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用好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直接引导作用。本文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插图,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看插图
对于一幅课文插图,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展开表象、联想和想象等形象思维,又要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断等逻辑思维,并将观察思维的结果用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就特别注意以下思维:(1)按一定顺序观察。一般来说,观察单幅图时可按“总—分—总”的顺序,观察多幅图的顺序是先分后总。对于单幅图的“后分”,究竟是按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还是按由远及近、从下到上、从外到里的顺序更符合事物本身的规律呢?对于多幅图怎样排列才合理?这都必须启发学生进行周密的思维活动。(2)分析图意。要求学生仔细看图,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能根据图中的景和物,判断出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出图意的内容。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分析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内心活动、思维感情。最后分清主次,概括图意中心。(3)联想图意。要求学生在看图的同时必须联系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变静态为动态,使画面从静止的变成真实动人的。为了使联想和想象更合理、更丰富,我常常给学生几个支撑点,启发学生顺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思维。
二、根据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插图不仅画得很美,还反映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老师用得活,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再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描绘了这个地方怎样的景象?”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图上画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再如,教学《开国大典》这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画了什么内容?”学生马上就说出了“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能较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内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好处。
三、根据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可充分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如教学《小抄写员》这课,当父亲发现了叙利奥深夜给自己抄写签条时,我就让学生根据插图并结合课文思考:“父亲看见叙利奥在半夜抄写签条时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有学生回答:“父亲会想:儿子每天无精打采原来是每晚给自己抄签条造成的,是我错怪他了。”有学生回答道:“父亲一定会说:‘孩子,对不起,以前都是我错怪你了。’”有的学生说:“父亲会说:‘叙利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不应该承担这么重的任务。’”接着我又问:“叙利奥为什么能够坚持每天深夜来帮助父亲抄签条?”有的学生说:“想减轻父亲的负担。”有的学生说:“想帮助父亲多挣钱。”然后我又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纷纷体会到:“体贴父亲。”“叙利奥很爱父亲。”“叙利奥非常懂事。”最后我又追问:“学了这课后,你想对叙利奥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叙利奥,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叙利奥,你真是个有责任感的好孩子。”老师借用插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插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而且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很多,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放到文章中设身处地去想等,然而有很多学生思维并不开阔,不一定能按老师的思路想开去。在这种情况下,插图就可助一臂之力。例如:教《游子吟》这首诗时,我就利用插图提出问题:“母亲在夜晚为出远门的儿子穿针引线把衣服缝得很密,你体会到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个勤劳的人。”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个疼爱儿子的人。”我又马上追问:“歌颂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母爱是伟大的。”再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我同样采取了这种方法,当学生理解了诗意后,就可以提几个问题:“作者站在江岸边看什么地方?此时他会想什么呢?”当学生说:“往家乡那边看,此时他会想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呢?”我立即追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个答案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嘴里流露出来。另外还有《小抄写员》《凡卡》《小音乐家扬科》等课文都可以采用插图来配合教学,引起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
借助课文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五、欣赏插图
课文中有的插图画的是景色,在领悟了课文后,可以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例如学完《鸟的天堂》一课后,可让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欣赏大榕树很大、茂盛的特点,特别是榕树的奇特之处,以及群鸟纷飞的壮观场面。学完《阿里山的云雾》一课后,可让学生观察插图上的阿里山,没有风时雾多,所见之处都是朦胧的美丽景色,一切就像虚幻的仙境、像一幅山水画。
一、指导学生看插图
对于一幅课文插图,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展开表象、联想和想象等形象思维,又要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断等逻辑思维,并将观察思维的结果用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就特别注意以下思维:(1)按一定顺序观察。一般来说,观察单幅图时可按“总—分—总”的顺序,观察多幅图的顺序是先分后总。对于单幅图的“后分”,究竟是按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还是按由远及近、从下到上、从外到里的顺序更符合事物本身的规律呢?对于多幅图怎样排列才合理?这都必须启发学生进行周密的思维活动。(2)分析图意。要求学生仔细看图,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能根据图中的景和物,判断出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出图意的内容。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分析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内心活动、思维感情。最后分清主次,概括图意中心。(3)联想图意。要求学生在看图的同时必须联系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变静态为动态,使画面从静止的变成真实动人的。为了使联想和想象更合理、更丰富,我常常给学生几个支撑点,启发学生顺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思维。
二、根据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插图不仅画得很美,还反映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老师用得活,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再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描绘了这个地方怎样的景象?”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图上画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再如,教学《开国大典》这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画了什么内容?”学生马上就说出了“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能较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内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好处。
三、根据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可充分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如教学《小抄写员》这课,当父亲发现了叙利奥深夜给自己抄写签条时,我就让学生根据插图并结合课文思考:“父亲看见叙利奥在半夜抄写签条时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有学生回答:“父亲会想:儿子每天无精打采原来是每晚给自己抄签条造成的,是我错怪他了。”有学生回答道:“父亲一定会说:‘孩子,对不起,以前都是我错怪你了。’”有的学生说:“父亲会说:‘叙利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不应该承担这么重的任务。’”接着我又问:“叙利奥为什么能够坚持每天深夜来帮助父亲抄签条?”有的学生说:“想减轻父亲的负担。”有的学生说:“想帮助父亲多挣钱。”然后我又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纷纷体会到:“体贴父亲。”“叙利奥很爱父亲。”“叙利奥非常懂事。”最后我又追问:“学了这课后,你想对叙利奥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叙利奥,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叙利奥,你真是个有责任感的好孩子。”老师借用插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插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每一篇课文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而且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很多,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放到文章中设身处地去想等,然而有很多学生思维并不开阔,不一定能按老师的思路想开去。在这种情况下,插图就可助一臂之力。例如:教《游子吟》这首诗时,我就利用插图提出问题:“母亲在夜晚为出远门的儿子穿针引线把衣服缝得很密,你体会到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个勤劳的人。”有的学生回答:“母亲是个疼爱儿子的人。”我又马上追问:“歌颂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母爱是伟大的。”再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我同样采取了这种方法,当学生理解了诗意后,就可以提几个问题:“作者站在江岸边看什么地方?此时他会想什么呢?”当学生说:“往家乡那边看,此时他会想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呢?”我立即追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个答案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嘴里流露出来。另外还有《小抄写员》《凡卡》《小音乐家扬科》等课文都可以采用插图来配合教学,引起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
借助课文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五、欣赏插图
课文中有的插图画的是景色,在领悟了课文后,可以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例如学完《鸟的天堂》一课后,可让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欣赏大榕树很大、茂盛的特点,特别是榕树的奇特之处,以及群鸟纷飞的壮观场面。学完《阿里山的云雾》一课后,可让学生观察插图上的阿里山,没有风时雾多,所见之处都是朦胧的美丽景色,一切就像虚幻的仙境、像一幅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