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害怕遇到实际问题,因为他们缺乏读题能力。有些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是不做就是“失败”。如果不能减少,就用加法,如果不能分开,就用乘法来解决。有些学生经常会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归根结底,学生普遍缺乏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读问题时,他们经常会感到困惑,或者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很多问题,他们只读一次,并不能真正理解问题中已知的、未知的和一些定量的关系。面对给定的问题,不知道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联,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之一是读题能力差,缺乏阅读和理解数学问题的方法。根据认知学习理论,阅读是一个重建知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互动,新知识和现有知识吸收并产生新的意义。数学中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等也需要阅读才能理解。阅读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思维的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并能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解答应用题。我们把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读题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读题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推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终形成阅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应用题读题能力是一种制约学生能否完成应用题解答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能弄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读题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建立小学生读题能力的目标、教学策略和基本教学程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读题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课题研究过程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确定课题名称,拟定试验计划,自编调查问题;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准备申报立项;确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探索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分别对家长,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性成果鉴定、推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矫正、成果总结和推广﹝2017年11月—2017年12月﹞认真做好记录;根据方案、课题实施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研究;统计数据;写出相关的总结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通过研究、实践初步构建起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转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二)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1.实验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自身专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旨,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做到:新课程新教法,新尝试。
2.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散发求知欲望,师生和谐,相互成长。学生的感受是,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依靠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也希望同学能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有时我竟发现学生暗地里在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多、谁的读題能力强、谁能解决的问题多。
3.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从课堂观察情况看,数学读题解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了,读题清楚,解题有思路,参与学习热情高。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1)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把生活中的信息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信息地收集与处理,把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数学问题也将随着提供信息的不同而灵活变化,正是这一循环、滚动的方式使学生信息量大增,处理能力不断增强;(2)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细心读题、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数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有益于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七、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害怕遇到实际问题,因为他们缺乏读题能力。有些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是不做就是“失败”。如果不能减少,就用加法,如果不能分开,就用乘法来解决。有些学生经常会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归根结底,学生普遍缺乏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读问题时,他们经常会感到困惑,或者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很多问题,他们只读一次,并不能真正理解问题中已知的、未知的和一些定量的关系。面对给定的问题,不知道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联,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之一是读题能力差,缺乏阅读和理解数学问题的方法。根据认知学习理论,阅读是一个重建知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互动,新知识和现有知识吸收并产生新的意义。数学中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等也需要阅读才能理解。阅读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思维的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并能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解答应用题。我们把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读题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读题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推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终形成阅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应用题读题能力是一种制约学生能否完成应用题解答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能弄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读题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建立小学生读题能力的目标、教学策略和基本教学程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读题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课题研究过程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确定课题名称,拟定试验计划,自编调查问题;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准备申报立项;确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探索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分别对家长,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性成果鉴定、推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矫正、成果总结和推广﹝2017年11月—2017年12月﹞认真做好记录;根据方案、课题实施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研究;统计数据;写出相关的总结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通过研究、实践初步构建起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转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二)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1.实验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自身专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旨,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做到:新课程新教法,新尝试。
2.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散发求知欲望,师生和谐,相互成长。学生的感受是,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依靠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也希望同学能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有时我竟发现学生暗地里在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多、谁的读題能力强、谁能解决的问题多。
3.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从课堂观察情况看,数学读题解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了,读题清楚,解题有思路,参与学习热情高。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1)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把生活中的信息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信息地收集与处理,把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数学问题也将随着提供信息的不同而灵活变化,正是这一循环、滚动的方式使学生信息量大增,处理能力不断增强;(2)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细心读题、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数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有益于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七、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