据他们挑选的书籍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共同交流、讨论。
2、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当我们身处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阅读氛围时,自然而然也就会让我们爱上阅读。如果身边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那么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自己。要形成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如果父母是爱书之人,孩子也不会很讨厌书籍,同样一个人喜欢看书,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因此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同等重要。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不仅要求阅读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自身阅读质量的把握。法国科学家法奇说过:“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的读”,因此一目十行、过眼云烟似的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阅读的同时让自己沉浸其中,不断思考不断提问,思考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都要在书本中找到答案,如果自己无法找到答案时及时求助家长、老师及时请教朋友、同学,这样才能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书本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甚至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在读到非常精彩的语句或者片段时记录下来,方便自己以后随时查看。
4、及时交流阅读感受和心得
当我们阅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通常会有很多的心得和感受想迫切的别人进行分享,在这时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组织一些阅读交流类的活动,让每名同学都能够各抒己见,势必可以提升大家的成就感。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探讨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发各自的阅读兴趣,将各自喜欢的书籍交换阅读更能引起彼此的共鸣。当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时更是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当他们迫切的想看看此类书籍,以补充自己在此方面的知识空白时,就无形之中扩展了自己的兴趣,有了更多的爱好。
5、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通常让孩子们鲜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样应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教师应该主动摒弃那些机械、重复、效率低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从沉闷的就学环境中走出来,给予他们阅读的自由,尊重学生的选择。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也均有不同,有的喜欢闷头苦读、有的喜欢大声诵读、有的喜欢边读边写、有的喜欢边读边画,不同的阅读习惯均取自于内心,若无明显弊端则无需干涉,而仅应着重把握学生所阅书籍、文章的质量,保证读书的积极性。更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们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取其精彩片段,制作成精美的动画视频或者PPT课件,以引起同学们广泛的共鸣,由此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6、举办活动和比赛
通过活动和比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例如:通过组织诵读比赛活动,让同学们摘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通过朗诵让同学和老师看到了自己阅读的收获,给予了学生必要的鼓励,更加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我说,你听”活动,让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在书中读到的书本中没有的新的知识,在活动中详细的向其他同学讲解、介绍新的知识点,达到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
结束语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简短的九个字却有深刻的意义,而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亦非旦夕之间的事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家庭和校园为孩子们共同培养学习的文化和读书的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家长也要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满足他们的阅读成就感。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件系统而持久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宋正义.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林先艳.小学教学参考.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