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措施探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对城市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浙江绿谷”的城市品牌形象,深入调查丽水市区范围内的公共空间现状,提出文化挖掘、元素渗透、赋予生命等景观提升策略,拟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提出利用景观的“色、香、味”和“形、声、影”等几种基于感官刺激的景观提升方法,以完善公共空间景观功能性,突出公共空间景观文化性内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融合共生,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启发。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提升
  项目资助:丽水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RKX08);东南沿海生态人居环境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17X0028);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SCG376)。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开放性、交互性和功能性最强的空间,也是最具有利用价值的空间。它在融合了交往、休闲、文娱、健身等社会功能的同时又融入了交通、疏散、避难等城市安全功能,进而又融合了城市绿化、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环境保护等生态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不仅体现了城市文化艺术、人文情感和城市特色,更是城市形象和活力的象征。目前对公共空间景观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对公共空间景观的生态功能和修复;第二,从景观资源保护的角度探讨对历史性街区景观的保护方法和措施;第三,从植物造景角度探讨公共空间植物的配置、色彩搭配和养护方法等;第四,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探讨景观的空间结构和文化底蕴等;第五,从园林工程角度探讨景观的施工方法和维护管理。随着居民对宜居生活环境的追求与向往,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期望越来越高,提升公共空间园林景观品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地区,古称处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和生态示范区。但调查发现其公共空间景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深入调查丽水市区范围内的公共空间现状,提出以人为本的、自然生态的景观提升理念,尝试以留住记忆、挖掘传统、文化渗透、赋予生命等措施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提出利用景观的“色、香、味”和“形、声、影”等基于感官刺激的手法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提升规划,并通过园林管理部门的实际项目对设计提升方案进行了验证分析,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城区公共空间景观问题与分析
  通过对丽水市20处主要公共空间(公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踏勘和调研(图1、图2),对公共空间的区位、行为主体和主要设计对象进行分析,发现该市城区公共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特色元素不足,缺乏文化底蕴
  调查发现许多公共空间景观构筑物造型和功能都较为单一,景观特色不足,90%调研点基本没有民族或地域符号,文化底蕴缺乏,地域特色不明显。图3是丽水市花园路一处公共空间,该处公共空间仅提供了休憩座椅、花坛和修剪为两个层次的绿化带,谈不上景观的文化性,功能也较为单一,很少有居民会在此驻足休息。丽水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先秦,丽水属百越之地,经历了隋唐元明清几个朝代,在瓯江源头还可以寻找到一个千年瓷都——龙泉,丽水的遂昌县是好川古文化遗址所在地,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构建中均有待开发和利用。
  (二)景观空间结构松散,序列感不强
  景观结构是景观组分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公共空间的景观结构应该舒缓有序,连续不断,犹如音乐的篇章一样,有序曲、高潮、尾声;城市等街道空间的结构和序列感也应犹如一篇乐章,可以体现城市的节奏、韵律,是城市空间优美的旋律和亮丽的风景。调研发现丽水市公共空间景观结构较为松散,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强。如图4是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的南侧节点,是由北至南旋律的结尾和高潮部分,但目前该处景观整体性不强,结构较为松散,虽有文化内涵的融入但因与周围环境结合不佳,景观序列感没有得到升华。
  (三)公共设施功能单一,缺乏关爱
  公共设施是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通过对丽水市近20处主要公共空间(公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带等)逐一走访和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只提供了使用功能,与周围环境结合不到位,且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设计,例如残疾人通道尺寸不合理、休憩座椅与景观环境格格不入等问题时有发生。80%左右的公共空间夜景效果欠佳,普遍存在基础照明设施不足、照度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儿童娱乐空间夜间照度不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调研还发现,部分公共空间标识系统不健全,候车空间文化特色缺失;慢行系统配套设施不全,基本无直饮水设施,公共厕所的数量不足;儿童公共游戏空间不足,色彩和功能较为单一,且关爱度不够;等等。此外,户外广告及其载体形式混乱也影响了公共空间的景观效果。
