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诗源自儿童生活,教学儿童诗有利于儿童在生活化的语言模仿和游戏表演中激发创造,得到发展。本文依托陶行知的启发自动原则,结合一线教学实际阐述了部编本选录的儿童诗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和学习方法,并结合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与创作。
【关键词】儿童诗;课堂教学;想象;思考;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教育是创造教育”,“儿童教育要重视‘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要重视儿童早期教育,要充分利用本国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泱泱中华,数千年的诗教传统让诗歌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我们的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童时期更是诗一样的年华,天真、质朴、富于幻想的孩子理应在这样的年华得到更多诗的哺育和滋养。
一线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的基本能力,而且不乏口头语言积累特别丰富,他们大多能够根据掌握的词汇进行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顺利地与他人对话,但如果细听起来他们的语句还结结巴巴,常有不连贯、不通顺的现象,有时甚至会是用词语的堆积使用。进入小学,对语言的要求逐渐提高,书面语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此时,儿童诗便以其简短有趣、形式精巧的特点,用孩子们常见的意向帮助他们打破了这一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瓶颈,帮助他们完成了语言的过渡。部编版语文教材,较以往就增编了较大篇幅的优秀儿童诗作。朗读、背诵儿童诗成为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这对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握好儿童诗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非常重要的职责。
一、图文朗读先导,开启声音阅读
儿童诗内容简洁,却十分富有童趣,孩子们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饱含趣味。部编版教材精选了大批的儿童诗,这些诗有的读起来轻快活泼,有的读起来深情款款,有的工整对仗、铿锵有力,有的错落有致、婉转动听。因此,“朗读”是儿童诗教学的“入门砖”。
(一)图文相映,助读有色童诗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开篇便以一首传唱度很高的《上学歌》开启了孩子们的诗歌诵读之旅,加上各民族儿童背着小书包上学的配图场景,让“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识字部分从《金木水火土》到《对韵歌》,又将童诗的镜头拉向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拼音教学部分也紧随其后,编排了大量的儿歌,《小白兔》《轻轻跳》《在一起》《欢迎台湾小朋友》等小诗,不仅语言活泼,连配图也荡漾着无限童趣,孩子们读着看着,及时巩固了拼音认读,增长了识字量,也在这欢快的图画语言中初步领略了文学的精彩。这一幅幅插图,就像牵送着孩子的一双小手,让孩子们在目光流转间激活了生活的体验,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更加轻松地走进文本,迅速调动起积极的情感。孩子们就在这看与读的过程中,爱上了童诗,读懂了童诗,自然也丰富了自己的那颗童真的诗心。比如在教学《四季》时,我们由四季的美丽景色导入,孩子们边欣赏边思考这是什么季节,也由孩子们来交流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样的推进中,直观地感受四季的美景,激发对四季美的认知和体验。在初读课文之前同样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孩子们边汇报我边贴图。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生动的画面,幻化成孩子的语言和体验,在学着谷穗弯弯腰鞠着躬,学着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憨态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打开了诗歌的大门。
(二)入境诵读,丰富有声童诗
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上的美妙乐章。课堂诵读,一直为语文教师所重视,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儿童诗本身就具有浓烈的音乐性,像歌曲一样富有节奏感,还大多具有押韵的特点,在句式错落有致间,读起来特别好听。而且年龄愈小的孩子,往往更适合阅读那些韵脚越整齐的儿童诗,感觉一下子再现了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如《輕轻跳》这首诗便以“ao”为韵脚,节奏感特别鲜明。当孩子们读“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时,那种欢欣、雀跃仿佛已经融入他们的身体里;当他们读“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时,那种故作指责的淘气真是可爱极了!儿童诗的诵读,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轻快愉悦的朗读感受,更在品读中将儿童诗的美感和韵味馈赠给了孩子。
二、想象护育,引领诗意思考
儿童诗所透出的儿童活泼的天性、不受束缚的幻想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儿童诗站在儿童的视角,描绘的是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更易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
(一)激发想象,走进文本
以生活为原型的丰富想象,让儿童诗插上了童趣的翅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感悟童诗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不断地发现和体会儿童诗的诗趣。如在《小小的船》的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感知“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的相通之处,发现这种形象的联想,继而让自己融入其中,“我在小小的船上坐”,这是很多孩子都能引起共鸣的高远而美好的梦想,激发大胆的想象。静谧、安然,抛开比喻、叠词、押韵、想象等手法不论,孩子们读着诗,也能享受与星月为伴的这份无言的静美,空灵的喜悦。又比如,在儿童诗《家》中,对于“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进行必要的推理想象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更能深切体会“家”的意义,悟出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读出了诗的趣味。
(二)引导思考,深化感悟
