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大多都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完成一篇完整合格的习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太难的事。不过,却很难称之为优秀习作。写出来的这些习作不仅语文教师没有阅读的兴趣,就是学生自己也并不欣赏。读起来虽然具备基本的结构和要求,却很少能有亮点打动阅读者。因此,这一类的作文在考试中很难拿到理想的分数。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作文的档次?提升学生作文档次的办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突出立意,鲜明观点
审题、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反映出理解命题意图、联系社会生活的才智,显示着发掘隐含信息、透视事物本质的能力。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虽然近年来作文命题有淡化审题的倾向,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可以“忽视审题”,考生的思路一旦“信马由缰”,必然容易导致“人仰马翻”。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好的立意,是很难取得好的作文成绩的。所以应在立意、构思方面力求创新,以便在写作时能够独具匠心,能够给阅卷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主要以材料作文为例来谈,材料本身角度多向、内涵丰富、视野开阔(人生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写作要求开放(采取“三自”原则),重点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它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审题的出发点,又规定了作文符合题意的范围。对于这种材料作文,应根据它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特点,逐步去应对。另外,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略)
就这道题目而言,“人生”规定着写作方向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国家、民族、社会等都可以谈,但必须落脚到“人”身上,文章所阐发的联想和感悟也必须以此为中心。“光明”和“阴影”二者是一种共生现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构成”这个词,恰恰体现了“光明”与“阴影”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二者可以是互相斗争、征服、促进、衬托,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甚至互相转化。
以上的分析也就体现了先重点强调的关键词,再关注材料内容的内在关系。这样,在立意上就不会“跑偏了”。立意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基础,如果跑题或偏题了,即使写作功底再好,写出的文章,也不能称之为佳作。
二、精选事例,加强分析
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中,事例也即是要素之一的论据。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所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是,选择议论文的材料是学生极其头疼的问题。由于阅读面、知识面的限制,很多学生是缺乏写作素材的。这可以变通来解决问题,那些熟悉的材料尽量不将其作为主体材料,可以将多个统一主旨的常用材料融合铺排,作为次要材料充实文章,不仅能增强论证气势,还能给阅读者留下一个行文内容充实的好印象。在主体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新热的生活社会事件。还可以选取一些和材料内容相接近的事例,便于分析的同时密切联系原题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5月,在南京街头一家快餐店门口,南京大学的一个美国留学生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吃着聊着,场景温馨有爱。他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不能在宏观的大问题上出力,至少能关注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举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赞誉。但有人说,这只是一颗悲悯之心对陌生弱势者朴素的关怀,是人与人之间举手之劳的相互关爱,而不必冠以“感动”、“敬佩”、“最美”等等道德的过度阐释。
勿以善小而不赞,有时善举需要被高调。这样的一则素材,就很好地抓住这则材料的这样一个切入点,论证起来也就有力多了。再来看看,运用这则材料的一篇优秀习作的节选:
孔子的弟子曾见义勇为,从河水中救出了不慎溺水的人,被救者的家人为表谢意,赠了一头牛,那弟子坚决不收,孔子知道后严厉的批评道:“你若不收,以后救人者都不敢收人赠礼,长此以往,又有什么人行善呢?”同样的道理,若出现了热心的善举众人热烈赞誉,却有人冷冷的打击道:这只是举手之劳,何必进行道德的过度阐释?那么,长此以往,行善的积极与热情还能如旭日朝阳般蓬勃热烈吗?过度夸张的不实赞颂故不可去,但对于善行的热切关注与“感动”“敬佩”的赞誉却是使善良之火熊熊燃烧不可或缺的薪柴。
——《善举何惧高调》(合肥二模优秀作文节选)
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事例,同样的例子在不同的作者手中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刻画细节,力求出彩
在读一些语言大师的文章时,常常会有一种一口气要读完的冲动,那是因为他们的文章能大面积长时间地激活读者的兴奋点。因此,文章想要抓住阅读者的阅读兴奋点,就得在细节上下点功夫。而这些细节可以设置的地方是很广泛的。可以说通篇都能用,但是也不能滥用。在细节方面,曾国藩说得很有道理,他认为作文以“行气”为第一条件,其次为“造句”,再次为“选字”。也就提醒我们抓细节是亦要慎重,不可只偏重形式。这三个要点中,在立意明确之后,我们坚持句子中心论,“选字”为句子锦上添花。