  (四)景观趣味性不强,环境归属感较弱
  调研还发现很多公共空间景观趣味性不强,只是景观植物的堆砌和搭配,因此难以创造环境归属感。如图3的景观节点,该处景观只考虑了植物和休憩座椅搭配,没有考虑到更具文化性的景观构筑物与植被的搭配和组合。对趣味性和独特性考虑欠佳,因此导致公共空间景观千篇一律,趣味性和特色不足,这也是今后提升改造的重点。
  二、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措施
  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承载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也是最好的展现区域特色的载体,它记录了城市和社会的变迁与变革,更是最能体现城市特色的元素。根据调查的结果和丽水市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植被状况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总结出“色、香、味、形、声、影”全感官接觸的基本措施和文化挖掘、元素渗透、物尽其用、赋予生命和情感归属五种具体方法,力图塑造一系列新颖独特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景观。
  (一)制定色彩规范使公共空间“色”彩斑斓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城市色彩体系规范,以规范城市建筑色彩、城市家具色彩、景观构筑物色彩、交通工具色彩和植物色彩等,以确保城市整体色彩协调,防止色彩污染,促进城市品牌形成。例如伦敦的红色、列克星敦市的蓝色一样,特色鲜明,识别性强。   (二)利用芳香植物使公共空间“香”气袭人
  在公共空间的植物配置上注重各种芳香植物的搭配和组合,芳香植物会散发一定的香气,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有的具有药用价值,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们生活,以其芳香性和保健功能而倍受青睐。有试验证明,紫薇、茉莉、柠檬等植物,在5秒钟内可以杀死原生菌;茉莉、蔷薇、石竹、铃兰、紫罗兰、玫瑰、桂花等的香味有抑制结核杆菌、肺炎杆菌、葡萄杆菌等的生长繁殖的功能。这些芳香植物都可为公共空间景观增加魅力。
  (三)种植观果植物使公共空间意“味”深长
  为了解决四季景观色彩单调的问题,可采用观果植物进行搭配组合。观果植物的果实形色各异,常用以点缀园林风景,作为景观植物备受人们的青睐。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四季园林景观,在公共空间绿化中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环境的亲和力。观果植物运用到公共空间的绿化中有助于提高生活品味,增加环境亲和力,创造归属感。
  (四)挖掘历史文化展现公共空间“形”态万千
  公共空间景观是城市风貌的具体表现,其造型和艺术形态也影响着城市整体形象和气质。创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特征的景观形态,构建合理的景观序列,创造符合使用者行为特点的环境空间,将松散的景观结构通过独特的形态要素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原有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风貌,从而创造城市韵味。
  (五)增加声音景观凸显公共空间“声”音效果
  公共空间处在人流量较大的环境中,嘈杂的环境会降低景观欣赏效果,现代景观设计通常注重强调视觉景观,忽视听觉景观。声音景观往往能整合环境声响,塑造环境氛围,和环境融为一体,还有减轻压力、舒缓精神的作用。在公共空间中引入水声景观可增强其融合性、包容性。如不能引入真实水体景观等,亦可采用音响系统将海浪声、流水声或柔和的音乐融入景观环境,塑造轻松愉悦的声音氛围,让人享受“听景”的乐趣,增强景观环境亲和力、凝聚力和归属感,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六)借助光线让公共空间与生活形“影”不离
  有光必有影,光影是最无价的设计手段。从建筑到园林,光影都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和借鉴着。光影与植物的结合是最赋予变幻的风景,最容易营造气氛,最容易渲染意境。当强光从植物背面照射而来,植物的枝干形成轮廓鲜明的暗影,花叶则呈现半透光状,花、叶、枝叠加起来如翡翠般晶莹。当空气中有水雾弥漫的时候,在侧光或逆光的照射下,环境会呈现薄纱缥缈的画面,宛若人间仙境。此外水中倒影也是“影”的独特之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正是光影、水影的结合。因此,可在公共空间中充分利用阳光和灯光与景观构筑物所形成的光影效果烘托氛围,体现空间新形态,塑造景观形象,增加景观环境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景观节点提升案例分析
  (一)文化挖掘
  文化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回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对城市景观的设计起到极大的帮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让我们记住乡愁,而乡愁从何而来,如何体现?公共空间景观就是其最好的体现场所。丽水的龙泉青瓷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如图4,该节点原景观结构较松散,缺乏文化底蕴和连续性,其提升方案可以考虑抓住青瓷主线,以 “青瓷一家人”的景观雕塑主题来充分挖掘和体现乡愁(图5)。提升方案是在现有雕塑后5m范围内的绿地中建造青砖景墙一面,景墙分为左中右三段。左侧景墙以文化为主题,结合雕塑塑造青瓷生产过程的空间场景,利用青砖、青瓷、青瓦作为文化符号,记录丽水龙泉的青瓷历史,在墙体中嵌进青瓷器,以表达青瓷文化特色。中段景墙处理成半镂空形式的残缺景墙,表达时代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右侧景墙设计为完整的青砖青瓦墙,中间镶嵌“家”字,代表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前面制作青瓷花瓶等老人、青年和儿童雕塑组有机地融为一体,表达出博大精深的青瓷文化和祖孙三代对中国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意。景观墙前后辅以绿色植物,合理搭配乔灌草,组织生成3~5个层级的植物景观,注重彩叶树种的搭配,寓意生机勃勃。右侧与人行道一侧景观绿化带以彩色花卉衔接而成彩带,好似流水,寓意丽水青瓷文化源远流长,与下一景观节点有机对接,体现景观空间的连续性。
