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保健
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社会学,1926年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起草《五四宣言》,为学生领袖之一。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代主任、秘书长。1944年在重庆发起并创建九三学社,任学社第二至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著有《社会学讲话》等。
许德珩一生精于摄生颐养,享年100岁。他的养生要诀主要有如下几条:
重视饮食条理许老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不饱食,不偏食,不挑食。早餐一般是一碗稀饭,一个小馒头,少许咸菜;午餐以蔬菜为主,加上少许牛肉(晚年不食猪肉),主食100克;晚餐则以素为主。一日三餐既不随意增减,更不暴饮暴食。饮酒微量,只喝一点果酒,不饮白酒等烈性酒。爱吃新鲜水果,不吃甜食。
劳逸结合,坚持运动许老每天早餐后必定散步20分钟,习以为常,从不中辍。即使在宾馆开会,也坚持在楼道里来回走动,不忘活动筋骨。平日外出活动或处理完公务回家后,就躺在椅子上休息30~60分钟。晚上早早就寝,从不熬夜。
勤练书法,修身养性 许老每天都要挥毫泼墨,晨起必定临摹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1小时,长期坚持不懈。不论楷书、草书,全都笔力雄劲,功底深厚。许老认为,习练书法,既可从中得到精神寄托,又可锻炼腕力和臂力。北京燕山出版社曾经出版《许德珩书法作品选》一书,收录了许老的书法精品200余件,深受读者好评。
书写日记,锻炼大脑许老不但始终如一地写日记,而且写得条理清楚,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许老之所以长期坚持写日记,用他自己的话说:“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大脑的功能,以保持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过早衰退。”所以,许老直到高龄仍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这和他长期坚持写日记也是分不开的。
性格开朗,处世乐观许老患有冠心病,但他坚持以“戒躁、戒急、戒气”六个字来对待疾病。平时,许老十分注意精神调养,他心胸宽广,积极进取,遇事泰然处之,勇于面对困难,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许老是当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一生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三个时代的沧桑巨变。但他在长期繁重的社会工作之余,仍能坚持养生颐养。他能得百岁高龄,实属不易,其养生方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编辑/李衍 [email protected]
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社会学,1926年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起草《五四宣言》,为学生领袖之一。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代主任、秘书长。1944年在重庆发起并创建九三学社,任学社第二至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社会学的先驱,著有《社会学讲话》等。
许德珩一生精于摄生颐养,享年100岁。他的养生要诀主要有如下几条:
重视饮食条理许老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不饱食,不偏食,不挑食。早餐一般是一碗稀饭,一个小馒头,少许咸菜;午餐以蔬菜为主,加上少许牛肉(晚年不食猪肉),主食100克;晚餐则以素为主。一日三餐既不随意增减,更不暴饮暴食。饮酒微量,只喝一点果酒,不饮白酒等烈性酒。爱吃新鲜水果,不吃甜食。
劳逸结合,坚持运动许老每天早餐后必定散步20分钟,习以为常,从不中辍。即使在宾馆开会,也坚持在楼道里来回走动,不忘活动筋骨。平日外出活动或处理完公务回家后,就躺在椅子上休息30~60分钟。晚上早早就寝,从不熬夜。
勤练书法,修身养性 许老每天都要挥毫泼墨,晨起必定临摹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1小时,长期坚持不懈。不论楷书、草书,全都笔力雄劲,功底深厚。许老认为,习练书法,既可从中得到精神寄托,又可锻炼腕力和臂力。北京燕山出版社曾经出版《许德珩书法作品选》一书,收录了许老的书法精品200余件,深受读者好评。
书写日记,锻炼大脑许老不但始终如一地写日记,而且写得条理清楚,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许老之所以长期坚持写日记,用他自己的话说:“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大脑的功能,以保持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过早衰退。”所以,许老直到高龄仍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这和他长期坚持写日记也是分不开的。
性格开朗,处世乐观许老患有冠心病,但他坚持以“戒躁、戒急、戒气”六个字来对待疾病。平时,许老十分注意精神调养,他心胸宽广,积极进取,遇事泰然处之,勇于面对困难,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许老是当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一生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三个时代的沧桑巨变。但他在长期繁重的社会工作之余,仍能坚持养生颐养。他能得百岁高龄,实属不易,其养生方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编辑/李衍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