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关键在课堂。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新课程,只有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育。新课程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备课要深 备课的主要环节是把握大纲、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拟定教法,然后编写教案。 首先应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融进新课程教育对各学科的目标要求,在备课中应充分体现和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教材,有意有序地使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等新课程全面发展。并从中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做到高屋建瓴,通观全局。
了解学生,不可缺少。熟悉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充分激发调动其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考虑到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渴求,思想行动上的闪光点和薄弱点,及时捕捉,及时教育,提高整体新课程要求,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知道学生识记的困难,可用尝试再现法引导记忆,或让学生进行参观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克服“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观察”的弊端。也可作出成语、顺口溜、数字化等有规律的总结,以指导学法。同时,拟定好采取何种教法,以图适合学生口味,做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当以上问题考虑周全,下一步便是编写教案,这是课前准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了教学蓝图和进军方案,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编写教案中,教学内容要丰富具体、生动形象,且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古人在行程中就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驿”之说,备课中同样需要处理好时间关系,既要连贯又有分割,注意期间的完整性和节奏性,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之余地。只有提高备课质量,才能为上好一节课,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 讲课要活 活体现在语言活、气氛活、方法活等方面。 精彩的语言是课堂活起来的必要手段。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感情的交流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语言之活应建立在规范性、诱导性、教育性、逻辑性的基础上,体现在课堂上,语言应是平等谈心式的,叙之娓娓,导之循循,亲切而又富有说服力,幽默而准确,明快轻捷又有感染力,而这一些均来自语言的力度,语言的魅力。教学中应避免枯燥空洞地说教,一板正经地大讲道理。可巧妙运用名言俗语、诗词典故或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而创造出乐学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活课堂,启迪学生思维。
语言活,是气氛活的前提。如叙述精彩的故事,须用生动的语言,配合动作表述,可打破沉闷的气氛,缓解学生课堂紧张情绪,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创设良好气氛提供了条件,一段动人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幅富有哲理的漫画、引人人胜的录像等都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必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灵活多变。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和开放式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教法上还要敢于创新,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切勿方法单一,老生常谈或图花样,玩热闹。
3. 思维要广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培养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思维的锻炼。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内容、节奏,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才能积极活跃。
思维的角度要新,不要拘泥于陈旧的观点、模式,死搬硬套书中的道理,应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
思维的力度要深,要在事物的现象中,诱导学生去剖析,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引入新概念的教学中,应先给一些反映这一概念的事实材料,即提供掌握概念的感性认识,然后诱发学生独立发挥、深入分析、广阔想象,以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独立性、求异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训练,从而有利于思维和创新的培养,这又是新课程教育在智育方面的必然要求。
思维的坡度要缓,要有一步步地启,一层层地思,才能达到理解问题的高度和广度。对教材的分析,要层层深入,展开说明,或者精心设疑,环环相扣,由浅人深。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记忆。
思维的广度要阔。通过训练,让学生感知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掌握或只此一个问题的掌握,而是通过训练解决一类,甚至许多问题的分析思路,能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应指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展开联想,比较类比,指导其激发性思维,联想性思维,甚至逆向思维,来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4. 情感要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课堂讲授要情真意切。教师以丰富的情感去激励、感召学生,融进抽象的理论之中,拨动其心灵的琴弦,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师生处于相容和谐的情境之中,学生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这种精神力量是学生领会和掌握课文知识的强大动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强烈的感情传递和渗透力,通过眼神、语言、手势等方式表情达意。在认真钻研教材之中,重视挖掘教材潜在的巨大感召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其兴趣和热情。如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诲等,这是教材的筋骨,是教者以情激发教学的内动力。并且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形成一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感曲线,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而感情的激发源于真,讲真话,实事求是;说心里话,真情的迸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内心根植亲切感,才能使滴滴人生哲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颗颗心灵的沃土之上。
5. 练习要精 精讲精练,改变题海战术,本着“题不贵多而贵精”的原则,这才符合新课程教育的要求。选题精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可提高实效和增强能力。选题的目的应鲜明,有针对性。应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技巧的训练或某一重要知识的落实等,避免盲目、随意性。选题要具典型性,在内容上能突出重点,把握知识的关键点,启发学生思考,方能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题应具有拓展性,可起到以一当十,达到掌握一类题或一种题型解题技巧,巩固或复习一片的目的,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选题应具有层次性,层次丰富而又有梯度,应当在力所能及并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发挥。偏易,浪费学生精力,使其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如超过学生知识范围和解题能力,使后进生望而却步,挫伤其积极性。
6. 板书要明 课堂的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显明直观地反映出课堂教学内容的轮廓和缩影,使学生凭借板书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板书要有概括性,又要兼顾逻辑性。要紧扣教材,抓住其中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去粗取精,揭示出课堂教学内容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设计中注意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严密地反映出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其中的必然性,可提高信息输入质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须有直观性,又要兼顾美观性。为了便于直观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感知对象,提纲挈领,直观展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做到醒目可见,明白确切。同时把握其结构体系的对称协调,自然大方之美,可化难为易,使学生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并在清晰透彻的纲要中引人人胜,发人深省;把握住内容的简洁明了之美,可以少胜多,以简驭繁,使之起到展示知识结构、体现要点,攻克难点、引导思维、开启智力的功效。学生在美的设计中受到启发,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以上诸环节,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完整的过程,不可将其绝然割裂开来。只有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落实,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育,才能为充分展示学生个体发展的创造性的新课程、能力、天赋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可能性。