  (二)元素渗透
  中国素有文化古国的美誉,上起史前,下至明清,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景观用情至深,中国的各种图案、符号语言在景观中的运用数不胜数,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因此,中国还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传统符号语言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合理有序地运用到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与现代思想和技术有机结合,将有效解决目前公共空间文化缺失的问题。例如图5“青瓷一家人”的提升方案正是融合了丽水龙泉青瓷的文化特色进行了景观提升。
  (三)物尽其用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句话在生态文明时代极为实用,对于园林景观来讲更能体现生态环保之意。本提升改造方案中景墙中所镶嵌的青瓷器具全部来自青瓷烧制过程中的废品和残次品,众所周知,瓷器的烧制过程非常微妙,很难保证每次都能成功,残次品的比例较大。项目将其作为景观空间的装饰材料,加以利用,省去了购买奢华材料的经费,又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对生态景观理念极好的阐释。
  (四)赋予生命
  有人说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是具有生命的,景观何尝不是?植物的不断生长和四季的更替,使得景观呈现了具生命色彩的季相变化。陷于钢筋水泥之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更应被赋予生命,承载生活,包含人们对于工作、生活、艺术和创造的想象,而有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的景观才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是人与环境共生的最好体现。本项目结合青瓷、亲情、家乡等环境和景观要素,为冰冷的石雕和砖墙赋予了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内涵。为了增加景观环境的亲和力,方案在原花园路西侧人行道休憩空间处的景观节点(图6)进行了具有连贯性的景观提升设计,将青瓷文化符號渗透到景观花带中。该处景观节点与前一处景观节点同为一条路上的景观节点,因此景观延续前一处“青瓷史话”等主题,以“家”为纽带,以花带代替回家之路和弘扬文化之路,大型倾斜青瓷瓶做雕塑,以花代水,从瓶口泄出,动态感极强,塑造出一组“水榭花街”的景观,充分体现公共空间景观功能性、多异性、融合性的特点。考虑到景观的光影效果,方案加强了灯光夜景装饰的设计内容,使得该节点在夜晚同样光彩照人。项目完成后引得众多市民在此合影留念,可见其亲和力和归属感明显增强,作为序列空间景观的结尾部分升华了主题。   (五)情感归属
  归属感,是一种希望被接纳的情感需求,是渴望在一个群体中作为真实的自己受到肯定和重视,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支柱。包括安全、相似、认可、参与、情感连接等。心理学家曾说你的孤独,是因为你找不到归属感,每个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多半来自城市的空间感、色彩感、文化感、仪式感等。这些感觉体现在城市空间风貌、建筑特色、街道景观、城市绿化、文化氛围、服务设施等具体的物件上,因此创造情感归属的公共空间景观是规划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在公共景观中融入乡土文化、乡土元素、乡土气息、乡土精神,是创造情感归属的具体方法,即将各种元素、符号、色彩、器物等融入,并以此烘托景观氛围,创造情景联想,激发人们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情感归属。本项目的具体实践就利用了情感归属策略中回“家”的感觉而创造。
  四、结语
  公共空间包括公众使用的城市街道、广场、街头绿地、各种性质的绿化带、公园、水体景观、街头小品、构筑物以及城市家具等,是面向公众开放的,进行公众活动的空间,具有公共价值。本文以丽水市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研究项目为例,将公共空间融入城市这个庞大而复杂系统之中进行研究,从心理、生理学角度出发,探索了通过景观对人的全感官刺激,即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基本感觉出发,来影响景观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的景观提升策略。并通过园林部门的具体项目加以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社会反响。证明了从“色、香、味、形、声、影”提升公共空间景观的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实现了在公共景观中融入文化、渗透情感、整合结构、赋予生命,成功塑造了有环境归属感和公众认同感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使公共空间景观集观赏性、功能性、艺术性、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性等于一体,使人心生联想,激发共鸣,产生归属感。本文提出的景观提升措施具有一定普适性,期望对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以创新出实用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孙佳媚,王一平,张巍,等.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科技通报,2014(1):76-81.