儿童诗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和表达方式,是充满生机和意趣的。我们非常期待孩子们能在诵读中带着自己的眼光,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发现和体会这美妙的童诗世界。有了独特的体悟,我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与文本的对话中,才能加深理解和感悟,直抵童诗最曼妙的港湾。这在强调生本课堂的今天,尤为可行。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孩子们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鸡要画竹叶,而小马要画月牙呢?”“为什么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好一幅画呢?”“为什么青蛙不来画画,它去哪儿了呢?”为什么呢?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但在儿童的视角里,它们又格外有趣,孩子们同桌讨论,分组解决,最后集体交流,难题都轻松地解决啦!而在这一问一答间,更多地留下了孩子们的思考,深化了对童诗的理解,自然而然地领会了儿童诗的精妙。 三、仿写创作,体验盎然诗趣
儿童诗就是一个充满着童年快乐的世界,在诵读和想象中,孩子们也会滋养出表达的欲望,而低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在学会表达创作儿童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方法,这些外在的方法就是童诗的形式模仿。通过反复的诵读与理解这些课本中的童诗,孩子们往往会被它营造的情境所吸引,产生情感共鸣。这时,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先观察特殊的诗句,找出一些特定的句式,再引导孩子借助这些特殊的句式进行练说和仿写。对于那些感到困难的小朋友,老师也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图片素材,让孩子们有了美的体验,这样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我们可以依托文本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呢”,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仿写创作,这对他们来说非常简单,这时,便可以发散开去,帮助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更多的意向。
比如:“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耳朵吗?能不能让动物们来比耳朵?”这种类化式的仿写训练,让孩子们坡度化地锻炼表达,慢慢地锤炼出自己的语用表达习惯。但仿写训练不止于此,孩子也可以被称为拥有想象翅膀的天使,他们的想象能力较强。儿童诗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些留白便是滋养孩子们想象的一方沃土。如接上文《比尾巴》教学,我还将进行发散训练:“你们还能用什么东西来比一比呢?”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诗歌的空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意语言,激发孩子们学习诗歌的热情,这也是个不错的尝试。
陶行知先生一生写有十万字诗稿,大多数是儿童诗,为了提倡自己的创造教育,他写下《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首诗就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极佳体现,集创造、诗教、民主于一身。我们在执教儿童诗时也要写一些下水诗作,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展示自己在诗歌方面的创造力,创设读诗、写诗、爱诗的诗歌天堂。
孩子们的创作路漫漫,需要我们精心守护,也许刚开始会稍显稚嫩。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多引导,帮助他们坚持诵读,持续地学会积累语言,学会培育诗心,学会尽情表达,假以时日,定能收获芬芳。
参考文献
[1]肖丹.独钟于“情”的儿童诗教学——小学儿童诗教学略谈[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18(8).
[2]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 [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作者简介:范卿,女,1988年生,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教师,吴江区教学能手,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儿童诗;课堂教学;想象;思考;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教育是创造教育”,“儿童教育要重视‘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要重视儿童早期教育,要充分利用本国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泱泱中华,数千年的诗教传统让诗歌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我们的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童时期更是诗一样的年华,天真、质朴、富于幻想的孩子理应在这样的年华得到更多诗的哺育和滋养。
一线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的基本能力,而且不乏口头语言积累特别丰富,他们大多能够根据掌握的词汇进行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顺利地与他人对话,但如果细听起来他们的语句还结结巴巴,常有不连贯、不通顺的现象,有时甚至会是用词语的堆积使用。进入小学,对语言的要求逐渐提高,书面语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此时,儿童诗便以其简短有趣、形式精巧的特点,用孩子们常见的意向帮助他们打破了这一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瓶颈,帮助他们完成了语言的过渡。部编版语文教材,较以往就增编了较大篇幅的优秀儿童诗作。朗读、背诵儿童诗成为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这对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握好儿童诗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非常重要的职责。
一、图文朗读先导,开启声音阅读
儿童诗内容简洁,却十分富有童趣,孩子们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饱含趣味。部编版教材精选了大批的儿童诗,这些诗有的读起来轻快活泼,有的读起来深情款款,有的工整对仗、铿锵有力,有的错落有致、婉转动听。因此,“朗读”是儿童诗教学的“入门砖”。
(一)图文相映,助读有色童诗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开篇便以一首传唱度很高的《上学歌》开启了孩子们的诗歌诵读之旅,加上各民族儿童背着小书包上学的配图场景,让“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识字部分从《金木水火土》到《对韵歌》,又将童诗的镜头拉向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拼音教学部分也紧随其后,编排了大量的儿歌,《小白兔》《轻轻跳》《在一起》《欢迎台湾小朋友》等小诗,不仅语言活泼,连配图也荡漾着无限童趣,孩子们读着看着,及时巩固了拼音认读,增长了识字量,也在这欢快的图画语言中初步领略了文学的精彩。这一幅幅插图,就像牵送着孩子的一双小手,让孩子们在目光流转间激活了生活的体验,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更加轻松地走进文本,迅速调动起积极的情感。孩子们就在这看与读的过程中,爱上了童诗,读懂了童诗,自然也丰富了自己的那颗童真的诗心。比如在教学《四季》时,我们由四季的美丽景色导入,孩子们边欣赏边思考这是什么季节,也由孩子们来交流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样的推进中,直观地感受四季的美景,激发对四季美的认知和体验。在初读课文之前同样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孩子们边汇报我边贴图。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生动的画面,幻化成孩子的语言和体验,在学着谷穗弯弯腰鞠着躬,学着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憨态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打开了诗歌的大门。
