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所在地为亚热带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3.3℃,最热
日平均温度为28.4℃,夏季室外通风温度31℃,最冷月平均相对湿
度70%,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3%,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本工程隶属于保利东江首府项目,属于该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该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中心区,南临沿江路,西临东华大道,东临茅山大道,现状为农田,地势平坦。基地面向东江展开,座拥一线江景,自然地理优势明显。
场地位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属河口三角洲冲积地貌。原为菜地,未填土,大部分区域地面较整平,标高约1.5~2.0 米,局部稍高或较低洼,西部有水沟。场地西北侧为1~4 层厂房,其余三侧均为空地,东侧有简易道路和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场地中部有高压电线通过,委托方计划将其迁移。利用临江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地形地貌与现有周边环境与社区整合;减少路边的噪音和视线干扰;组建清晰合理的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
二、项目规模
1.总用地面积:16817 ㎡
2.建筑面积:57841 ㎡
地上建筑面积: 44900 ㎡
地下建筑面积: 12941 ㎡
3.建筑高度:77.7m
4.总层数:地上20 层;地下1 层
三、场地概述
1.地理位置:
东江首府既处于城市中心CBD 旺地,也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秀的开发商品牌,兼具了中心城区板块和广园东板块的双重优势。
2.地形地貌:
地块中有一条计划恢复的龙舟水系,原有的水系已经干涸,需要重新开挖,作为可以利用的另一个景观资源。基地西侧东华大道的高压线走廊也是需要在规划中规避的因素。
四、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用地位于东江首府用地的西南面,以一条水系为界,与单元式办公楼公用一地块。酒店主体塔楼为南北向布置,酒店用地三面直接相邻城市道路,交通便利。东侧是住宅区,西侧为单元式办公楼,南侧面临东江水系,北侧为预留建设用地,自然景观条件十分优越。
五、交通组织
(1) 基地对外交通:
分别在南、北面各设置1 个7 米宽对外出入口与道路衔接;西面水系驳岸设置步行系统连接城市道路。
(2) 基地对内交通:
a、 机动车交通:
酒店的主要功能入口设在南面沿江路,主要车流从此入口进入,可以直达酒店大堂出口,并可通过内部道路由车道引入酒店地下停车场;北侧临规划三路设置酒店次入口和健身中心的车行入库,健身中心以及后勤车流主要在此入口进出。基地内设置两条通往地下车库的车道,为北侧的双向车道以及东侧的单向车道。
b、 步行交通:
行人可经从南、北边的主、次出入口以及东北侧的人行入口进入。也可通过跨越水系的景观桥,从单元式办公楼通往建筑的二层。
c、 坡度相连无障碍设计:
区内主要人行道纵坡≤2.5%,并设置盲道,高差较大时设无障碍坡道。
d、 停车场设置
地下停车库:机动车199 车位。地上停车:33 车位。
(3) 消防车可通过规划路及建筑四周广场、绿地形成环路,宽度≥4 米,在塔楼的北面和东面提供了两处合计不小于塔楼1`/4 边长的消防车登高面。
(4) 道路功能与宽度
基地内部道路由东至北的内部道路≥6 米宽。西南面设4 米宽紧急消防车道。
六、外部空间环境布局及绿地设计
酒店室外空间的设计意图是为酒店以及餐饮来宾提供良好的居住和景观环境,整个布局正对江面展开,优美的江景尽收眼底,同时,作为“龙舟水系”的東岸,设置了龙舟观景台,水榭等滨水主题的建筑空间,适合酒吧、茶社等休闲性质的商业形态。绿地设计内部水景通过融合和延伸了东江水系,营造出内部大型园林。提升了整个酒店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
七、建筑主要特征:
总建筑面积: 57841 ㎡
地上建筑面积 44900 ㎡
地下建筑面积 12941 ㎡
首层 大堂、全日餐厅、多功能厅、中心厨房、棋牌室
二层 日本餐厅、中餐厅、厨房、洗浴
三层 会议室、宴会厅、厨房、泳池
四层 设备层
五~十九层 酒店客房
二十层 酒店客房、行政酒廊
酒店标准层层高 3.5m
其他层层高 地下一层:5.8m
地上首层: 6m; 二层、三层:4.8m; 四层:5.1m; 二十层:4.5m
(2) 建筑功能分区、平面布局
a、 主体
本工程为单栋高层酒店建筑,塔楼客房部分为南北向布置,设3 层裙楼。主要使用功能:地上部分,首层为大堂、全日餐厅、多功能厅、中心厨房和棋牌室;二层为日本餐厅、中餐厅、厨房和洗浴中心;三层为会议室、宴会厅、厨房和泳池,四层是架空设备层;五~二十层为酒店客房。地上总建筑面积为44900。
