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格言和箴言在藏族古典文体中不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由于这两种文体在形成、发展、特征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和创作藏族文学时会有不注重这两种文体区别的现象。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对藏族古典文体中的格言与箴言文体的不同点加以客观的评析,从而论述两者间的区别所在。
关键词:藏族文学;文体;格言;箴言
一、文体形成和发展的比较
藏族文学中的格言,也称“格言诗”或“哲理诗”。这类诗,更多是结合现实,阐述作者的思想,揭示生活的真谛,以思辨性和哲理性来启迪和教育人。格言的最初形态可以追朔到吐蕃时期,从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找到的著名《礼仪问答写卷》为例。这说明早在公元7世纪左右,藏族便有了这种文学体裁,但那时的格言还处于萌芽阶段。后来,随着大量佛教经典的藏译,传入了不少印度的格言诗和佛经诗歌。如收集在《丹珠尔》修身部里的印度七部格言诗集①,这些著作对藏族作家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十三世纪时期藏族著名学者萨班?贡噶坚赞潜心研究了反映印度社会生活的七部格言诗后,将印度格言诗的文学样式与丰富的藏族民间文学和宗教文化相融合,并创作出了经世之作《萨迦格言》。之后,班钦?索南扎巴、贡唐?丹贝仲美及居?米庞嘉措均借鉴《萨迦格言》,先后创作出了《格丹格言》、《水树格言》以及《国王修身论》。另外,还有诺齐堪布阿旺彭措所创作的《火喻格言》、《日喻格言》、《铁喻格言》、《宝喻格言》等。
藏族文学中的箴言,也称“教诫诗”。在藏族文学史上运用此类文体来撰写的作品非常多,其教育性和劝诫性是最突出的特点。据《五部遗教》、《贤者喜宴》记载,吐蕃时期赞普和文臣武将相互吟唱的诗歌,都是以教育和劝诫的形式创作的。在文章的开头到结尾都写有“可以做”、“禁止做”等词来教育人。藏族箴言诗的形成受到一定的印度文学的影响,但主要是为了迎合藏族社会生活的需要。较早的箴言作品有藏族学者仲敦巴的《世法根本经》和布顿仁波钦的《写给自己弟子的箴言》。到十七、十八世纪时期,箴言诗在创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贡唐大师的《劝学篇》、《无常修习法教诫》、《戒律教诫》,香敦丹巴嘉措的《珠宝箴言》,七世班禅丹白尼玛的《卡切帕鲁训诫》②、喜饶嘉措大师的《教诫柯子尊胜乐苑》等一系列箴言著作。
从上述的两种文体比较可以看出,藏族文学中的格言与箴言文体在形成和发展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但都经由藏族学者的不断创作和发展,藏族格言和箴言文体都逐步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学体裁。
二、思想内容的比较
藏族格言在思想内容方面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法思想、宗教思想、伦理思想、审美思想、治学思想、智愚观、从政观等深奥的哲学道理。其启发和教育的对象为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主要是告诫人们做人的道德准则,规劝人们扬善弃恶。
藏族箴言是由精通佛理、笃信佛法的智者所创作,因此他们的意识观念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所以佛学思想成为了他们世界观的主题。这些智者用以诸法无常、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利益众生等佛学思想来批评和讽刺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习俗,或者教育和劝告弟子和后辈。有些箴言作品是由求学或远行的徒弟和后辈祈求德高望重的大师所给予的金玉良言,具有明确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通过以上评析可知,藏族格言和箴言在内容上反映的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都是藏族先辈们的人生经验和宝贵的总结,体现了一个民族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智慧,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艺术表现方式的比较
格言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受到了印度诗学的影响,但也没有直接套用印度诗的格律,而是加以批判及吸收融合。第一,形式固定,每首格言都是四句七音节为基本格律,如《萨迦格言》和《水树格言》等的创作形式。第二,前两句以起兴手段说明本意,而后两句则为比喻。第三,在构建格言时喜欢引经据典——自然地运用神话传说、佛教故事等,几乎每部格言都有解释这些格言的故事小集。一般来说,格言具有切实质朴、浅显易懂、形象鲜明、比喻生动等特点。如:“智者和愚者的差别;如同大海与水塘。如同须弥与灰尘;如同蓝天与掌心。”③以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格言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通常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也多半引用格言來说明事理。
