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尽快完善。一、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二、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三、各学科同步管理,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四、学以致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五、德益双馨,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07-01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显然传统评价学生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各学科的评价中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被告角色”,学生们开始主动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原来单纯的受测者也成为了评价者。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尽快完善。
1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从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道德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学生一生发展中起导向作用这也有赖于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中学阶段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成形时期,所以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也对学生在这一时期道德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护航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进步表现,突出评价的阶段性和基础性。这些具体的日常行为涉及到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三大范围的表现,因此也要求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作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有的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在社区里表现不一样的现状,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更加完美,培养出高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实中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量化的分数成了主宰命运的上帝,成了区分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如果说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发展起导航作用,那么身心的健康则对学生的发展起保驾的重要作用。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求高道德素养的接班人,同时也需要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只有身体和心理双健康才能符合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如何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现代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各学科同步管理,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以能力为核心,是能力和知识、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做好这些,各学科教师要共同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杜绝学生面对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学科老师不一样的现状。
4 学以致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自主发展,力求做到五个一:找到一个岗位,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5 德益双馨,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艺术课程和参加学校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总之,对普通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初中新课程实验,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根据普通初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健全普通初中学生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07-01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显然传统评价学生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各学科的评价中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被告角色”,学生们开始主动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原来单纯的受测者也成为了评价者。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尽快完善。
1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从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道德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学生一生发展中起导向作用这也有赖于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中学阶段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成形时期,所以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也对学生在这一时期道德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护航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进步表现,突出评价的阶段性和基础性。这些具体的日常行为涉及到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三大范围的表现,因此也要求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作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有的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在社区里表现不一样的现状,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更加完美,培养出高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实中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量化的分数成了主宰命运的上帝,成了区分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如果说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发展起导航作用,那么身心的健康则对学生的发展起保驾的重要作用。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求高道德素养的接班人,同时也需要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只有身体和心理双健康才能符合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如何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现代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各学科同步管理,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以能力为核心,是能力和知识、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做好这些,各学科教师要共同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杜绝学生面对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学科老师不一样的现状。
4 学以致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自主发展,力求做到五个一:找到一个岗位,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5 德益双馨,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艺术课程和参加学校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总之,对普通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初中新课程实验,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根据普通初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健全普通初中学生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