  [2]乔培杨.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太原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D].山西大学,2013.
  [3]左志高.城市绿地景观的人文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
  [4]王娇.加强街头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J].辽宁建材,2011(9):14.
  [5]王正中.太原市迎泽公园景观提升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张睿.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绿地的使用状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7]李伟星,冯柯.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2014(1):104-106.
  [8]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4):118-121.
  [9]金敏华.丽阳门公园环境改造方案探讨[J].安徽建筑,2007(4):42-43.
  [10]潘娅英,柏春,王亚云.丽水城区道路规划设计中的气候问题研究[J].科技导报,2008(8):67-70.
  作者簡介:
   张宏图,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通讯作者:
   战杜鹃,博士,丽水学院生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设计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装饰绘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内容不断调整,装饰绘画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装饰绘画创新教学的内容,深入了解装饰绘画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希望能够给以后装饰绘画教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装饰绘画;创新教学;高等教育  注:本文系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9年度立项课题“吉林省高校在5G时代发展背
期刊
摘 要:动漫艺术与冰雪艺术作为造型艺术有着很多共同的特征,二者的融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文章从黑龙江冰雪文化与冰雪艺术在动画教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入手,对黑龙江冰雪艺术与动画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出高校动画教育教学与冰雪文化的结合思路及结合方式,从而使这两个原本不同的领域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  关键词:冰雪文化;动画教学;表现形式  注: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
期刊
摘 要: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在传承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方面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在当前时代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我国古筝艺术有了一定的创新,同时古筝艺术也真正走向了全世界。文章通过分析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创作背景,探索了这部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与特点,还立足于实践演奏活动,全面探讨了这部古筝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以全面展示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艺术内涵,促进我国传统器乐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发展。  
期刊
摘 要:聊斋俚曲又被称为蒲松龄俚曲,是明清时期艺术文化发展当中的“活化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影响力,发展至今,其艺术地位还是非常高的,不可动摇。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聊斋俚曲的经典民俗似乎有点与大众的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但是聊斋俚曲本身的艺术价值不会因为时代的迅速变迁而减少,因此要重视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文章从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
期刊
摘 要:《匹夫》是近几年发现的汪曾祺的重要佚作之一,也是其中最长的一篇,就像《野草》蕴含着鲁迅的人生哲学一样,《匹夫》也包含着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初始密码。这不仅体现在主题上——作者浸润在中西文化思想中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也体现在结构上——《匹夫》是深合汪曾祺创作理念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文体实验,还体现在语言上——从一开始就满怀读者意识的语言张力,同时也体现在小说最后一节——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表达出
期刊
摘 要:钢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才可以让学生维持长时间的独立练习状态,而且该过程中,需要建立合适的管理标准和教学目标。文章探讨了以考核标准为目的的钢琴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意义,找到了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类问题的具体改革方案,从而让钢琴课程的实际教育工作水平得到充分提升。  关键词:考核标准;教学改革;钢琴课程  注:本文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以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出目前湖湘工艺美术产业的创新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群程度低、品牌建设滞后问题,进而提出形成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特色产业集聚模式、做强品牌化经营模式三大发展对策。  关键词:湖湘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商业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O2O背景下湖湘特色工艺美术品商业模式创新研究”(16C0541)、2016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交融发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展的时代,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多现代音乐家都开始积极探索中西结合的途径,使得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实现了创新发展。文章以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为例,全面分析了这部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探索了整部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并从控制好速度与力度、灵活使用触键技巧、合理控制演奏中
期刊
摘 要:花瑶挑花是湖南省瑶族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花瑶挑花这一艺术形式却因使用功能逐渐消失而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面对濒临灭绝的花瑶挑花艺术形式,只有不断培养专业型、创新型的芙蓉工匠艺术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文章以花瑶挑花芙蓉工匠人才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花瑶挑花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期刊
摘 要:宗教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其绘画内容受到本土和外来宗教的影响,绘画方式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宗教美术的综合影响。正是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水陆壁画的发展创造了沃土,也使得水陆壁画更具有丰富性、地域性和多样性。对水陆壁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获取其文化背景,了解其反映的时代特色和民众生活。文章以山西地区几堂水陆壁画为例,对水陆壁画的叙事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宗教绘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