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上海文人的处境与抉择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史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量相关档案文献资料的数据库开发和建设,更加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纵深发展。不过,就已有研究成果而言,我仍愿把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Mark Selden)著的《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视为经典之作,推荐给读者。书中指出,《延安道路》一书以地方和地域的研究方式,既可从最基层到地域、民族和全球的视角,也可从国际体系到根据地、县、村庄和家庭的微观世界来观察社会变革,从而“它使得从人类的角度研究政治和进步——它们的产生和变革、它们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的方式曾被国家和世界研究排除在外——成为可能”。此书对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的减租减息、互助合作、精兵简政、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大众教育等一系列革命实践均有深入的探究和讨论,为从区域社会史角度开展革命根据地研究提供了典范。
  近日,我读了傅葆石的《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之后,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研究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区的代表性著作。如果说,现有抗战史研究中关于革命根据地、国统区较多的话,那么,关于沦陷区的研究还不多见。在《灰色上海》一书中,作者运用思想的社会史方法(social history of idea),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分析,从历史的内在脉络出发来阅读文本,深入发掘上海沦陷区文人的心灵困境和思想挣扎,并将战时文人在乱世求生与民族气节的道德夹缝和历史处境中所做出的种种抉择与承担概括为“隐退”“反抗”与“合作”三种形态。其中,小说家王统照以消极抵抗的“隐”的姿态以保全其人格,戏剧家李健吾以积极反抗的“忠”的姿态进行人性和德性的界定,而《古今》派的散文家们则以“附逆合作”的姿态为他们想要活下去的人之常情的意愿进行辩护。
  在全書的论述方式上,傅葆石以战时文学作为讨论对象,通过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定位和阐释,以实现对相关历史的重建。如,作者对上海沦陷区文人写作和出版的社会政治条件、作家们的生活和自我感知、创作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考察分析,展示了沦陷状况下文人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与抉择。这种以文学和史学相交叉且贯穿社会史视野的抗战史研究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其他文献
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冬,范志完到任山西巡抚,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升任兵部左侍郎离开山西,在任山西巡抚时间不到一年。在此期间,范抚台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访贤吊古,赤子之情遍及山西各地,留存至今的仍有四处碑石,分别为平陆傅相祠“傅崖”题记、绛县文庙“绛侯封邑”题记、襄汾张良祠“留侯故里”题记、长子灵贶王庙“紫云山”题记。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范抚台因抵抗清军不力被明思宗朱由检下
期刊
1954年,郭铁旦当上了山西省潞安县(当时长治县和潞城县合并,称潞安县)六家村“建丰”农业社的主任。他这人爱琢磨,常常一个人蹲在地头想。这一带是半丘陵地区,以种植玉米、谷子为主。按传统的种植方法,种玉茭的行距竟达到2尺多甚至3尺宽,有“玉茭地里卧下牛”的说法。一亩地的玉茭好年景才收100多斤,一个小的手推车就装完了。郭铁旦觉得这太浪费地,于是他同时在好几块地里做试验,最后终于摸索出一套“密植”的办
期刊
苏景铭在发言  1954年6月19日,一艘驶向中国的荷兰客轮“芝万宜”号自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丹绒布禄港起航。船舱里的大部分乘客都是回国求学的华侨青年。其中有几十名是“万隆回国同学会”的成员。毕业于万隆清华中学的19岁华侨姑娘苏景铭,就是其中一员。  眺望着茫茫大海,苏景铭和同学们在兴奋激动的同时,又感到有些伤感留恋。兴奋激动的是,他们将回到心驰神往的祖国,实现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梦想;伤感留恋的是
期刊
太原附近的山西大院有十几座,多是明清时代富商显贵的宅邸。而距我居处东行三公里,有一座大院,占地三万平方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政府驻地。从外观看,最醒目的是省政府南大门,此门是重檐歇山式二层中式门楼,红门红柱,绿瓦红墙,雕梁画栋,十分雄伟壮观。顶上饰绿地黄色雕花琉璃脊,绿色琉璃瓦满铺屋顶,门楼建筑典雅庄重,具有显著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自宋至今,一个建筑群一直承载着本省的最高行政机构的运作,除了太
期刊
白恩佑是清末道光年间山西介休的一位进士,他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时期。近年来,笔者通过对白恩佑所著的《兰言自序年谱》《进修堂奏稿》《进修堂诗集》,以及与之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力求完整地再现这位清末士大夫的一生。  白恩佑(1809-1880),字启南,号兰岩。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生于山西介休东湖龙村白堡。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历任庶吉士、工部主事、军机章京、江南道监察御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人世界经济体系。这一对外经济政策因为有利于世界经贸的发展,所以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欢迎。其实,早在明清之际,中国的晋商群体就开辟了一条万里商路,向北到达俄国的恰克
期刊
我的伯父姚一廷(1894-1968),河南济源人。1929年在闽赣地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伯母彭克昌(1913-2009),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们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抗战时期,伯父、伯母都在八路军驻垣曲兵站办事处工作。当时,伯父任办事处主任,伯母任办事处出纳员。  1938年7月下旬,为了加强我驻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总部通向延安的交通线,保证
期刊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战时期,周恩来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科学地将外交理论和科学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国际统一战线,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以谈话演讲文章形式做好外交统战  抗战时期,重
期刊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雕塑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游山西,就是在读民族融合发展史。山西地处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错带,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战国伊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民族融合、风气改革之先;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在平城大同开启汉化改革,推动五胡融入中原;洪洞大槐树更是见证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时而金戈铁马、时而驼铃‘胡’舞的民族融合壮丽画卷。” 
期刊
陈赓  陳赓将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沁源驻扎了三年多,担任太岳区军区司令员兼三八六旅旅长。他为人坦诚,乐观好动,说话诙谐,有高超的指挥作战能力,在太岳区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这里讲述的是他战斗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陈赓司令员不见啦”  陈赓将军住在闫寨村时常爱串门,和群众关系很好,大人小孩都爱和他拉话,人们讲起他的趣闻轶事一串一串的,能逗人发笑。  一天,村里人见陈赓将军的警卫员跑得满头大汗,慌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