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一种有效的教与学方法并已在小学数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对小组合作模式认识不清、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原因,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分组不合理、小组合作流于表面等等。为了切实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本文尝试从“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不忽视教师引导与协助”三方面来探索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组员分配;引导
在如今的班级授课制下,每个班中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按照座位来分组,不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以及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进行划分。这就很容易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来综合地、有目的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然后再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师引导与协助。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分组。为了确保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人格特征和其他因素。通常,应遵循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原则。在一个研究小组中每个成员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要是配合度最强的,能够使不同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例如,在小组中,可以有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以及提出不同意见者。小组长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因此其应是具有较强组织和合作意识的学生;而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记录解决方案和讨论结果,因此有必要选择一个对学习有良好态度、对工作负责、写作快速清晰的学生;而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的主要结论并论证研究结果,因此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而提出不同意见者则扮演一个反面的角色,提出不同意见以及其他可能性。如此一来让不同学生发挥不同的作用。
二、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在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面对复杂的课堂内容、有难度的问题,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这时能力好的学生就会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其他学生就会“搭便车”,从而导致学生之间不会帮助或很少帮助,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被拉大,小组任务的推进效率比较低。对此,教师要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从而避免出现上述这种情况。
例如,在“比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团队合作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入校园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4~5人,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其在校园中观察不同的建筑布局,并将观察到的布局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确保在绘制的时候符合其原本的规律,即比例适当。在此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游戏活动之中。待学生活动时间到时,教师将学生组织回教室,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对各自的绘制情况进行改善。如此一来,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就要负责自己组的路线规划,记录员负责结果的绘制,报告员和其他学生负责测量。讨论结束之后,教師可以对学生的讨论准确性进行统一评定,对绘制情况好且效率高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奖励。此方式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以及交流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在简单的活动中提升教学质量,完成任务。
三、不忽视教师引导与协助
教师的引导及协助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不能受到忽视的。为了促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当学生的思维陷入一定的僵局时,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有时教师一个简单的提问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同时,当有的小组的讨论杂乱无章时,教师也要以合理的方式指出来,及时纠正和调整。
例如,在教授 “圆柱与圆锥”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小组成员互相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剪出圆柱的高。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拿出两个圆柱体将其剪开。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组只顾热烈讨论了而没有认真听笔者布置的任务,很随意地将圆柱剪开了,如横着就切开了。对此,笔者及时告诉他们是要找到圆柱的高,这样剪是无法直观地看出圆柱的高的,如此一来小组同学又重新开始尝试了。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能够将学生的小组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较为新颖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只是因为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开展方式有欠缺之处,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对此教师要不断思考、反思,可以借鉴以上的策略总结,让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金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9-10-23(B02).
[2]王佳燕.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69.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组员分配;引导
在如今的班级授课制下,每个班中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按照座位来分组,不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以及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进行划分。这就很容易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来综合地、有目的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然后再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相应的教师引导与协助。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分组。为了确保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人格特征和其他因素。通常,应遵循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原则。在一个研究小组中每个成员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要是配合度最强的,能够使不同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例如,在小组中,可以有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以及提出不同意见者。小组长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因此其应是具有较强组织和合作意识的学生;而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记录解决方案和讨论结果,因此有必要选择一个对学习有良好态度、对工作负责、写作快速清晰的学生;而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的主要结论并论证研究结果,因此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而提出不同意见者则扮演一个反面的角色,提出不同意见以及其他可能性。如此一来让不同学生发挥不同的作用。
二、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在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面对复杂的课堂内容、有难度的问题,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这时能力好的学生就会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其他学生就会“搭便车”,从而导致学生之间不会帮助或很少帮助,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被拉大,小组任务的推进效率比较低。对此,教师要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从而避免出现上述这种情况。
例如,在“比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团队合作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入校园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4~5人,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其在校园中观察不同的建筑布局,并将观察到的布局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确保在绘制的时候符合其原本的规律,即比例适当。在此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游戏活动之中。待学生活动时间到时,教师将学生组织回教室,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讨论,对各自的绘制情况进行改善。如此一来,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就要负责自己组的路线规划,记录员负责结果的绘制,报告员和其他学生负责测量。讨论结束之后,教師可以对学生的讨论准确性进行统一评定,对绘制情况好且效率高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奖励。此方式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以及交流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在简单的活动中提升教学质量,完成任务。
三、不忽视教师引导与协助
教师的引导及协助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不能受到忽视的。为了促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当学生的思维陷入一定的僵局时,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有时教师一个简单的提问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同时,当有的小组的讨论杂乱无章时,教师也要以合理的方式指出来,及时纠正和调整。
例如,在教授 “圆柱与圆锥”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小组成员互相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剪出圆柱的高。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拿出两个圆柱体将其剪开。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组只顾热烈讨论了而没有认真听笔者布置的任务,很随意地将圆柱剪开了,如横着就切开了。对此,笔者及时告诉他们是要找到圆柱的高,这样剪是无法直观地看出圆柱的高的,如此一来小组同学又重新开始尝试了。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能够将学生的小组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较为新颖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只是因为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开展方式有欠缺之处,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对此教师要不断思考、反思,可以借鉴以上的策略总结,让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金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9-10-23(B02).
[2]王佳燕.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