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构框架 打造亮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阅卷,一般要求阅卷老师在90秒钟之内阅完一篇作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构思千篇一律,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视觉疲劳,作文分数一定不会高。如果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有那么几篇构架巧妙,令人眼睛一亮的作文,作文分数就会相对高多了。下面就是我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巧妙构思,打造亮点的方法。
  一.拟分论点:巧构议论文框架
  写议论文拟分论点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紧扣分论点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不至于跑题;如果每篇文章写分论点,还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不至内容单薄,无话可说。二是可以让阅卷老师快速抓住考生作文的思路,准确判断作文有没有跑题,顺序是否合理,中心是否明确。三是拟好几个分论点可以打破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给自己的作文增添一个亮点,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例如,我们曾经考过一篇话题为“直路、弯路”的作文,学生大多写的是议论文,有的观点不明确,有的思路不清晰,有的内容单薄,总之没有什么亮点。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花了几节课的时间首先引导学生拟分论点,理清思路。我辅导完后再让学生重写这篇作文,学生就写得好多了。他们拟出了下面一些分论点:屈原不做讨帝王喜欢的佞臣,做逆耳的忠臣,万古流芳;司马迁不做安稳的史官,坚持正义,永垂不朽;王昭君不做汉宫安逸的燕雀,而做大漠高飞的鸿鹄,青史留名;花木兰弃织机,替父从军,孝名流传千古;谭嗣同弃生机,血洒菜市口,唤醒有志之士;邓小平弃老路,改革开放,让卧龙腾飞。有了这些亮眼的分论点作纲,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技高一筹。
  二.拟小标题:巧构记叙文框架
  这里的记叙文是指广义的记叙文,它包括记叙文、小说、故事散文,这几类文体都可以通过拟小标题打造文章的亮点,他的好处和拟分论点差不多,但拟法不同。首先,标题要求比分论点更简洁;其次,它是以事以情为纲,而议论文偏重于理。我在训练学生学会拟分论点以后,又紧接着训练学生学会拟小标题。为了让学生弄清分论点和小标题的区别,我仍然以“直路、弯路”为话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并举例,最后学生拟出了下列小标题:
  (1)散文小标题:曲径通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这边(弯路)风景独好(满山金黄的野菊花);这边风景独好(柳宗元味道的小石潭);这边风景独好(各种动物的乐园);
  (2)记叙文小标题:谢霆锋进娱乐圈,走父亲铺好的路;留学日本,冲破父亲的光环;青出于蓝,打造自己的一片天;
  (3)故事类小标题:成全弟弟(让弟弟上大学),走上打工路;放弃舒适,雨夜查蓬布;勤奋踏实,事业终有成。这些小标题无疑都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获得高分。教师如果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无论什么话题,先拟出这样一些小标题,再分块去写,就会使思路更清晰,中心更明确。当然,前提条件是要审准题。
  三.运用莫泊桑式的结尾:巧构小说框架
  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头层层设伏,步步蓄势,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既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都是这样的结构方式,她们都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学习莫泊桑小说的巧妙构思,也可以让学生作文生色。
  如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时,有两个学生采用了这种框架,其中一篇是《人间大爱》,先用题记交代主题,然后铺展匠心营造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却如此不相像,令人生疑,抓阄决定未来命运,瓦罐里全是绿豆,弟弟怒不可遏,离家出走,母亲又为何这样安排,种种疑问结尾全部展开,“其实,哥哥是捡来的”。作者层层设伏,步步蓄势,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单是文章内容母亲做出艰难选择就已让人心动不已,再加上巧妙的结构设置,更使文章的主旨得以深化,同时也产生一种惊天泣地的感染力量。另一篇《非常寒日》其结尾同样出人意料,孙二救落水者讨价还价,解放军救人却毫不犹豫,结尾却有人告诉他落水者是他爹,除了结尾出人意料之外,还对孙二进行了绝妙的挖苦和讽刺,给人一种警示和劝诫。这用构架巧妙的作文无疑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结构巧妙,有时会收到一种奇效,他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引人入胜;能更好地突出主旨,让人深入思考,能凸显人物形象意蕴,让人永久回味,能使文章思路清晰,让阅卷老师快速地把握内容和中心。但是,巧妙的设置结构,不能为巧而巧,要和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如果内容单薄空虚,即使结构再巧妙,也是虚有一副空架子而已。
  
  陈红星,任丗荣,教师,现居湖北远安。
其他文献
从备课到上课,从作业到考试,从读书到写作,从大纲到课标,从生活到科研,语文教育的目的只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服务。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需要获得印象、磨练意志、培养习惯、坚持信念的渐进。  何谓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议论性散文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特点,是以议论文的结构为框架,用散文化的笔法来写的文章。议论性散文是议论文,它的核心是议论;议论性散文是散文,它自由灵活,充满灵性。它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是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形象完美结合的一种文体。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述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作为“听话说话”的发展,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进行整合交融,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重“表达”而轻“倾听”,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时,“倾听”极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怎样才能有
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犹如一股春风,给语文学习增添了活力和生机。新颖别致的活动主题,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开放灵活的教学形式,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审视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状况,不难发现,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匮乏,教师课程资源挖掘意识的淡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单一化:进行阅读或作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是立文之本。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钟嵘在看来,使人“形诸舞咏”的前提条件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且还要“感荡心灵”,“摇荡性情”。感物起情,因情而作,写诗为文古今皆然。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引导学生动情,激发写作冲动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它在我们的教学中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重要,加上近年高考的学科计分的变化,语文占总分比重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然很重视这门学科,但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大家重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的分数。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功利性也就变得更强了,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也就无暇去享受了,本来可以上得很生动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了,本来可以展示学生更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文言文基础差,于是设计了连篇累牍的练习;而学生呢,在大量无休止的练习中,晕头转向。殊不知,学生文言基础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朗读训练。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显得至关重要。  一.指导读准字音  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文有所异同。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字音方面混淆不清。究其原因,是对其表义缺乏足够的理解。如: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自古以来,历代名家对广泛阅读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的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走窑汉》开始,刘庆邦已经写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其中《梅妞放羊》《鞋》等文章被广为传阅,为他赢得了“短篇王”的称号。刘庆邦以农民的身份在河南沈丘的农村生活了19年,然后进煤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由于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写作的题材也相对集中在乡土和矿区两个类型。他把目光聚焦在农民和矿工这些底层人身上,冷静地描绘城镇化进程中他们平淡生活的苦乐酸甜,挖掘他们的内在灵魂。刘庆邦说:“好的小
从无数个课堂走过来,也曾为这无数个课堂做过无数次努力,课堂早已成为我们播种希望的地方,然而,这土壤是否真正适合生命的成长呢?我们似乎很少认真去思考。笔者已经听过无数节示范课、教研课以及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他们那里也汲取了不少宝贵的东西,现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调动主体参与兴趣,给课堂确定预期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