箴言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坚持本民族已有的颂体诗的格律,不像格言那样严格按四句一首,而是表现为四句、五句、六局为一首,多则是十几句。每句的音节也不固定,有六音节、七音节、八音节、九音节等。还多采用直叙手法,以议论为主,中间穿插一些比喻,而且运用了大量的俗语。如:“突然一日废寝忘食勤奋努力,一开头便想得到学者的美誉,三天无成绩便灰心丧气,这样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因此要像流水一样不断努力。”④整体比较通俗明了,生动具体,容易被人们接受。
总之,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格言和箴言有很大的区别,所运用的诗歌格律、句式、音节都不一样。两者的艺术风格、语言技巧都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也对继承和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学院《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9月
[2]丹珠昂奔著.藏族文化发展史(下册)[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
[3]丹珠昂奔著.佛教与藏族文学[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12月
[4]东噶洛桑赤列著.藏族诗学修辞指南[M].贺文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5]李钟霖.论藏族格言诗中的辩证法思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①收集在《丹珠尔》修身部里的印度七部格言诗集为龙树大师的《百智论》、《修身论智慧树》、《众生养育滴》(又叫《益世格言》),尼玛白巴的《颂赞》,却色的《百句颂》,遮那迦的《遮那迦修身论》,摩苏罗刹的《修身论》等。
②根据书中记载,作者应是自称卡切帕鲁(回民帕鲁)的人,但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是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③中央民族学院《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9月,348页
④中央民族学院《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9月,457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硕士一般项目——“藏族文学中的格言与箴言文体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3200221430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泽让机(1996-),女,藏族,四川若尔盖,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文学
关键词:藏族文学;文体;格言;箴言
一、文体形成和发展的比较
藏族文学中的格言,也称“格言诗”或“哲理诗”。这类诗,更多是结合现实,阐述作者的思想,揭示生活的真谛,以思辨性和哲理性来启迪和教育人。格言的最初形态可以追朔到吐蕃时期,从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找到的著名《礼仪问答写卷》为例。这说明早在公元7世纪左右,藏族便有了这种文学体裁,但那时的格言还处于萌芽阶段。后来,随着大量佛教经典的藏译,传入了不少印度的格言诗和佛经诗歌。如收集在《丹珠尔》修身部里的印度七部格言诗集①,这些著作对藏族作家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十三世纪时期藏族著名学者萨班?贡噶坚赞潜心研究了反映印度社会生活的七部格言诗后,将印度格言诗的文学样式与丰富的藏族民间文学和宗教文化相融合,并创作出了经世之作《萨迦格言》。之后,班钦?索南扎巴、贡唐?丹贝仲美及居?米庞嘉措均借鉴《萨迦格言》,先后创作出了《格丹格言》、《水树格言》以及《国王修身论》。另外,还有诺齐堪布阿旺彭措所创作的《火喻格言》、《日喻格言》、《铁喻格言》、《宝喻格言》等。
藏族文学中的箴言,也称“教诫诗”。在藏族文学史上运用此类文体来撰写的作品非常多,其教育性和劝诫性是最突出的特点。据《五部遗教》、《贤者喜宴》记载,吐蕃时期赞普和文臣武将相互吟唱的诗歌,都是以教育和劝诫的形式创作的。在文章的开头到结尾都写有“可以做”、“禁止做”等词来教育人。藏族箴言诗的形成受到一定的印度文学的影响,但主要是为了迎合藏族社会生活的需要。较早的箴言作品有藏族学者仲敦巴的《世法根本经》和布顿仁波钦的《写给自己弟子的箴言》。到十七、十八世纪时期,箴言诗在创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贡唐大师的《劝学篇》、《无常修习法教诫》、《戒律教诫》,香敦丹巴嘉措的《珠宝箴言》,七世班禅丹白尼玛的《卡切帕鲁训诫》②、喜饶嘉措大师的《教诫柯子尊胜乐苑》等一系列箴言著作。
从上述的两种文体比较可以看出,藏族文学中的格言与箴言文体在形成和发展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但都经由藏族学者的不断创作和发展,藏族格言和箴言文体都逐步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学体裁。
二、思想内容的比较
