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恰当设计有效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生活 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运用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魅力
生活就像—个大舞台,里面包含万象。而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它不像语文那样具有描述性,也不像美术那样具有观赏性,体育那样具有活动性。数学的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想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时,我由学生已经学过的线段人手,拿出一段细绳,两端用手捏住,问:“这样的一段我们把它叫什么?”学生很容易地说出是线段后把线段的图形标在黑板上。接着我提出如果把其中的一个端点去掉,那形成的图形又是什么昵?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形成思考后又问:“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情景相似?”这时,学生说出了很多的答案,随即教师出示光盘中霓红万盏的城市夜景图,由不同点射出的线给学生的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加深了学生对“射线”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知。此时再提出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Ⅱq做射线,我想学生就是忘了射线的概念,也一定不会忘了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射线。从生活出发,又联系的教学易于让学生接受,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可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三角形木档子,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光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我们在学习“测量旗杆高度时”,同学们利用阳光测同一时刻旗杆影长,人影子长和人高。初步感受了生活中数学的奥妙,而后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积极探讨测量方案,体会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最后同学们又用小镜子进行测量旗杆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学习的热情很高。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的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制造有效的生活情境欣赏数学
美好的事物和美的愉悦享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处于一种愉快的情境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极大的作用。生活是美好的,如何在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是数学教师的责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练就敏锐的数学慧眼。
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一一对应的间隔排列的规律,学生说的非常好,接着我又从当地著名的景点钵池山公园的影像片中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间隔规律,并把自己发现的规律用手指出来,一时间,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声音让老师都觉得生活中的这种规律真美啊!但是,到这还没有结束,我在课后又布置了一个题目:与家长一起设计一副与我们今天所学规律相关的图画。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美,还能从数学中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魅力。“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只要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接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数学教育这株大树就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给学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源于真实生活情况中的学习立足,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生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成功。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生活 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运用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魅力
生活就像—个大舞台,里面包含万象。而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它不像语文那样具有描述性,也不像美术那样具有观赏性,体育那样具有活动性。数学的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想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时,我由学生已经学过的线段人手,拿出一段细绳,两端用手捏住,问:“这样的一段我们把它叫什么?”学生很容易地说出是线段后把线段的图形标在黑板上。接着我提出如果把其中的一个端点去掉,那形成的图形又是什么昵?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形成思考后又问:“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情景相似?”这时,学生说出了很多的答案,随即教师出示光盘中霓红万盏的城市夜景图,由不同点射出的线给学生的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加深了学生对“射线”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知。此时再提出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Ⅱq做射线,我想学生就是忘了射线的概念,也一定不会忘了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射线。从生活出发,又联系的教学易于让学生接受,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可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三角形木档子,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光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我们在学习“测量旗杆高度时”,同学们利用阳光测同一时刻旗杆影长,人影子长和人高。初步感受了生活中数学的奥妙,而后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积极探讨测量方案,体会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最后同学们又用小镜子进行测量旗杆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学习的热情很高。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的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制造有效的生活情境欣赏数学
美好的事物和美的愉悦享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处于一种愉快的情境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极大的作用。生活是美好的,如何在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是数学教师的责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练就敏锐的数学慧眼。
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一一对应的间隔排列的规律,学生说的非常好,接着我又从当地著名的景点钵池山公园的影像片中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间隔规律,并把自己发现的规律用手指出来,一时间,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声音让老师都觉得生活中的这种规律真美啊!但是,到这还没有结束,我在课后又布置了一个题目:与家长一起设计一副与我们今天所学规律相关的图画。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美,还能从数学中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魅力。“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只要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接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数学教育这株大树就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给学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源于真实生活情况中的学习立足,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生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成功。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