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我的脑海中便很自然地浮现出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两千多年前的泗水河畔,孔子和弟子们来这里游春。面对潺潺的流水,善施教化的孔子说出了一番深奥的道理,可谓是“润物无声”,大教无痕。随后,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有些则围坐在老师身旁,各言其志。之后,弟子调好琴弦,边弹边唱,孔子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多么幸福,令人神往的教学情境啊!语文课堂就要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徜徉、倾情挥洒、个性飞扬。
一、心动——馥郁芬芳的语文味沁人心脾
“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类似的话语大家耳熟能详。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本真和自我。随着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让课堂多一点语文的味道”的呼唤愈加强烈。
“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第一个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性,展现真我的风采。语文教学的“本”是什么?即“七字经”和“五个能力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牢牢记住“七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阅读)、背(背诵积累)、说(说话和口语交际)、作(习作)、习(良好习惯)。念念不忘“五个能力点”:听、说、读、写、书(书写)。语文教学的“真”是什么?指的是努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时候,走进语文课堂,发现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本真在进行:智力的开发、审美的熏陶、思想道德的教育、文化品位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均以培养语言能力为核心而巧妙地渗透和展开,这样的课堂怎能嗅不到浓浓的“语文味儿”?只有浓浓的“语文味”充溢着课堂,才能够充溢于学生的心田,拨动他们的心弦,走进他们的心灵!
二、主动——以生为本的课堂张力无限
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一个个几十分钟的量的累积,达到为学生的人生作准备的质的建构。这就要求课堂应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空间,应属于它的主人——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亦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论着眼课堂学习的本质,抑或寻根学生言语习得的规律,我们都必须把足够的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从容地读、思、议、说、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字的幸福拥抱中,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中,在“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中,在“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中,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质疑释疑等诸多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要乐于且善于把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学生。课堂不仅传播知识、能力,更传递人的情感、生命的脉动。欣赏学生,最大限度又恰如其分地肯定、赞美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积淀起自我超越的信心!由此,可实现让学生乐学——好学——学会——会学的美好愿景。
三、互动——相得益彰的教与学醉人心扉
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大家经常说,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再充分的课前预设,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到课堂上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最具成长潜能。恰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
很喜欢听薛法根老师的课,简约朴实,扎实有效,最让我钦佩的就是课堂上教学相长的融洽氛围。有人曾经用这样一个朴素的标准来评价一节课的优劣:一般的教师教教案,优秀的教师教学生。薛老师显然是后者。曾有幸观摩了薛老师执教的《大江保卫战》一课,学生们和教师在互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简单地告诉,没有生硬地作替代性的思维和言说,而是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资源,有层次地推进教学。教师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评价指导从不重复学生的答案,而是实现有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成长,成长的不仅有知识、能力,还有方法。薛老师的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特级教师真正的教学本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教与学的天地中,教师乐此不疲地巧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津津乐道地凝神细琢每个词句,流连忘返。师生在自然、宽松、和谐的音符下,演奏着教与学的“融融乐章”!
四、灵动——动态生成的课堂活力四射
预设和生成好比课堂教学的一对翅膀,是课堂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只有兼备,课堂才能飞得起来。读特级教师周益民的《无法预约的精彩》,教者在《鹬蚌相争》一课的教学中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以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为生长点,鼓励学生向“权威”(教材)挑战,进而帮助学生完善教材,体验思考的快乐,促进智慧的催生,带来视界的敞亮,尽收预约之外的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灵动的语文课堂有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深度解读,对教学对象的关注关爱、尊重理解;有赖于教师对课堂预设的高瞻远瞩,对课堂现场的有效调控;有赖于教师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敏锐捕捉生成资源,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时机;有赖于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以足够的底气运筹帷幄……语文课堂只有充满了灵动,才会听到学生们富有灵性的语言,看到他们神采飞扬的表情,感受到他们敏捷活跃的思维和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的语文学习,是一种享受!这样的魅力课堂,才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精神乐园!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我们成为新课改的“乐之者”,信心满怀,衣带渐宽终不悔……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