例如,要想设置一个比较有亮点的开头,在平时写东西时要形成自己的套路,考试时最好不要玩新花样,平时这样的开头也许已经写了一万次,心里担心这样是不是有新意,无需犹豫,对你来说有没有新意并不重要,对阅读者有新意才算有新意。文章的开头就一定要激起阅读者的兴趣,所以把你善用的吸引人的句子都展现出来。开头最常见的方法如引用名言警句,用哲理故事开头,还有选用铺排的句式、巧用修辞等等。总之,在立意的前提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漂亮开篇。选择你适合的,你能驾驭的,切不可为了形式的华丽而忘记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华而不实可就会因小失大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第一中学)
一、突出立意,鲜明观点
审题、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反映出理解命题意图、联系社会生活的才智,显示着发掘隐含信息、透视事物本质的能力。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虽然近年来作文命题有淡化审题的倾向,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可以“忽视审题”,考生的思路一旦“信马由缰”,必然容易导致“人仰马翻”。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好的立意,是很难取得好的作文成绩的。所以应在立意、构思方面力求创新,以便在写作时能够独具匠心,能够给阅卷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主要以材料作文为例来谈,材料本身角度多向、内涵丰富、视野开阔(人生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写作要求开放(采取“三自”原则),重点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它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审题的出发点,又规定了作文符合题意的范围。对于这种材料作文,应根据它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特点,逐步去应对。另外,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略)
就这道题目而言,“人生”规定着写作方向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国家、民族、社会等都可以谈,但必须落脚到“人”身上,文章所阐发的联想和感悟也必须以此为中心。“光明”和“阴影”二者是一种共生现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构成”这个词,恰恰体现了“光明”与“阴影”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二者可以是互相斗争、征服、促进、衬托,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甚至互相转化。
以上的分析也就体现了先重点强调的关键词,再关注材料内容的内在关系。这样,在立意上就不会“跑偏了”。立意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基础,如果跑题或偏题了,即使写作功底再好,写出的文章,也不能称之为佳作。
二、精选事例,加强分析
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中,事例也即是要素之一的论据。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所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是,选择议论文的材料是学生极其头疼的问题。由于阅读面、知识面的限制,很多学生是缺乏写作素材的。这可以变通来解决问题,那些熟悉的材料尽量不将其作为主体材料,可以将多个统一主旨的常用材料融合铺排,作为次要材料充实文章,不仅能增强论证气势,还能给阅读者留下一个行文内容充实的好印象。在主体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新热的生活社会事件。还可以选取一些和材料内容相接近的事例,便于分析的同时密切联系原题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5月,在南京街头一家快餐店门口,南京大学的一个美国留学生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吃着聊着,场景温馨有爱。他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不能在宏观的大问题上出力,至少能关注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举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赞誉。但有人说,这只是一颗悲悯之心对陌生弱势者朴素的关怀,是人与人之间举手之劳的相互关爱,而不必冠以“感动”、“敬佩”、“最美”等等道德的过度阐释。
勿以善小而不赞,有时善举需要被高调。这样的一则素材,就很好地抓住这则材料的这样一个切入点,论证起来也就有力多了。再来看看,运用这则材料的一篇优秀习作的节选:
孔子的弟子曾见义勇为,从河水中救出了不慎溺水的人,被救者的家人为表谢意,赠了一头牛,那弟子坚决不收,孔子知道后严厉的批评道:“你若不收,以后救人者都不敢收人赠礼,长此以往,又有什么人行善呢?”同样的道理,若出现了热心的善举众人热烈赞誉,却有人冷冷的打击道:这只是举手之劳,何必进行道德的过度阐释?那么,长此以往,行善的积极与热情还能如旭日朝阳般蓬勃热烈吗?过度夸张的不实赞颂故不可去,但对于善行的热切关注与“感动”“敬佩”的赞誉却是使善良之火熊熊燃烧不可或缺的薪柴。
——《善举何惧高调》(合肥二模优秀作文节选)
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事例,同样的例子在不同的作者手中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刻画细节,力求出彩
在读一些语言大师的文章时,常常会有一种一口气要读完的冲动,那是因为他们的文章能大面积长时间地激活读者的兴奋点。因此,文章想要抓住阅读者的阅读兴奋点,就得在细节上下点功夫。而这些细节可以设置的地方是很广泛的。可以说通篇都能用,但是也不能滥用。在细节方面,曾国藩说得很有道理,他认为作文以“行气”为第一条件,其次为“造句”,再次为“选字”。也就提醒我们抓细节是亦要慎重,不可只偏重形式。这三个要点中,在立意明确之后,我们坚持句子中心论,“选字”为句子锦上添花。
例如,要想设置一个比较有亮点的开头,在平时写东西时要形成自己的套路,考试时最好不要玩新花样,平时这样的开头也许已经写了一万次,心里担心这样是不是有新意,无需犹豫,对你来说有没有新意并不重要,对阅读者有新意才算有新意。文章的开头就一定要激起阅读者的兴趣,所以把你善用的吸引人的句子都展现出来。开头最常见的方法如引用名言警句,用哲理故事开头,还有选用铺排的句式、巧用修辞等等。总之,在立意的前提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漂亮开篇。选择你适合的,你能驾驭的,切不可为了形式的华丽而忘记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华而不实可就会因小失大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