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按摩治疗 TDP射治疗
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活动量较多,发病亦较多。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内、外两侧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血、活动受限,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笔者近年来采用按摩配合TDP照射治疗踝关节扭伤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病人,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l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4岁;病程最长5天,最短1天。43例病人均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确诊没有骨折及跟腱断裂伤。
踝关节扭伤多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跃、或卞楼梯、下坡时,踝关节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转,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所致。无论踝关节外侧或内侧扭伤都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临床表现为:①疼痛:扭伤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骤然疼痛,尤以走路、负重或活动关节时最为明显,甚至不能行走;②肿胀:扭伤后局部出血、组织渗液,足背或踝关节迅速肿胀,多见于踝前外侧;③皮下瘀血:皮下组织、韧带、关节囊撕裂后则毛细-血管破裂皮下出血,伤后2~3天瘀血青紫尤为明显,多见于足背外侧;④跛行:出血积聚于关节间隙或组织嵌入于关节内,致使走路疼痛,足跖不敢着地,即使勉强走路也是以足外缘着地。
2 治疗方法
2 .1 按摩手法治疗
2.1.1 点按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前方。首先用双手拇指交替点按解溪、丘墟、昆仑、太溪等穴约2~3分钟。再用双手拇指交替按揉踝关节肿胀部位及向四周反复按揉3~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以患者能接受为度。使瘀血向四周扩散,起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1.2 伸屈翻转法:医者一手托足踝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缓慢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外翻转动4~5次。
2.1.3 对合挤压法:医者以双手掌心置于踝关节内、外侧,两手同时用力挤压扭伤部位,用力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1.4 摇踝法: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一手握住足踝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用力向下牵引拔伸,同时做踝关节环转摇动数次。能起到理顺骨筋的作用。
2.1.5 推足外侧法:以拇指置踝关节外下方之仆参穴处,其余四指置足背上以扶定左或右足,沿足外侧经金门、京骨、束骨、通谷推至阴穴处后,再用拇指将足小趾末节向下方按压,反复推动并按压3~5分钟,手法结束。整个按摩治疗约需15~2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2TDP照射 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四八工厂制造的6型落地式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治疗,将电源插头插入220V或110V插座内,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5分钟,将TDP治疗器对准踝关节扭伤侧疼痛部位,照射距离30cm左右,功率调节以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疼痛、瘀肿消失,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治疗后疼痛、肿胀基本消失,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好转;好转: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踝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肿痛、踝关节功能活动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34例,占79.07%;显效了例,占16.28%;好转2例,占4.65%;总有效率100%。治疗最少2次,最多9次。
4 讨:论
踝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临床以内翻扭伤最为常见。原因是:①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内踝宽扁而靠前,外踝韧带较内踝韧带薄弱,较易扭伤和撕裂;②由胫腓骨下端所构成的踝穴,并非完全坚固,两者之间的胫腓横韧带纤维斜向下外,同时外踝内面的关节面比较倾斜,因此腓骨下端能向上或外作适当活动;③在背伸的各肌肉中,使足外翻背伸的第三腓骨肌远不如使足内翻背伸的胫前肌坚固,因此使足外翻的力量不如内翻的力量大,由于以上原因,所以踝关节多发生内翻扭伤。
祖国医学认为踝关节属筋骨范畴,筋骨损伤必然累及气血,致脉络受损,血瘀气滞,影响肢体活动,也就是“不通则痛”。按摩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是通过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按摩手法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并且能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使肌肉从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达到气血通畅。笔者通过点按、按揉、伸屈翻转、对合挤压、摇踝、推等按摩手法的理筋整复,能使踝关节经络通顺,肌肉痉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TDP照射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生理功能及消炎止痛,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扭伤组织的功能恢复,按摩配合TDP照射,相互促进,可迅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注意事项
按摩、TDP照射宜在伤后24小时后时行,扭伤早期按摩手法宜轻,以免加重损伤,加重局部的瘀血肿胀,恢复期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用重手法按摩治疗。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推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0~9l