藏族格言在思想内容方面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法思想、宗教思想、伦理思想、审美思想、治学思想、智愚观、从政观等深奥的哲学道理。其启发和教育的对象为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主要是告诫人们做人的道德准则,规劝人们扬善弃恶。
藏族箴言是由精通佛理、笃信佛法的智者所创作,因此他们的意识观念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所以佛学思想成为了他们世界观的主题。这些智者用以诸法无常、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利益众生等佛学思想来批评和讽刺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习俗,或者教育和劝告弟子和后辈。有些箴言作品是由求学或远行的徒弟和后辈祈求德高望重的大师所给予的金玉良言,具有明确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通过以上评析可知,藏族格言和箴言在内容上反映的伦理道德和人生智慧都是藏族先辈们的人生经验和宝贵的总结,体现了一个民族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智慧,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艺术表现方式的比较
格言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受到了印度诗学的影响,但也没有直接套用印度诗的格律,而是加以批判及吸收融合。第一,形式固定,每首格言都是四句七音节为基本格律,如《萨迦格言》和《水树格言》等的创作形式。第二,前两句以起兴手段说明本意,而后两句则为比喻。第三,在构建格言时喜欢引经据典——自然地运用神话传说、佛教故事等,几乎每部格言都有解释这些格言的故事小集。一般来说,格言具有切实质朴、浅显易懂、形象鲜明、比喻生动等特点。如:“智者和愚者的差别;如同大海与水塘。如同须弥与灰尘;如同蓝天与掌心。”③以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格言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通常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也多半引用格言來说明事理。
箴言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坚持本民族已有的颂体诗的格律,不像格言那样严格按四句一首,而是表现为四句、五句、六局为一首,多则是十几句。每句的音节也不固定,有六音节、七音节、八音节、九音节等。还多采用直叙手法,以议论为主,中间穿插一些比喻,而且运用了大量的俗语。如:“突然一日废寝忘食勤奋努力,一开头便想得到学者的美誉,三天无成绩便灰心丧气,这样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因此要像流水一样不断努力。”④整体比较通俗明了,生动具体,容易被人们接受。
总之,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格言和箴言有很大的区别,所运用的诗歌格律、句式、音节都不一样。两者的艺术风格、语言技巧都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也对继承和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学院《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9月
[2]丹珠昂奔著.藏族文化发展史(下册)[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
[3]丹珠昂奔著.佛教与藏族文学[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12月
[4]东噶洛桑赤列著.藏族诗学修辞指南[M].贺文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5]李钟霖.论藏族格言诗中的辩证法思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①收集在《丹珠尔》修身部里的印度七部格言诗集为龙树大师的《百智论》、《修身论智慧树》、《众生养育滴》(又叫《益世格言》),尼玛白巴的《颂赞》,却色的《百句颂》,遮那迦的《遮那迦修身论》,摩苏罗刹的《修身论》等。
②根据书中记载,作者应是自称卡切帕鲁(回民帕鲁)的人,但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是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③中央民族学院《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9月,348页
④中央民族学院《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编著.藏族文学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9月,457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硕士一般项目——“藏族文学中的格言与箴言文体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3200221430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泽让机(1996-),女,藏族,四川若尔盖,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