地下室共1 层,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库和机电设备用房,同时部分面积兼作人防地下室;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2941 平方米。
首层酒店大堂设于南面中部,宴会厅以及会议大堂设于南面东侧,东北侧为健身中心入口大堂。酒店大堂层高达10.8m,与宴会厅以及会议大堂相连,可以直达二层三层的会议及餐厅。健身中心出入口相对独立,通过内部通道与酒店其他功能便捷连接。酒店塔楼客房部分,五~十九层为客房,其中以标准间为主,有部分套间,并设置一间总统套房;二十层为客房以及部分面积作为行政酒廊。
b、 地下室
设1 层地下层。地下一层基本布置停车位和其他的设备空间,同时部分面积布置为六级人防区。
八、立面造型
建筑外观采用新古典主义手法,融入增城地域文脉,注意比例、线条及尺度构筑形式美,结合周围的山水,独特的自然景观,彰显其高贵大方。在色彩上,以素雅清淡的暖色为主,整体造型明快,靓丽,大方。建筑本身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与周围如诗如画的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透过金属、石材、玻璃、和横竖遮阳板装置等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本建筑因而具备环保和太阳能机能。综观本建筑各构成单元的组合,为增城都市发展带来的是一精致典雅,又不失稳重大方的现代化建筑。
建筑交通组织和垂直交通设施
共设置11 部电梯作和4 部扶梯为垂直交通,其中6 部电梯作为塔楼客房的垂直交通,2部电梯作为地下车库和裙楼间的客运垂直交通,2 部电梯作为地下车库和裙楼间的货运垂直交通,1 部电梯作为一层~三层的客运垂直交通。4 部扶梯都为一层~三层的客运垂直交通。消防电梯和残疾人电梯与核心筒的客梯合用。
建筑防火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一类。塔楼标准层每层设有2 部的对外疏散楼梯,首至三层设有6 部的对外疏散楼梯。场地设有环绕建筑物内外的消防车道,登高面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规定。
无障碍、智能化等专业设计
a、 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建筑内设置垂直无障碍电梯,地下一层靠近电梯厅设置残疾人车位。建筑的入口、门及各类公用设施的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入口处以缓坡≤2.5%过渡,室内与室外之间设置无障碍坡道,残疾人从人行道到达电梯厅不需经过任何障碍物。
b、 本建筑设置综合布线、闭路电视监控、公共广播等智能化系统。
建筑节能
a、 酒店采用南北向布置,外窗采用Low-e 玻璃,外墙采用石材以。均釆用石材幕墙及不同种类的玻璃,包括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全楼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见节能篇。
b、 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的4 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 规定的3 级。
c、 塔楼透明幕墙的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不小于20%,结合大空间区域的定风量及全空气系统集中送回风办公室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并且在回水管上设有电动开关和流量平衡开关可以调节流量达到节能的效果。
九、结语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设计与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采用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多层次公共社区景观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地的潜在景观价值;尊重当今市场取向。
酒店建成之后将会成为当地最高的建筑,城市的地标,并以该酒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城市中心高端商住板块。作为东江首府住宅区的一个重要的配套,同东江首府相映相彰,进一步提高当地住宅品质,给当地居民生活、休闲、娱乐提供多一个选择。