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活动量较多,发病亦较多。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内、外两侧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血、活动受限,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笔者近年来采用按摩配合TDP照射治疗踝关节扭伤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病人,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l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4岁;病程最长5天,最短1天。43例病人均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确诊没有骨折及跟腱断裂伤。
踝关节扭伤多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跃、或卞楼梯、下坡时,踝关节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转,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所致。无论踝关节外侧或内侧扭伤都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临床表现为:①疼痛:扭伤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骤然疼痛,尤以走路、负重或活动关节时最为明显,甚至不能行走;②肿胀:扭伤后局部出血、组织渗液,足背或踝关节迅速肿胀,多见于踝前外侧;③皮下瘀血:皮下组织、韧带、关节囊撕裂后则毛细-血管破裂皮下出血,伤后2~3天瘀血青紫尤为明显,多见于足背外侧;④跛行:出血积聚于关节间隙或组织嵌入于关节内,致使走路疼痛,足跖不敢着地,即使勉强走路也是以足外缘着地。
2 治疗方法
2 .1 按摩手法治疗
2.1.1 点按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前方。首先用双手拇指交替点按解溪、丘墟、昆仑、太溪等穴约2~3分钟。再用双手拇指交替按揉踝关节肿胀部位及向四周反复按揉3~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以患者能接受为度。使瘀血向四周扩散,起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1.2 伸屈翻转法:医者一手托足踝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缓慢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外翻转动4~5次。
2.1.3 对合挤压法:医者以双手掌心置于踝关节内、外侧,两手同时用力挤压扭伤部位,用力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1.4 摇踝法: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一手握住足踝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用力向下牵引拔伸,同时做踝关节环转摇动数次。能起到理顺骨筋的作用。
2.1.5 推足外侧法:以拇指置踝关节外下方之仆参穴处,其余四指置足背上以扶定左或右足,沿足外侧经金门、京骨、束骨、通谷推至阴穴处后,再用拇指将足小趾末节向下方按压,反复推动并按压3~5分钟,手法结束。整个按摩治疗约需15~2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2TDP照射 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四八工厂制造的6型落地式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治疗,将电源插头插入220V或110V插座内,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5分钟,将TDP治疗器对准踝关节扭伤侧疼痛部位,照射距离30cm左右,功率调节以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疼痛、瘀肿消失,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治疗后疼痛、肿胀基本消失,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好转;好转:治疗后疼痛、肿胀缓解,踝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肿痛、踝关节功能活动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34例,占79.07%;显效了例,占16.28%;好转2例,占4.65%;总有效率100%。治疗最少2次,最多9次。
4 讨:论
踝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临床以内翻扭伤最为常见。原因是:①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内踝宽扁而靠前,外踝韧带较内踝韧带薄弱,较易扭伤和撕裂;②由胫腓骨下端所构成的踝穴,并非完全坚固,两者之间的胫腓横韧带纤维斜向下外,同时外踝内面的关节面比较倾斜,因此腓骨下端能向上或外作适当活动;③在背伸的各肌肉中,使足外翻背伸的第三腓骨肌远不如使足内翻背伸的胫前肌坚固,因此使足外翻的力量不如内翻的力量大,由于以上原因,所以踝关节多发生内翻扭伤。
祖国医学认为踝关节属筋骨范畴,筋骨损伤必然累及气血,致脉络受损,血瘀气滞,影响肢体活动,也就是“不通则痛”。按摩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是通过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按摩手法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并且能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使肌肉从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达到气血通畅。笔者通过点按、按揉、伸屈翻转、对合挤压、摇踝、推等按摩手法的理筋整复,能使踝关节经络通顺,肌肉痉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TDP照射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生理功能及消炎止痛,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扭伤组织的功能恢复,按摩配合TDP照射,相互促进,可迅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注意事项
按摩、TDP照射宜在伤后24小时后时行,扭伤早期按摩手法宜轻,以免加重损伤,加重局部的瘀血肿胀,恢复期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用重手法按摩治疗。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推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