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新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国家发展的要务。语言景观翻译传播效果与受众的接受程度有紧密的关系,对受众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对翻译传播学发展进行梳理,对语言景观翻译传播现状进行总结,围绕时代发展和受众特点分析翻译传播路径,以期提高翻译实效,切实提高关天城市群国际影响力,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语言景观;翻译传播;受众
一、前言
从翻译传播视角分析语言景观是翻译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检验语言景观信息传播功能的新方法。它立足于翻译学,借鉴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为语言景观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系,并借此实现对语言景观翻译活动传播本质属性的新认识。传统的语言景观翻译研究倾向于重视翻译本身,侧重探讨的是翻译策略和方法及译文的忠实性问题等,对于翻译的效果探讨很少。传播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体现出翻译的传播本质,而以往的翻译研究范式,无论是语言学范式、文艺学范式还是文化范式,都倾向于比较片面地研究翻译的某个(些)方面。本文立足我省实际,把握学术前沿,以关天城市群语言景观新形象为研究对象,对受众互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公共空间外译工作,实现译文的信息传播本质。
二、翻译传播学
(一)翻译传播学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翻译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是对外传播性质的翻译活动,其目的性更强。翻译活动的目的是将源语信息传递到目标读者,满足他们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也常常试图在知识、态度或行为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吕俊,1997:39-40)。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目标读者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以及试图通过特定信息的传播来达到传播方预期的目标,常常是争取获得目标读者的认同进而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任何传播活动也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而且也常常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要素加以考量,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翻译传播研究的有效性
翻译传播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较以往的研究范式更能体现出翻译的传播本质。以往的翻译研究范式,无论是语言学范式、文艺学范式还是文化范式,都倾向于比较片面地研究翻译的某个(些)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系统性较差。翻译传播学是将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引人到翻译学领域,为翻译研究建构新的参照系。
(三)翻译传播学的科学性
现今的翻译活动特别是对外传播性质的翻译活动特别讲求最终的效果,译文是否得到了目标读者的认同,是否达到了传播主体的预期目标,这就涉及到传播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内容。翻译活动属社会活动,会受到若干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译文也很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翻译又离不开社会学。若要对翻译活动形成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只有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考察,进行跨学科研究。
三、受众意识指导下的语言景观翻译策略
“受众”是传播学的研究关键词,是对“接收者”的总体指称,一般被简单地认为是“一个或另一个媒介渠道、这一类或那一类媒介内容或表演的读者、听众或观众”(麦奎尔2006,2)。语言景观的翻译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它更多的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探究语言景观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社会意义的问题。贺学耘(2006,57-59)认为,作为语言景观的公示语文在本类型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交际翻译的策略,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
1.熟知语言景观的语言特点,力求译文简洁明了
作为语言景观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的简洁明了是指译文精练、简洁明了,不含晦涩词语和复杂长句。纽马克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实现了翻譯的两大主要目标:第一,准确;第二,简洁。确立“简洁”为语言景观汉英翻译的一种策略,是基于其自身的特点而考虑的。
2.掌握英汉文化差异,将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双方的语言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与习惯上会有较大的差异。而翻译要做的不仅是语言内容的转换,也包括文化上的转换,因此,译者要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将原文以符合目标读者文化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实践意义
随着关天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整个城市群在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引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与其他城市群一样,关天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公共空间符号传播实效不明显、城市群发展新形象不突出的问题。如何提高城市语言景观对外传播的效度,更大程度推进国际形象的发展,值得广大译者深思,也亟待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知,着力加强外宣译员队伍的建设,善于利用翻译传播策略以促进关天地区的新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语言景观;翻译传播;受众
一、前言
从翻译传播视角分析语言景观是翻译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检验语言景观信息传播功能的新方法。它立足于翻译学,借鉴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为语言景观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系,并借此实现对语言景观翻译活动传播本质属性的新认识。传统的语言景观翻译研究倾向于重视翻译本身,侧重探讨的是翻译策略和方法及译文的忠实性问题等,对于翻译的效果探讨很少。传播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体现出翻译的传播本质,而以往的翻译研究范式,无论是语言学范式、文艺学范式还是文化范式,都倾向于比较片面地研究翻译的某个(些)方面。本文立足我省实际,把握学术前沿,以关天城市群语言景观新形象为研究对象,对受众互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公共空间外译工作,实现译文的信息传播本质。
二、翻译传播学
(一)翻译传播学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翻译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是对外传播性质的翻译活动,其目的性更强。翻译活动的目的是将源语信息传递到目标读者,满足他们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也常常试图在知识、态度或行为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吕俊,1997:39-40)。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目标读者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以及试图通过特定信息的传播来达到传播方预期的目标,常常是争取获得目标读者的认同进而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任何传播活动也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而且也常常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要素加以考量,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翻译传播研究的有效性
翻译传播学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较以往的研究范式更能体现出翻译的传播本质。以往的翻译研究范式,无论是语言学范式、文艺学范式还是文化范式,都倾向于比较片面地研究翻译的某个(些)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系统性较差。翻译传播学是将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引人到翻译学领域,为翻译研究建构新的参照系。
(三)翻译传播学的科学性
现今的翻译活动特别是对外传播性质的翻译活动特别讲求最终的效果,译文是否得到了目标读者的认同,是否达到了传播主体的预期目标,这就涉及到传播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内容。翻译活动属社会活动,会受到若干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译文也很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翻译又离不开社会学。若要对翻译活动形成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只有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考察,进行跨学科研究。
三、受众意识指导下的语言景观翻译策略
“受众”是传播学的研究关键词,是对“接收者”的总体指称,一般被简单地认为是“一个或另一个媒介渠道、这一类或那一类媒介内容或表演的读者、听众或观众”(麦奎尔2006,2)。语言景观的翻译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它更多的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探究语言景观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社会意义的问题。贺学耘(2006,57-59)认为,作为语言景观的公示语文在本类型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交际翻译的策略,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
1.熟知语言景观的语言特点,力求译文简洁明了
作为语言景观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的简洁明了是指译文精练、简洁明了,不含晦涩词语和复杂长句。纽马克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实现了翻譯的两大主要目标:第一,准确;第二,简洁。确立“简洁”为语言景观汉英翻译的一种策略,是基于其自身的特点而考虑的。
2.掌握英汉文化差异,将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双方的语言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与习惯上会有较大的差异。而翻译要做的不仅是语言内容的转换,也包括文化上的转换,因此,译者要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将原文以符合目标读者文化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实践意义
随着关天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整个城市群在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引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与其他城市群一样,关天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公共空间符号传播实效不明显、城市群发展新形象不突出的问题。如何提高城市语言景观对外传播的效度,更大程度推进国际形象的发展,值得广大译者深思,也亟待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知,着力加强外宣译员队伍的建设,善于利用翻译传播策略以促进关天地区的新形象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