酒店的落成,不仅将在物理上成为当地的高度,更是在当地人的心理打造了一座身份的高度,一种属于当地居民的人居高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所在地为亚热带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3.3℃,最热
日平均温度为28.4℃,夏季室外通风温度31℃,最冷月平均相对湿
度70%,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3%,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本工程隶属于保利东江首府项目,属于该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该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中心区,南临沿江路,西临东华大道,东临茅山大道,现状为农田,地势平坦。基地面向东江展开,座拥一线江景,自然地理优势明显。
场地位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属河口三角洲冲积地貌。原为菜地,未填土,大部分区域地面较整平,标高约1.5~2.0 米,局部稍高或较低洼,西部有水沟。场地西北侧为1~4 层厂房,其余三侧均为空地,东侧有简易道路和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场地中部有高压电线通过,委托方计划将其迁移。利用临江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地形地貌与现有周边环境与社区整合;减少路边的噪音和视线干扰;组建清晰合理的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
二、项目规模
1.总用地面积:16817 ㎡
2.建筑面积:57841 ㎡
地上建筑面积: 44900 ㎡
地下建筑面积: 12941 ㎡
3.建筑高度:77.7m
4.总层数:地上20 层;地下1 层
三、场地概述
1.地理位置:
东江首府既处于城市中心CBD 旺地,也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秀的开发商品牌,兼具了中心城区板块和广园东板块的双重优势。
2.地形地貌:
地块中有一条计划恢复的龙舟水系,原有的水系已经干涸,需要重新开挖,作为可以利用的另一个景观资源。基地西侧东华大道的高压线走廊也是需要在规划中规避的因素。
四、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用地位于东江首府用地的西南面,以一条水系为界,与单元式办公楼公用一地块。酒店主体塔楼为南北向布置,酒店用地三面直接相邻城市道路,交通便利。东侧是住宅区,西侧为单元式办公楼,南侧面临东江水系,北侧为预留建设用地,自然景观条件十分优越。
五、交通组织
(1) 基地对外交通:
分别在南、北面各设置1 个7 米宽对外出入口与道路衔接;西面水系驳岸设置步行系统连接城市道路。
(2) 基地对内交通:
a、 机动车交通:
酒店的主要功能入口设在南面沿江路,主要车流从此入口进入,可以直达酒店大堂出口,并可通过内部道路由车道引入酒店地下停车场;北侧临规划三路设置酒店次入口和健身中心的车行入库,健身中心以及后勤车流主要在此入口进出。基地内设置两条通往地下车库的车道,为北侧的双向车道以及东侧的单向车道。
b、 步行交通:
行人可经从南、北边的主、次出入口以及东北侧的人行入口进入。也可通过跨越水系的景观桥,从单元式办公楼通往建筑的二层。
c、 坡度相连无障碍设计:
区内主要人行道纵坡≤2.5%,并设置盲道,高差较大时设无障碍坡道。
d、 停车场设置
地下停车库:机动车199 车位。地上停车:33 车位。
(3) 消防车可通过规划路及建筑四周广场、绿地形成环路,宽度≥4 米,在塔楼的北面和东面提供了两处合计不小于塔楼1`/4 边长的消防车登高面。
(4) 道路功能与宽度
基地内部道路由东至北的内部道路≥6 米宽。西南面设4 米宽紧急消防车道。
六、外部空间环境布局及绿地设计
酒店室外空间的设计意图是为酒店以及餐饮来宾提供良好的居住和景观环境,整个布局正对江面展开,优美的江景尽收眼底,同时,作为“龙舟水系”的東岸,设置了龙舟观景台,水榭等滨水主题的建筑空间,适合酒吧、茶社等休闲性质的商业形态。绿地设计内部水景通过融合和延伸了东江水系,营造出内部大型园林。提升了整个酒店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
七、建筑主要特征:
总建筑面积: 57841 ㎡
地上建筑面积 44900 ㎡
地下建筑面积 12941 ㎡
首层 大堂、全日餐厅、多功能厅、中心厨房、棋牌室
二层 日本餐厅、中餐厅、厨房、洗浴
三层 会议室、宴会厅、厨房、泳池
四层 设备层
五~十九层 酒店客房
二十层 酒店客房、行政酒廊
酒店标准层层高 3.5m
其他层层高 地下一层:5.8m
地上首层: 6m; 二层、三层:4.8m; 四层:5.1m; 二十层:4.5m
(2) 建筑功能分区、平面布局
a、 主体
本工程为单栋高层酒店建筑,塔楼客房部分为南北向布置,设3 层裙楼。主要使用功能:地上部分,首层为大堂、全日餐厅、多功能厅、中心厨房和棋牌室;二层为日本餐厅、中餐厅、厨房和洗浴中心;三层为会议室、宴会厅、厨房和泳池,四层是架空设备层;五~二十层为酒店客房。地上总建筑面积为44900。