因此说,把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关键。
1. 备课要深 备课的主要环节是把握大纲、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拟定教法,然后编写教案。 首先应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融进新课程教育对各学科的目标要求,在备课中应充分体现和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教材,有意有序地使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等新课程全面发展。并从中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做到高屋建瓴,通观全局。
了解学生,不可缺少。熟悉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充分激发调动其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考虑到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渴求,思想行动上的闪光点和薄弱点,及时捕捉,及时教育,提高整体新课程要求,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知道学生识记的困难,可用尝试再现法引导记忆,或让学生进行参观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克服“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观察”的弊端。也可作出成语、顺口溜、数字化等有规律的总结,以指导学法。同时,拟定好采取何种教法,以图适合学生口味,做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当以上问题考虑周全,下一步便是编写教案,这是课前准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了教学蓝图和进军方案,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编写教案中,教学内容要丰富具体、生动形象,且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古人在行程中就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驿”之说,备课中同样需要处理好时间关系,既要连贯又有分割,注意期间的完整性和节奏性,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之余地。只有提高备课质量,才能为上好一节课,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 讲课要活 活体现在语言活、气氛活、方法活等方面。 精彩的语言是课堂活起来的必要手段。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感情的交流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语言之活应建立在规范性、诱导性、教育性、逻辑性的基础上,体现在课堂上,语言应是平等谈心式的,叙之娓娓,导之循循,亲切而又富有说服力,幽默而准确,明快轻捷又有感染力,而这一些均来自语言的力度,语言的魅力。教学中应避免枯燥空洞地说教,一板正经地大讲道理。可巧妙运用名言俗语、诗词典故或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而创造出乐学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活课堂,启迪学生思维。
语言活,是气氛活的前提。如叙述精彩的故事,须用生动的语言,配合动作表述,可打破沉闷的气氛,缓解学生课堂紧张情绪,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创设良好气氛提供了条件,一段动人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幅富有哲理的漫画、引人人胜的录像等都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必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灵活多变。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和开放式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教法上还要敢于创新,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切勿方法单一,老生常谈或图花样,玩热闹。
3. 思维要广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培养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思维的锻炼。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内容、节奏,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才能积极活跃。
思维的角度要新,不要拘泥于陈旧的观点、模式,死搬硬套书中的道理,应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
思维的力度要深,要在事物的现象中,诱导学生去剖析,力图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引入新概念的教学中,应先给一些反映这一概念的事实材料,即提供掌握概念的感性认识,然后诱发学生独立发挥、深入分析、广阔想象,以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独立性、求异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训练,从而有利于思维和创新的培养,这又是新课程教育在智育方面的必然要求。
思维的坡度要缓,要有一步步地启,一层层地思,才能达到理解问题的高度和广度。对教材的分析,要层层深入,展开说明,或者精心设疑,环环相扣,由浅人深。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记忆。
思维的广度要阔。通过训练,让学生感知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掌握或只此一个问题的掌握,而是通过训练解决一类,甚至许多问题的分析思路,能由此及彼,由小见大。应指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展开联想,比较类比,指导其激发性思维,联想性思维,甚至逆向思维,来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4. 情感要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课堂讲授要情真意切。教师以丰富的情感去激励、感召学生,融进抽象的理论之中,拨动其心灵的琴弦,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师生处于相容和谐的情境之中,学生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这种精神力量是学生领会和掌握课文知识的强大动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强烈的感情传递和渗透力,通过眼神、语言、手势等方式表情达意。在认真钻研教材之中,重视挖掘教材潜在的巨大感召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其兴趣和热情。如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诲等,这是教材的筋骨,是教者以情激发教学的内动力。并且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形成一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感曲线,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而感情的激发源于真,讲真话,实事求是;说心里话,真情的迸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内心根植亲切感,才能使滴滴人生哲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颗颗心灵的沃土之上。
5. 练习要精 精讲精练,改变题海战术,本着“题不贵多而贵精”的原则,这才符合新课程教育的要求。选题精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可提高实效和增强能力。选题的目的应鲜明,有针对性。应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技巧的训练或某一重要知识的落实等,避免盲目、随意性。选题要具典型性,在内容上能突出重点,把握知识的关键点,启发学生思考,方能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题应具有拓展性,可起到以一当十,达到掌握一类题或一种题型解题技巧,巩固或复习一片的目的,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选题应具有层次性,层次丰富而又有梯度,应当在力所能及并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发挥。偏易,浪费学生精力,使其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如超过学生知识范围和解题能力,使后进生望而却步,挫伤其积极性。
6. 板书要明 课堂的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显明直观地反映出课堂教学内容的轮廓和缩影,使学生凭借板书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板书要有概括性,又要兼顾逻辑性。要紧扣教材,抓住其中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去粗取精,揭示出课堂教学内容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设计中注意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严密地反映出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其中的必然性,可提高信息输入质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须有直观性,又要兼顾美观性。为了便于直观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感知对象,提纲挈领,直观展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做到醒目可见,明白确切。同时把握其结构体系的对称协调,自然大方之美,可化难为易,使学生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并在清晰透彻的纲要中引人人胜,发人深省;把握住内容的简洁明了之美,可以少胜多,以简驭繁,使之起到展示知识结构、体现要点,攻克难点、引导思维、开启智力的功效。学生在美的设计中受到启发,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以上诸环节,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完整的过程,不可将其绝然割裂开来。只有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落实,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育,才能为充分展示学生个体发展的创造性的新课程、能力、天赋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可能性。
因此说,把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