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若能掌握好中国的语言文字,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事情。故此,语文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课前的预习,为讲读课文作准备
笔者认为,预习的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搞好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讲读一篇课文前笔者常为学生出示以下预习要求:
1.借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划出不懂的句子。
3.指定句子让学生试加理解。
4.想一想前后文有何联系。
带着问题阅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并能逐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试想,如果整节课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板书,而学生们只当观众,被动接受,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那么,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吗?这样的课堂气氛称得上活跃吗?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些发展自我的机会,把气氛搞活。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严把记忆关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生字词、重点句的意思、某篇优秀的文章、某个精彩的段落等等。记住这些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师决不可放松,如果放松了这一关,就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及应用。当然,有时要记的知识点多,不能都一一在课堂上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后去消化:或划分学习小组,或定期抽查,教师可灵活选用,最终目的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点,应用于写作之中。
四、加大阅读量,拓宽其视野
课本上的文章毕竟太少,这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还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翻阅一些健康的书报杂志,这对学生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加强对图书角的管理:笔者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些书籍,统一由教师保管,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把书分给学生们阅读,并让他们作好摘抄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在同学们读完后要求他们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妙?哪些句子优美?这样就会让学生去挖掘别人的优点,每周利用一两节晨会课或语文课汇报自己获得的写作知识,并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当借鉴。
五、学习他人的优点,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把作文写好确实不易。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要有高起点的写作技巧,还必须真实感人。为此,我在作文教学时采用过以下方法:
1.在作文课上,笔者放弃了单一地讲解写作技巧的方法,而是找出相应的优秀作品一边范读,一边点评。例如,××是如何开头的,这样写有何好处,哪些词语用得恰当,这样又有何妙处,哪些句子又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还能受到启发,获得写作技巧。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切忌胡编乱造。笔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全身心地体会。每当上室外课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异常活跃,想象更为丰富,思路更开阔,于是笔者就趁机进行一系列的指导。如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耳朵里听到了哪些声音?有何感受?由此你又想到些什么?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困难了,内容也较为真实。
3.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表扬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的作品拿来范读,无形之中就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力量。同时,这种方式也刺激了其他学生,让他们心里有这样一种共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的作文争取早日成为老师范读的材料。
4.作文不是一天两天就可写好的,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在多读多记的同时还应多练。篇幅不一定要长,但必须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内容详实。总之,不能让学生为写作而写作,而应引导他们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悟。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小学】
一、注重课前的预习,为讲读课文作准备
笔者认为,预习的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搞好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讲读一篇课文前笔者常为学生出示以下预习要求:
1.借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划出不懂的句子。
3.指定句子让学生试加理解。
4.想一想前后文有何联系。
带着问题阅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并能逐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试想,如果整节课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板书,而学生们只当观众,被动接受,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那么,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吗?这样的课堂气氛称得上活跃吗?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些发展自我的机会,把气氛搞活。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严把记忆关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生字词、重点句的意思、某篇优秀的文章、某个精彩的段落等等。记住这些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师决不可放松,如果放松了这一关,就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及应用。当然,有时要记的知识点多,不能都一一在课堂上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后去消化:或划分学习小组,或定期抽查,教师可灵活选用,最终目的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点,应用于写作之中。
四、加大阅读量,拓宽其视野
课本上的文章毕竟太少,这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还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翻阅一些健康的书报杂志,这对学生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加强对图书角的管理:笔者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些书籍,统一由教师保管,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把书分给学生们阅读,并让他们作好摘抄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在同学们读完后要求他们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妙?哪些句子优美?这样就会让学生去挖掘别人的优点,每周利用一两节晨会课或语文课汇报自己获得的写作知识,并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当借鉴。
五、学习他人的优点,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把作文写好确实不易。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要有高起点的写作技巧,还必须真实感人。为此,我在作文教学时采用过以下方法:
1.在作文课上,笔者放弃了单一地讲解写作技巧的方法,而是找出相应的优秀作品一边范读,一边点评。例如,××是如何开头的,这样写有何好处,哪些词语用得恰当,这样又有何妙处,哪些句子又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还能受到启发,获得写作技巧。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切忌胡编乱造。笔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全身心地体会。每当上室外课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异常活跃,想象更为丰富,思路更开阔,于是笔者就趁机进行一系列的指导。如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耳朵里听到了哪些声音?有何感受?由此你又想到些什么?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困难了,内容也较为真实。
3.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表扬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的作品拿来范读,无形之中就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力量。同时,这种方式也刺激了其他学生,让他们心里有这样一种共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的作文争取早日成为老师范读的材料。
4.作文不是一天两天就可写好的,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在多读多记的同时还应多练。篇幅不一定要长,但必须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内容详实。总之,不能让学生为写作而写作,而应引导他们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悟。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