地下室共1 层,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库和机电设备用房,同时部分面积兼作人防地下室;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2941 平方米。
首层酒店大堂设于南面中部,宴会厅以及会议大堂设于南面东侧,东北侧为健身中心入口大堂。酒店大堂层高达10.8m,与宴会厅以及会议大堂相连,可以直达二层三层的会议及餐厅。健身中心出入口相对独立,通过内部通道与酒店其他功能便捷连接。酒店塔楼客房部分,五~十九层为客房,其中以标准间为主,有部分套间,并设置一间总统套房;二十层为客房以及部分面积作为行政酒廊。
b、 地下室
设1 层地下层。地下一层基本布置停车位和其他的设备空间,同时部分面积布置为六级人防区。
八、立面造型
建筑外观采用新古典主义手法,融入增城地域文脉,注意比例、线条及尺度构筑形式美,结合周围的山水,独特的自然景观,彰显其高贵大方。在色彩上,以素雅清淡的暖色为主,整体造型明快,靓丽,大方。建筑本身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与周围如诗如画的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透过金属、石材、玻璃、和横竖遮阳板装置等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本建筑因而具备环保和太阳能机能。综观本建筑各构成单元的组合,为增城都市发展带来的是一精致典雅,又不失稳重大方的现代化建筑。
建筑交通组织和垂直交通设施
共设置11 部电梯作和4 部扶梯为垂直交通,其中6 部电梯作为塔楼客房的垂直交通,2部电梯作为地下车库和裙楼间的客运垂直交通,2 部电梯作为地下车库和裙楼间的货运垂直交通,1 部电梯作为一层~三层的客运垂直交通。4 部扶梯都为一层~三层的客运垂直交通。消防电梯和残疾人电梯与核心筒的客梯合用。
建筑防火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一类。塔楼标准层每层设有2 部的对外疏散楼梯,首至三层设有6 部的对外疏散楼梯。场地设有环绕建筑物内外的消防车道,登高面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规定。
无障碍、智能化等专业设计
a、 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建筑内设置垂直无障碍电梯,地下一层靠近电梯厅设置残疾人车位。建筑的入口、门及各类公用设施的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入口处以缓坡≤2.5%过渡,室内与室外之间设置无障碍坡道,残疾人从人行道到达电梯厅不需经过任何障碍物。
b、 本建筑设置综合布线、闭路电视监控、公共广播等智能化系统。
建筑节能
a、 酒店采用南北向布置,外窗采用Low-e 玻璃,外墙采用石材以。均釆用石材幕墙及不同种类的玻璃,包括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全楼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见节能篇。
b、 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的4 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 规定的3 级。
c、 塔楼透明幕墙的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不小于20%,结合大空间区域的定风量及全空气系统集中送回风办公室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并且在回水管上设有电动开关和流量平衡开关可以调节流量达到节能的效果。
九、结语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设计与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采用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多层次公共社区景观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地的潜在景观价值;尊重当今市场取向。
酒店建成之后将会成为当地最高的建筑,城市的地标,并以该酒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城市中心高端商住板块。作为东江首府住宅区的一个重要的配套,同东江首府相映相彰,进一步提高当地住宅品质,给当地居民生活、休闲、娱乐提供多一个选择。
酒店的落成,不仅将在物理上成为当地的高度,更是在当地人的心理打造了一座身份的高度,一种属于当地居民的人居高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