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语文教学活力的起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效果差的问题,至今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当人在从事饶有趣味的活动时,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力比吗啡高出500倍。因此,对有趣味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感到有压力,而且乐此不疲,记忆、理解、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如果没有兴趣,就失去了产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失去了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让“兴趣”这个启迪智慧的润滑剂发挥作用呢?怎样才能使“兴趣”这个激活思维的催化剂真正有用武之地呢?这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出路,只有以此为切入点,在老师与学生共同的生命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与相互撞击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迅速激活与发挥,最终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一、巧度金针激趣法
  宋朝诗人元好问有两句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我们做老师的不仅要绣出鸳鸯来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要把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自己绣出更多、更美的鸳鸯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如有的老师针对学生怕写作,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实情,总结出一套写文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凤头”十法:染色法、误会法、设疑法、荒诞法、对照法、点睛法、特写法、突兀法、联想法、复沓法等。老师一方面对上述种种方法作细致讲解,另一方面一一举出具体实例,使学生心领神会,轻松掌握。
  二、节外生枝激趣法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曾这样尝试:在讲完文章内容时,向学生出示一个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话题,如皇帝在进行游行大典时,突然边境告急,让学生想象皇帝由昏君变为明君的过程。学生觉得这个话题挺新鲜有趣的,值得认真地去做一做,他们略作思索便埋头“刷刷”地写了起来。5分钟之后,我说:“写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好。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一位平时不大爱讲话的学生说:“皇帝听完后,立即派自己认为最诚实的大臣去应战,结果都大败而归。最后,皇帝被逼无奈只得亲自上阵,敌方将领看到一个光屁股的人便破口大骂:‘你这个一丝不挂的东西,也配跟我对阵?快滚下去吧!’皇帝听了,又想起了小孩子的话,他想,敌人不是自己的随从,不需要证明他的诚实,所以他是不会说谎的。想到这,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确实没穿衣服,羞得无地自容。皇帝当众出丑,彻底清醒了,也被激怒了,他大吼一声,率领将士们一鼓作气,把敌人杀得大败而逃。”
  三、巧引对联激趣法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更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对联时,我们可以先介绍郭沫若小时候对对联的故事:有一次郭沫若和同学们一起逃出学堂去偷摘桃子吃,此事被私塾老师发觉了,老师说谁能对出下联就免打板子,老师的上联为:“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同学们听了,不知如何应对。机灵的郭沫若稍作思考就巧妙地对出了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见郭沫若的对句很有文采、气派,态度也诚恳,就不再追究此事了。我们可以以这个故事为导入点,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联的教学中。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济南》一课时,可引入描写济南趵突泉的一副名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四、借题发挥激趣法
  借题发挥,这是个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课不要拘泥于课本内容,而应尽可能地拓宽知识面,增补一些有趣的内容。如在教《牛郎织女》一文时,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理解不太透彻,老师可以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将《沉香救母》和其他神话中的王母形象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神话故事都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陋的东西。
  五、因势利导激趣法
  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奇思怪想,常常会做出一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件。遇到这种情况,一个有素养、有教学机智的教师,一定会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折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上神话故事《白蛇传》一课,讲到“美女蛇”时,一学生突然问有没有“美男蛇”,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极不和谐的偶发事件,这位教师并没有板起面孔训斥学生,而是因势引导肯定学生的问题问得好,不光有道理,而且有趣味,然后指出学生的不足:问的思路不大对头,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比上。“美女”有迷人的外表,掩盖了害人的真相。“蛇”则被认为是害人的东西。因此,不管是“美女蛇”,还是“美男蛇”都是披着画皮的坏人。教师既讲清了“美女蛇”的深刻寓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以驱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兴趣”这个激活思维的催化剂真正有用武之地。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一、 活动提出  “让电影走进课堂,把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献给孩子们”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几年来,我校努力寻求德育教育新途径,研究开发了《电影赏析》校本教材,课堂引进高雅艺术,让学生在“观经典电影,走红色之旅”中不知不觉接受革命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基于此,我以“走进经典电影,制作经典台词卡”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  1.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规规矩矩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健身;而学生总想着如何玩,对健身活动却不感兴趣,轮到上常规性的健身活动项目时,就不太情愿听教师的指挥。这就产生了体育课堂健身和娱乐的冲突。小学的体育活动要坚持健身和娱乐相结合,在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娱乐和传统体育活动的关系,做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一、根据学生特点做到健身与娱乐相结合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所以喜欢,是因
钱,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用得好,利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学校对学生教育;用不好,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危害。那么,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走出“钱”的包围呢?作为一名家长及教育者,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对照——经济条件  家访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一件平常不过的事,但前年的一次家访对我来说却是一件不平常的事。班上有一位叫韦海莉的学生,品学兼优,却因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几十元
“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切忌把语文都讲‘肿’了”,这是崔峦老师最近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到的见解。阅读理解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既需要集体讨论,也需要个体安静地品味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  一、 快速浏览,抓住文本主旨  快速浏览是默读的一种方式,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由于这种阅读方式不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对这一要求存在着片面理解,有些教师谈语法而色变,认为在小学阶段应杜绝语法教学。然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始终离不开对词汇的积累和对语法规则
一、语音版块教学的背景与现状  我所教的班级使用的是PEP三年级上册的新教材(2012年9月正式开始使用)。与一些使用此教材的同仁一起交流时,都一致认为,新教材中的Letters and sounds ,也就是我们所指的语音版块,内容比较多,既要求初学者掌握字母,又要初步渗透各种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另外还要涉及每个字母所含读音的两个单词,再加上每一单元都有这一板块的新chant;在《教师教学用书》
如果有这样的两个课堂:一个“有条不紊”,学生按部就班地步入你的教学设计,你牢牢掌控课堂的主动权;一个“众说纷纭”,学生与你不断碰撞,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显然,对于第一种,教师比较容易驾驭,而第二种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课堂环境相对自由,要随时应对课堂的各种状况。这样的课堂对教师而言,的确存在着调控的难度。但是,难道我们要以牺牲学生思维的自由伸展来维持课堂的划一吗?我想,
课时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有了课时目标的准确定位,才有课堂教学的“智慧”绽放。  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视导,我对“课时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越城区乡镇小学的30岁以下的数学教师。调研方式:看教案、听课、座谈、交流。  一、现象  现象一:目标错位。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混为一谈,或者目标琐碎繁杂、主次不分,导致教学活动的无序和零乱。  现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常常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却学得既吃力又痛苦,毫无效果。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到“三开放”  1.思想开放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就是要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2.内容开放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德育良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渗透德育,让德育之花在数学课堂上绚丽绽放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妙设问,点滴渗透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我抓住这一特征,在每节数学课都巧妙地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买电器》一课中,我根据情境图提问:“谁来帮爷爷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我假装不会算,求助于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