(二)入境诵读,丰富有声童诗
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上的美妙乐章。课堂诵读,一直为语文教师所重视,这也是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儿童诗本身就具有浓烈的音乐性,像歌曲一样富有节奏感,还大多具有押韵的特点,在句式错落有致间,读起来特别好听。而且年龄愈小的孩子,往往更适合阅读那些韵脚越整齐的儿童诗,感觉一下子再现了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如《輕轻跳》这首诗便以“ao”为韵脚,节奏感特别鲜明。当孩子们读“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时,那种欢欣、雀跃仿佛已经融入他们的身体里;当他们读“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时,那种故作指责的淘气真是可爱极了!儿童诗的诵读,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轻快愉悦的朗读感受,更在品读中将儿童诗的美感和韵味馈赠给了孩子。
二、想象护育,引领诗意思考
儿童诗所透出的儿童活泼的天性、不受束缚的幻想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儿童诗站在儿童的视角,描绘的是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更易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
(一)激发想象,走进文本
以生活为原型的丰富想象,让儿童诗插上了童趣的翅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感悟童诗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不断地发现和体会儿童诗的诗趣。如在《小小的船》的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感知“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的相通之处,发现这种形象的联想,继而让自己融入其中,“我在小小的船上坐”,这是很多孩子都能引起共鸣的高远而美好的梦想,激发大胆的想象。静谧、安然,抛开比喻、叠词、押韵、想象等手法不论,孩子们读着诗,也能享受与星月为伴的这份无言的静美,空灵的喜悦。又比如,在儿童诗《家》中,对于“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进行必要的推理想象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更能深切体会“家”的意义,悟出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读出了诗的趣味。
(二)引导思考,深化感悟
儿童诗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和表达方式,是充满生机和意趣的。我们非常期待孩子们能在诵读中带着自己的眼光,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发现和体会这美妙的童诗世界。有了独特的体悟,我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与文本的对话中,才能加深理解和感悟,直抵童诗最曼妙的港湾。这在强调生本课堂的今天,尤为可行。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孩子们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鸡要画竹叶,而小马要画月牙呢?”“为什么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好一幅画呢?”“为什么青蛙不来画画,它去哪儿了呢?”为什么呢?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但在儿童的视角里,它们又格外有趣,孩子们同桌讨论,分组解决,最后集体交流,难题都轻松地解决啦!而在这一问一答间,更多地留下了孩子们的思考,深化了对童诗的理解,自然而然地领会了儿童诗的精妙。 三、仿写创作,体验盎然诗趣
儿童诗就是一个充满着童年快乐的世界,在诵读和想象中,孩子们也会滋养出表达的欲望,而低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在学会表达创作儿童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助方法,这些外在的方法就是童诗的形式模仿。通过反复的诵读与理解这些课本中的童诗,孩子们往往会被它营造的情境所吸引,产生情感共鸣。这时,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先观察特殊的诗句,找出一些特定的句式,再引导孩子借助这些特殊的句式进行练说和仿写。对于那些感到困难的小朋友,老师也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图片素材,让孩子们有了美的体验,这样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我们可以依托文本引导孩子们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呢”,让他们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仿写创作,这对他们来说非常简单,这时,便可以发散开去,帮助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更多的意向。
比如:“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耳朵吗?能不能让动物们来比耳朵?”这种类化式的仿写训练,让孩子们坡度化地锻炼表达,慢慢地锤炼出自己的语用表达习惯。但仿写训练不止于此,孩子也可以被称为拥有想象翅膀的天使,他们的想象能力较强。儿童诗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些留白便是滋养孩子们想象的一方沃土。如接上文《比尾巴》教学,我还将进行发散训练:“你们还能用什么东西来比一比呢?”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诗歌的空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意语言,激发孩子们学习诗歌的热情,这也是个不错的尝试。
陶行知先生一生写有十万字诗稿,大多数是儿童诗,为了提倡自己的创造教育,他写下《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首诗就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极佳体现,集创造、诗教、民主于一身。我们在执教儿童诗时也要写一些下水诗作,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展示自己在诗歌方面的创造力,创设读诗、写诗、爱诗的诗歌天堂。
孩子们的创作路漫漫,需要我们精心守护,也许刚开始会稍显稚嫩。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多引导,帮助他们坚持诵读,持续地学会积累语言,学会培育诗心,学会尽情表达,假以时日,定能收获芬芳。
参考文献
[1]肖丹.独钟于“情”的儿童诗教学——小学儿童诗教学略谈[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18(8).
[2]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 [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作者简介:范卿,女,1988年生,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教师,吴江区教学能手,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